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五四运动纪念日。而且再过几年,就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了。
一百年来,中国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界对于五四的看法也越来越复杂。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文化思潮,五四的历史并不那么太复杂,只是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使人们对这场运动不断增添新的解释。这是思想史的正常现象,也是思想活跃的基本表征。历史需要在不断的解释中趋于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也就在不断增添的解释中得以升华,更接近于历史。
正如研究者熟知的那样,五四运动有大小之分。大的五四运动,主要指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启蒙、新文学,尤其是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至于小的,即狭义的五四...
作者文章归档:马勇
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中共十?八大产生的新的领导集团已经开始工作很久了,国内外对这一届新班子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看涨的以为这是中国百年来最好的班底,看衰的以为中国还将在十字路口徘徊,中国极有可能错失十年机遇。
对于各种各样的看法,我不准备评论,我只是希望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研读新领导集团的“阅读史”,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储备,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届领导集团是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殊形态,甚至是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也没有见过的特殊形态,进一步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特殊时代,一个过渡期。
今天...
清政府为何认为《南京条约》是外交胜利
本文摘自《青年中国说》(《给理想一点时间》姊妹篇,两岸精英汇聚,凤凰网博报,熊培云、葛剑雄、秦晖、邱震海等校园行精选集。)
康乾以来的许多中国领导人都不明白国际贸易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我们到今天为止还认为,你买我的东西,你给我钱,钱才是财富。因此中国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我们今天一样,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市场没有得到开发,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得到改善,也没有消费的冲动。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讲:如果中国人都穿上袜子,英国人就发财了。但是我们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到70年代都不穿袜子。皖北这一代都是这样,在老家,我十七八岁去当兵的时...
《马关条约》中哪条规定改变中国
经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实实在在地认识到,34年的增长是虚假的,34年的路径是有问题的。因此,甲午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的第三个重要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至关重要,过去对《马关条约》导致后果的看法是——殖民地程度已经加深到谷底。为什么?因为《马关条约》里一个最重要的规定就是“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自由活动”,这一条改变了中国。
这和今天中国的问题一样,我们对外国资本是管制的,人民币出去受管制,美元进入中国也受管制。《马关条约》之前,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外国人不能到这里投资...
甲午打醒了中国人的富强梦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数千年农业文明长时期独占鳌头,引领世界。然而自从西方新社会生产力出现后,中国实际上就面对一个原本并不艰难的选择:怎样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的、商业的文明。
大梦初醒
商业因子在中国文明中一直潜藏着,两千年为了维护农业文明社会稳定,中国政府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随着西方的进入,释放中国人商业潜能并不成问题,明代中期之后几百年持续不断的海盗、倭寇,其实就是贸易走私,就是中国人商业能力的发挥。
至于工业,对于中国农业文明来说,是全新概念。但中国人并没有对这个全新概念断然拒绝。也是在明代中期开始的所谓...
寻找中国的“中坚阶级”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属于农民,士阶层成为社会中坚,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大多数时候处于社会边缘。“士农工商”四民结构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这个文明将农业文明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变成了一个“超稳定”的社会架构,之所以没有办法从中国文明内部生发近代工业文明,应该从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寻找原因,从商业资本始终无法获得充分发展,商人阶级始终无法成为社会中坚中体会中西社会异同。所有这些,当然也是中国走到近代不得不面临的困境,一个没有社会中坚的社会毕竟没有办法建构稳定秩序,更不要说持久的稳定。这个社会中坚阶级,到了近代,就...
让世界进入中国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几千年农业文明即便没有长时间引领世界,至少在东亚这块广袤土地上让一个庞大族群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中国传统的问题并不在古典,假如没有西方文明东来,中国文明必将长此终古,历史终结。
错失第一季
说实话,中国文明从黄河一隅走来,并没有偏见或一定之规。中国文明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吸纳周边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假如不是中国文明接纳了“四夷”,中国文明至今可能还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中国文明以包容心胸“以夏化夷”,以主流文明吸纳周边文明,不断重建自己的文明体系,扩大了中国文...
中国崛起的轨迹:想象的与真实的
关于中国的发展可能给世界带来很多问题的讨论非常之多,反过来想的也不在少数,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希望或机会。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好像全世界都陷入困境,惟有中国一枝独秀。因此,近代以来一直比较边缘化的一个看法——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状态——逐渐成为主流。
其实,这个看法是不对的,今天许多人并不知道一个真实的近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近代中国所面对的问题不像后来讲的那么复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都是后来加上去的。近代中国的问题就是西方世界要东来,中国要走向世界。西方世...
陈独秀狎妓:改变中国历史的一个传闻
1919年初,社会上关于北大的谣传就不断。这些谣传有的是扑风捉影,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是刻意造谣。要之,北大进入一个动荡岁月,中国进入一个多事之春。在这动荡不安的季节里,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传闻:陈独秀狎妓。
新派的尴尬
3月4日,上海《神州日报》“学海要闻”栏刊载“半谷通讯”,煞有介事宣称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即将或已辞职,作者信誓旦旦表示自己为此往访北大校长蔡元培询以此事,蔡校长对于陈学长辞职之说并无否认之表示。且谓该校评议会议决,文科自下学期或暑假后与...
历史学的意义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学传统,即便从孔子算起,中国历史学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走过了一个漫长道路,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中国人的宗教。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淡薄,无神论、唯物论宣传,使相当多的中国人既不怕地狱,更不怕历史。这是中国文明的悲剧。
史学本质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说,历史记录尊重事实,不隐恶,不溢美,那么历史学功能必然彰显,必然起到警醒、警示作用。
根据儒家的观点,中国人从来不相信此生永存,但中国人从来相信精神不死。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