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两件非常热闹的事,一件是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段子手都出来打酱油了,另一件则是快要到来的“最后疯狂”的双11,但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却被许多商家哭诉道,国家都允许生两个了,马云还只许选一个?
天猫又站出来逼迫商家二选一了!
之所以用“又”字,是因为这样的蛮横行为已经不是天猫第一次干了,在上半年天猫推出的战略伙伴项目中就指明要求品牌签订排他协议,重要的营销事件要首选天猫,O2O的项目也要首选阿里系平台。但那个时候天猫还属于迈着猫步试探的节奏,秉持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能入天猫法眼有资格签排他协议的品牌也没有几家,结果才...
作者文章归档:庄帅

同一家咨询公司规划的社区O2O,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文/庄帅(百联咨询创始人、百读社社长)
对于O2O从一边热到现在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觉得O2O仍然会继续火下去,二是觉得O2O确实是伪命题已进入资本寒冬,加上很多O2O初创企业到不了B轮、大规模裁员等都似乎在印证后面这个极端说法。
实际上从2006年我在沃尔玛(中国)试图将美国沃尔玛电商实践的Site to Store的模式复制到中国开始,线上线下融合的进程一直就没有停过。只是后来华尔街根据团购模式和已经印证成功的美国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成果,总结出来一个更简单易懂易传播的词——O2O。(B2C\C2C\B2B和这...
小心P2P成为骗钱敛财的新工具
从2009年开始关注小额信贷,当时注册了一套域名还想做平台化的P2P平台,后来发现这个水太深,自己那点资历和功力不够,而且觉得这个模式骗人太容易,反而吓得不敢去做,于是最后被忽悠后把域名卖了,说要做个托儿所,一感动卖的价格就极低,一年后这套域名上线了一个P2P 平台,无数只“草泥马”在心中奔腾啊……
P2P 其实很好解释,其实就是原来银行通过极低利率获得个人储蓄的钱,然后再把这个钱以极高利率贷款给企业,后来再贷给个人的传统模式,用互联网平台来做,只是P2P 平台只是负责找到有贷款需求的企业...
传统百货业做电商的四大窘境
第一,电商战略无法确定,不知道做电商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做成什么样?
他们的参照物无非就是淘宝,但是,当百货企业把自己跟淘宝对比之后,却更加糊涂:
你说你更懂百货业,发现它支付做得好;你说你更懂商家,发现它已扩张到金融信贷;你说你更懂消费者,发现它在搞大数据做精准营销卖竞价广告位一年赚200多亿元;你懂的它似乎不用懂却比你更强,你不懂的它却做得比懂的还好。
第二,成为第二个天猫,没戏!
天猫成为线上虚拟商业地产的老大之后,由于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不再可能出现第二家天猫,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已经断了百货业想成为线上虚拟商业地产的梦想。
虽然说...
腾讯电商做局
腾讯只是暂时隐藏自己的野心罢了,因为往深了一方面去思考,就会发现腾讯的微信已经悄然成为移动应用中已经超越微博成为手机的标配,整个电商行业已经感受到微信所带来的可怕的变化。
从围观的角度去看腾讯电商,是一个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落伍者。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从电商专家的角度去看腾讯电商,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背脊发凉的恐惧。这背后做的局让人不寒而栗,往更深的层面更远的视角,或许可以开始一层层剥开,让人看到腾讯一如既往的冷酷和安静,只是这种气势让所有竞争对手终于不敢轻视小企鹅在电商领域未来最凶猛攻势。
腾讯电商在意识到自己的电商业务一直在追着淘宝跑,最终还没有追...
O2O是营销方式非商业模式?
最近帮一家叫“木头公园”的家具B2C在一周内卖出两万多元的床、椅子和沙发,客单价近3000元之后,我开始怀疑O2O是否可以成为商业模式!特别是对于新品牌来说,这家叫“木头公园”的家具B2C没有实体店,但依托了全国排名前三的实木家具企业“华日”加工生产,华日集团本身在线下有900多家实体店。这个小案例让我想起在2003~2004年在淘宝开店卖手机的经历,一年200多万的销售业绩一没有通过支付宝,二我自己根本不可能开实体店,客单价1000多元。
10年前和10年后,不同的只是品类相同的是售卖方式。10年前被...
电商不要让竞争变成斗争
京东618的火爆程度让这个不平静的6月更加热闹,6月是个充满竞争和希望的月份,因为这是高考的月份,这个月份决定了许多人的命运,毕竟到现在中国人仍然将高考视为通往成功之路的独木桥,几百万人挤在上面,希望通过之后一路坦途!将这个中国在恢复高考之后几十年的现象和京东618十周年大促联系起来,让我唏嘘不已!
我特别喜欢竞争,一直坚信竞争让人充满斗志而且不断进步。在电商这个圈里,可以一呆就是10年(正好和京东同岁)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遥想03年底初开淘宝小店,当时弱小的淘宝在网络广告投放被易趣全面封杀,无奈只能移师电视广告、户外广告进行宣传,其次就是用淘宝元老的话说:搬着小板凳和易趣吵...
电商平台的盈利启示:京东依仗九大衍生渠道赚钱
上一篇专栏《京东花100亿的代价》说明了京东为了克服消费心理障碍花了近100亿,才有了今天的京东品牌信任和销售规模,可也一直是亏损状态,但是作为一家成立7年多的企业,最终还是要盈利赚钱的,前面的代价越大,后面要赚的钱或许就更多,当然也有可能死得很惨。在我看来,京东基本上过了生死劫,所以也没什么兴趣研究它会怎么死,不如分析它接下来的几年会怎么赚钱或许更有启示一些。
赚钱第一招:开放平台之京东直通车,大家都知道百度竞价排名和淘宝直通车吧,百度竞价贡献每年贡献的利润在200亿以上,淘宝直通车去年贡献的利润已经超过200亿。京东直通车能赚多少钱?这真不好说了,因为京东以卖3C起家,...
京东花100亿换来的东西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的障碍分为两种:一个是害怕下单,一种是害怕下大单。
淘宝用支付宝作为支付中介,让消费者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解决了第一个障碍。但是他们不敢在淘宝上买过于贵重的东西,淘宝网客单价仍然不高,
京东以3C为主要品类切入网购市场,从一开始就着力于解决第二个障碍,一方面是宣称自己是绝对正品,另一方面通过货到付款消除心理障碍。
3C这类产品,水货、仿货、翻新机非常多,淘宝的个人卖家又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涉及的金额又过大,所以消费者在京东下大单更放心。
为了解决下大单的障碍,刘强东投入重金,建设高标准物流配送体系,这也使得京东比淘...
B2C的盈利门槛
我很奇怪为什么许多人不断质疑电商可以盈利。面对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的商业平台,面对淘宝这样营收已经过百亿元的电商公司,这种质疑显得有点不切实际。
当然,许多人又会说不盈利指的是以采买为主的B2C。那如何解释亚马逊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营收?
许多人又会说:中美不同!在许多人这样说了之后,我进一步坚信:太多人没有了解商业的本质。
互联网公司是怎么盈利的?
以采买为主的B2C如何实现盈利?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互联网公司如何盈利,因为电商说到底,就是互联网公司+传统零售业的合体。
当年的互联网公司怎么盈利,也是备受质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