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一次的专栏中从供给的角度探讨中国式房地产困局的解决路径,这次试着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中国式房地产调控困局是否存在其他解决的办法。概括来说,住宅地产的需求,无外乎被区分为消费和投机两种需求。这次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也明确无误地把住房的投机性需求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不惜动用“限购”这个“一刀切”式的行政性手段,这不能不遏制住了部分消费性需求,其中包括部分所谓的“刚需”和自住改善性需求。但是,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并非投资性需求就是简单地把炒房作为投资标的,消费性需求也...
作者文章归档:李翔
中国资本市场活力与行政权力边界
本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开赛以来各种意外、纷争持续不断。中国女子羽毛球双打组合因为试图利用规则被控违背奥林匹克精神消极比赛最终和其他几个国家的选手一起被取消了比赛资格。然而时隔几天之后,英国场地自行车选手利用规则故意撞车,却被解读为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丝毫不影响他们夺得该项目的金牌,海内外舆论为之哗然。抛开对东道主有无双重标准、是否存在偏私之论的指责,更多的争论在于,究竟是规则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产生了偏差?奥运裁判所追求的到底是实质上的正义,还是程序设计上的完美?
而对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打拼的人来说,奥运会赛场引发的争论,倒是正好契合了...
向德国人学楼市调控
前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近日著文说,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诸多方面应该向德国模式学习,德国的经验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的做法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李教授提到德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手段是异常严格的,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地产公司和房屋出租市场的严格微观干预,德国近一个世纪以来都没有炒房之风。
据统计,过去10年,德国房价年均涨幅仅为1%,低于年均通胀的2%,即住房实际价格年均下降1%。1977年到2007年,德国楼价仅上升60%,同期工资则上涨了约三倍。更让世人瞩目的是,德国的实体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在工业国家之中可谓一枝独秀,出口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一轮经济周期转换第一步
央行又一次成功地让市场各方大吃一惊。在市场还在讨论央行是否会在调降存款准备金的时间窗口有所动作的时候,央行出乎意料宣布了一个月内的第二次不对称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更为吊诡的是,就在同一天,欧洲央行也宣布降息,更史无前例地把隔夜利率降到了零。这样的场景,不能不使人们把这一次全球央行的联手释放流动性的“全球大放水”与2008年9月雷曼倒闭之后的情况相联系。时隔几年之后,全球央行再度携手,让很多人为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向捏上一把冷汗。
...
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跑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最近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出“小步快跑”的态势。尽管直到2010年,人民币的主要使用范围仍然局限于我国境内,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推动人民币扩大在国际市场上使用范围的步子加快,估计情况将很快发生变化。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比重越大,则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建设的条件也就越成熟。世人看到,继中国香港之后,伦敦也已明确表态希望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在当下所呈现出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和力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密不可分。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的格局下,我国以往以出口导...
政府参与经济的可控度
量化宽松政策(QE),这一主要经济体利率水平接近零点时,货币当局或央行通过购买金融资产,来向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的措施,正越来越频繁地在西方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当局出现。尽管不同于英国、美国和日本那样明确表示采纳量化宽松政策,不过出于缓解欧元危机的考虑,欧洲央行也一度表示将购买适当数量的欧元区政府的国债。由于积累了巨额的财政赤字,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财政政策上挖掘潜力的可能已然不大,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这个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便成了当下发达经济体所能使用的唯一货币政策工具。无疑,西方主要经济体汲取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痛苦教训,果断地在非常时期运用非常之手段,来阻止整个经济落入通货紧缩的梦魇之中...
2012:稳定增长两个基点
人类对未来总是充满着奇怪的想法和多种的情愫,同时又不得不回过头去,反复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这种“瞻前顾后”心理情节,在年底通常尤其强烈。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到一国、小到一家公司,此时总会有回顾、考察和前瞻的要求:过去一年的年终总结,和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当然是少不了的。不管是官话也好,套话也罢,哪怕在形式上应付一下,大家也要对未来做一些个人的小小预测。哪里都不能免俗。那么,2012世界经济可能出现些什么现象,笔者今天在此就和诸位一起探讨和分享。
大家现在最为关心的核心命题,恐怕就是中国经济能否避免硬着陆了。笔...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会怎样
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的实体经济的增速正在放缓。按照宏观调控本意,这应该是在预期内的。但随着调控时间的不断延长,各方针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也越来越多了。引发担忧的理由多种多样,但大家所担心的结果确是共同的,那就是中国经济或将无法平稳渡过转型期,主动调控的动作可能会引发中国经济的“硬着陆”,而非政策制定者所期盼的“软着陆”。在现有的各种预想的硬着陆的剧本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房地产行业由调整开始进而引发崩溃,最终导致整个经济崩溃。从房地产行业来分析的几个常见视角如下:首先,在我国经济转型尚未成功完成之时,房地产...
房地产调控主基调不能动摇
进入10月以来,中国政府频频释放出宏观政策微调的信号。不管是温总理深入温州解决民间高利贷的资金链条断裂情况,还是随后的微小企业定向扶植政策和相应的增值税改革计划,都凸显了持续紧缩之后,宏观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的微调。经济增长势头虽未如同2008年那样因为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明年相对不确定的国际和国内宏观形势却足以让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在这个经济周期中注意到经济政策需要提前做出预判和调整。
在政策微调的背景之下,各方的焦点都对准了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这一波始自去年4月的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不经意之间已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政策的效...
财税政策空间还很充裕
近一段时期来,温州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当事企业主或跑路,或跳楼,引发了市场对央行始自去年的紧缩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多重思考。在CPI涨幅见顶但是仍停留在相对高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条是否已紧张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而稍早几天温总理的温州之行以及国务院会议出台的微小企业支持政策,则被市场解读为宏观政策或将定向宽松的信号。但是现在最主要的矛盾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再紧缩,已经无法应对当下我国经济运行中金融脱媒的政策挑战。在客观上,一方面,热钱以及过去几年间央行货币超发带来的流动性并未被充分回收,一旦紧缩货币政策调整,在通胀压力犹存的情况下,物价可能会失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固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