“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今天在华为大学所著的《熵减》这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曾经有一个学者研究了世界500强企业里面倒闭的公司,发现它们有三个共同特征:第一,都有一个企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里面放着公司从成立每一代的每一款产品;第二,每一个岗位都有职位说明书,说这个岗位应该对什么负责,要做什么事情;第三,每个员工都有一本流程操作指导书,讲解在流程中哪个岗位要进行哪些操作。”
...
作者文章归档:常亮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今天在华为大学所著的《熵减》这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曾经有一个学者研究了世界500强企业里面倒闭的公司,发现它们有三个共同特征:第一,都有一个企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里面放着公司从成立每一代的每一款产品;第二,每一个岗位都有职位说明书,说这个岗位应该对什么负责,要做什么事情;第三,每个员工都有一本流程操作指导书,讲解在流程中哪个岗位要进行哪些操作。”
...
2019年10.11-12日,同济大学培训中心提供服务,常亮老师主讲的《转型创新与卓越领导力的构筑》课程在上海浦东东方路假日酒店举办。参训者为上海银科创展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参训学员25名。全体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呈现了非常优秀的学习意识、秩序精神、参与意识和开放谦逊的精神。课程非常圆满!课程品质获得主办方、客户、参训者极高的评价!
有力的保障——组织工作:
1、 专家与银科高层领导者倪总、培训部负责人赵老师及同济大学组织者有很好的互信,这是这次课程成效非常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银科培训部和同...!--[endif]-->!--[if>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华为顾问田涛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三种“组织黑洞”值得企业领袖们警惕。
同时他谈到危险的是每一家企业都无法避免这三种黑洞。所以作为企业领导者在掌舵的每一天都必须全速前进,不能有一丝懈怠,要带领团队成员走出这三种组织黑洞的陷阱。
第一个黑洞:腐败。
提及腐败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腐败总是屡禁不止,不论是在政府里还是在企业里,只要人多的地方,有权利、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存在腐...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华为怎么做到熵减?在《熵减》(华为大学著)这本书中,作者写到四个流程,他们分别是:简化流程、饱和攻击、自我批判和战略预备队。
熵减的第一个措施是简化流程。流程是为绩效服务的,不能让流程成为束缚企业获得绩效的绳索。流程不是越繁复越好,规定的越细致越好,而是要合适。正如华为发布的“1130日落法”,其核心内容是“每增加一个流程节点,要减少两个流程节点;或每增加一个...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华为怎么做到熵减?在《熵减》(华为大学著)这本书中,作者写到四个流程,他们分别是:简化流程、饱和攻击、自我批判和战略预备队。
熵减的第一个措施是简化流程。流程是为绩效服务的,不能让流程成为束缚企业获得绩效的绳索。流程不是越繁复越好,规定的越细致越好,而是要合适。正如华为发布的“1130日落法”,其核心内容是“每增加一个流程节点,要减少两个流程节点;或每增加一个评审点,要减少两...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这一篇聊聊华为的微观活力引擎。
宏观是由个体微观构成,当把微观彻底激活了,宏观自然就呈现出健康发展的状态。当我们理解了“熵增”、“熵减”、“耗散结构”时,就不难理解华为提出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理念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出现熵增,避免过早死亡。
任总2013年说:“我把热力学第二定...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尝试剖析了“华为活力引擎模型”熵减的部分,“华为活力引擎模型”来自《熵减》这本书,作者是华为大学。
今天我们继续聊熵增,也就是作为企业和个人需要避免的状态,因为熵增的唯一结果就是死亡,为了能使企业活的更久一点,为了个人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人们必须避免熵增。
熵增有哪些表现?在“华为活力引擎模型”里作者写到,从熵增的角度来说,企业自然走向是:...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在华为大学所著的《熵减》这本书中,列出了“华为活力引擎模型”。
模型的左边是熵减,也即是华为想要的状态、结果;模型的右边是熵增,是物质发展的必然,也就是华为要与之对抗的情形。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先看熵减部分,也就是理想的成长状态,正如作者所言,耗散结构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开放性、远离平衡、非线性。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前面两个,开放性和远离平衡。
从远离平衡的角度来说,华为提出了“企业的厚积薄发...
“向华为学管理”系列原创文章为常亮老师助手杨林研读笔记
应对熵增的最好对策是运用耗散结构。
什么是耗散结构?在《熵减》(华为大学著)一书中,作者写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封闭系统的规律,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普利高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就阐明生命系统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的新概念,他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熵增到了一个临界值,结果只有一个——死亡。为了避免死亡,需要另一个结构来解锁,这个结构就是耗散结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