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柏林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地之国》、《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等。他还是国内外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不城市化行不行?


  到美国做农民

  小区有一对老夫妇,酷爱种菜。春天一到,就开始忙着泡种、搭建温室、培养菜苗。他还非常热心,将菜苗分发给其他很多中国家庭,辅导这些家庭种菜。一年四季,老夫妇很多时间用在了种菜上。

  这位老夫妇原本是跟着父辈,早年从国内闯到了韩国,后来又从韩国到了美国,在美国开餐馆,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孩子们现在都很有出息,成了医生或者工程师。我常感慨,老夫妇二人,辗转了几个国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到了美国,终于可以安安心心来务农了。

  在这里的中国人社区,有很多家庭像这对老夫妇一样,在自家的后院种菜。我自己也是。虽然收成总是不佳,倒也乐在其中。我在网上写到此事...

Read more

重新想象教育


这几天南科大四面楚歌 —— 南方的《南方周末》发出三教授的文章,指责朱清时教授的办学之风。文科的徐晋如,指责起朱清时教授人文素养不足。北方的三联,也发出了《南科大,红灯停》一文。本人挺南科大的言论,投给报纸发不出去。背后的奥妙,不用多说。坏就坏在南科大的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可能是过了红线。我并不反对考试本身,但是高考只是检测一个人能力、学力、潜力的诸多手段之一,如有别的办法能去检测一个人,且一个学校可以去执行,不妨作一试点去尝试,不值得视这样的挑战如洪水猛兽。

方可成老师的微博中称,“我们需要一个参照系,和北大清华比一比,和中科大少年班比一比,和港科大比一比,和加州理工比一比,和南科...

Read more

技术恐龙生存指南


恐龙级电子邮件指南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在我们技术应用领域里,抱着老一代技术不放的人称作恐龙。因为恐龙不适应变化,后来就灭绝了,这种人的特征,我以发电子邮件为例,给描述一下,并给出点建议,欢迎各位恐龙朋友对号入座,之后改正。我这不是嘲笑,恐龙也很可爱,只是偶尔忘记白垩纪已经过去了。

如今很多应用和内容都放在网络上,比如Google Docs, Youtube上都有,这种分享方式十分便捷,你可以提供一个链接即可,但是恐龙们不知道,碰到什么好东西都要转发给你,包括巨大的录像。

第一,不要没事发什么好玩的PowerPoint给人家,并且要求人家转发,不转发就要死掉。
有的这种邮件还带音乐。有时候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名堂,我在外面...

Read more

假如生活拒绝了你


前几天我们几个老师坐到一起聊家常,一个老师说,他教的一门哲学课,居然被学生的校报文章挖苦了一顿,“不过,”这个老师摸摸自己的光头笑着说,“我无所谓,我反正是评上终身教授了。”确实,一旦终身教授,不要说校报写个评论,就是校长大人发话,也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说,应付劣评的一个招数,就是牛到他人拿你没有办法。

我们这是一次写作的讨论会,话题是“如何对付退稿”(How to survive rejections). Rejections, 在写稿中叫退稿,也有“拒绝”、“否认”一意。生活的一半,是做什么样的人,或做什么样的事,以得到他人的认可。生活的另一半,就是如何应对他人的拒绝和否认。目前...

Read more

转载:“美国有理解世界的义务”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峰      

    “9·11”过去数年之后,居住在纽约的作家开始用小说描写他们所经历的灾难,在那些小说里作者用很少的文字去讲述那个恐怖时刻,而是刻画经历了“9·11”后的纽约客,他们的生活如何永远地偏离了正常轨迹。有一个笼统的标签称这些作品为后“9·11”文学,代表作包括劳伦斯·布洛克的《小城》、菲利普·罗斯的《恐怖分子》、科伦·麦凯恩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还包括备受美国总统奥巴马赞誉的《地之国》,作者是旅居纽约的爱尔兰作家约瑟夫·奥尼尔(Joseph O’Neill)。
   出版于2008年的《地之国》讲述“9·11...

Read more

你有权对流行表示沉默


前段时间,在Facebook上,看到一个朋友骂那些“痛恨婚礼”的人。我一开始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人,以为是指讨厌婚礼繁文缛节的人。后来细看,原来是指威廉和凯特的大婚。这位朋友义愤填膺地说,是不是因为这么光鲜的婚礼,暴露了你自己婚姻的失败和挫折,所以你转而去痛恨威廉和凯特的大婚呢?我觉得这是一种网路的欺凌行为,亦即现在为很多人关注的cyber bullying. 即便是“痛恨婚礼”,或许也只是被新闻狂轰滥炸给气坏了。他们痛恨的是婚礼的过度报道,而不是痛恨婚礼本身。即便这样,那也是人家的自由,犯不着过去用这种仇视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

我自己就属于对此事了解甚少的一个人。前几天还有个...

Read more

大学能不能办小点?


大学能不能办小点?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105个学生的Sterling College,学校的口号是“Working Hands, Working Minds.” 所有学生课余都要参加劳动。

看电脑眼睛疲劳,出去散步,一出去就走了老半天。我们这个学校,才两千个学生,但是面积很大。从土地潜力上看,有得扩张。扩张的办法也很多,比如改个名字,世俗化(我们学校是教会学校),扩大招生等等。但是据我所知,学校的领导和校董希望能保持学生生源,但又不愿意扩张,而是一直把人数保持在这个水平。

对于我这个来自中国的人来说,这学校太小了,所以每次领导说要招人,专业化,我都反对,我说就这么小个学校,招那么多人手做什么,不怕人浮于事?但是对于我...

Read more

转载:本拉丹被毙带动“911”图书热卖


2011年5月5日

“只想把‘9·11’的记忆擦去”

  本·拉丹被毙带动“9·11”图书热卖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作者麦凯恩接受早报专访

     1974年双子大厦落成,菲利普·珀蒂在双子大厦上的走钢丝表演已经成为纽约历史的一部分。
      本·拉丹5月2日被击毙,也带动了一批“9·11”题材图书的热卖。在国内,由本·拉丹家族成员撰写的《本·拉丹传》和普利策获奖作品《巨塔杀机》两本非虚构题材作品,都被网络书店放在显著位置推介。
  在美国,“9·11”题材文学作品一直是受关注的种类之...

Read more

看书识人


有一句说法,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 垃圾进,垃圾出,言下之意,一个人是口吐莲花,还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关键看他吸收的是什么东西。

从读书上看,人年轻的时候应该多读书读杂书。你要盯着一种书看,你的营养就不全面,你就会像一只专供肯德基的那种快速成材的肉鸡一样。你应该将自己放养,成为杂食动物。

很多人从实用的效率的角度,否定了这种做法,比如很多人只看专业书不看小说,觉得这些小说啊电影啊,咿咿呀呀的,都是文艺青年的事。其实不然,这种基础文艺的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就好比我们学校,不管你进来是学工程学圣经学数学,大家都要上“文艺鉴赏课“,让你听古典音乐,看看名画,认识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