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万永

刘万永 记者 在非著名高校--河北大学学了四年教育,在另一所非著名高校--中国新闻学院学了两年新闻。现在在著名的中国青年报当记者,现在是,估计将来还是。

转载博文


〖转载自小小督察博客〗共和国第一起捏造委员长批示造假案被揭穿!

 

今天中国青年报、新浪、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大版篇幅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引起了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网民纷纷指责某些官员何以如此胆大包天捏造委员长批示,掩盖案情长达5年在而得不到查处!何以欺骗各级领导,要挟司法机关,陷害群众和依法打黑的民警!何以将涉案人邢亚盖包装成“无辜群众”却得不到法律的惩罚!……

以下是捏造委员长批示,被陷害的多名公安民警和被压制十年之久的命案幸存群众,向本博独家透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ld...

Read more

“三个至上”落在虚处


王子发案再次陷入停滞
□刘万永

    广西东兰县青年王子发案曾一度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在“以新华社稿件为准”的背景下,关注被迅速消解。不仅如此,人们的淡忘引发的是再次拖延。

    几天前,王子发的家人给我打电话称,王子发案在中断3年开庭审理后,至今没有开庭的消息,家属不知道该怎么办?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我的观点是,法院不能在人们“不关注”的情况下就拖呀拖,拖得没完没了,如果认定当初王子发犯罪的证据被推翻,就应尽早判其无罪;如果...

Read more

假“吴邦国批示”并非媒体“误报”


假“吴邦国批示”事件:那些不着边际的评论
□刘万永

    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我采写的《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及《一波三折的“警察枪击无辜青年案”》等几篇报道。我注意到,网络媒体转载时,标题变成了《媒体“误报”吴邦国批示》之类。

    8日,相关评论陆续出来。我很遗憾地看到一篇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作者是一名检察官。该文分析“误报”的可能有两个,一是受害人自身的...

Read more

谁捏造了吴邦国的批示?


假“吴邦国批示”见报记
刘万永

  大约一个月前,我正在广西采访王子发案,中国经济时报的王克勤兄给我打电话,说他自己被“缴枪”了,有一个线索,看能不能我做。
  这就是中国青年报7月7日发表的《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及其它几篇报道。
  应该说,写稿过程比较痛苦,改了好几道,快疯了。这个不细说了。
  简单来说,这个报道说了几个方面的人和事: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的检察官把东方市公安局的局长(此人后来调公安部任处长)、纪委书记、派出所所长搞了,加上另一个民警,4个人被判刑。
  这4个被判刑的警察和6年前的一起枪击案有关,开枪的警...

Read more

推荐阅读


    这是我尊敬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展江教授撰写的文章,帮我厘清了困扰许久的问题:媒体在报道凶案中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事实上,在杀童案接连发生、富士康员工相继跳楼时,我曾和我的同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位已经当妈妈的同事一致抨击媒体的报道,且认为媒体对“为什么这样”的追问是“自我满足于报道的深度和独家”,当务之急是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幼儿园安保。

    我的看法是,如果不去追究悲剧产生的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用安全网罩住,所谓安保,再严密也是徒劳的。而且,抨击媒...

Read more

没人转,自己转


    4月28日见报的报道,只有一家网站转载,后来还删掉了。不清楚为了个啥?转在自己的菜园子,供大家批评指正。

鞍山市副检察长赵余龙被撤职

本报记者 刘万永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辽宁省鞍山市纪委常委张岩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余龙违规参与企业经营,经市纪委常委会决定,给予赵余龙行政撤职、留党查看两年处分,没收其经营获利580万元。

    但受害人吴云富表示,鞍...

Read more

罗彩霞事件


    我一直都在关注罗彩霞事件。“五一”之前,我与罗彩霞取得了联系,询问她的案子开庭时间,果然,还是没有确定。电话中,罗彩霞很无奈,多次问我应该怎么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天津市西青区法院至今没有开庭,也不能说他们超过审限了。所以,事情似乎回到了起点:大家都没有违法,但事情依然没有解决。

    关于冒名顶替上大学问题,我认为非常严重,已经混乱到无法容忍的程度。而且,敢于冒名顶替的,要么有权,要么有钱,更多的是权钱结合,所以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更为重要的是,...

Read more

沧州多名农民“敲诈勒索”政府被判刑


沧州多名农民“敲诈勒索”政府被判刑

     中国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判处上访人“敲诈勒索”政府罪成立便是一个例证。最近山西临县的马继文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实际上,马案并非个案,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贴一篇我的旧文(新京报此后有报道),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人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滥用公权罗织罪名、堵塞司法救济渠道的社会是不会实现真正和谐的。

电视台曝光

刘吉利从没想过自己会上电视,更没想到第一次上电视就是被曝光。

2009年10月1日晚,刘吉利正在屋子里扎花,同屋还有23个人。电视开着,...

Read more

罗彩霞案预计8月中旬开庭


罗彩霞案有动静了:预计8月中旬开庭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给我发来的邮件:

关于罗彩霞案件有关情况的通报 

罗彩霞案件受到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就该案件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罗彩霞案件目前依然处于法定程序审理过程中

2009年5月15日:本院受理罗彩霞与被告王佳俊、王峥嵘、杨荣华、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湖南省邵东县教育局、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教育局姓名权纠纷一案。

2009年5月18日和5月19日:为及时将起诉书副本送达各被告,本院指派两个送达小组分别前往湖南省和贵州省。因七被告住所地均不在本市,其中,五被告住所在湖南省,两被告住所在贵州省。于...

Read more

不明真相地致敬


外交部发言人还是不了解国情

 

《商务周刊》因国家电网公司报道被责停刊一月http://finance.sina.com.cn/media/yjwx/20100508/14557899566.shtml
2010年05月08日 14:55  《财经网》
  【《财经》实习记者 徐凯】 因刊发一篇关于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的报道,《商务周刊》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

  2010年5月5日,《商务周刊》网站刊载公告称,该社接到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文件,指其发表的《国网帝国》一文“违反宣传纪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将内参内容公开化,造成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