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泽壮

.

2011年06月17日的日记


    广电人通常习惯拿中国移动、电信做对比——因为当年两个行业几乎同时开始产业化发展,算是曾经的难兄难弟。对比后得出结论是“差距很大”。其实,广电和信产是两个行业,对比意义不大。广电人忽略了与之最相邻的行业——新闻出版。

    在广电仍与信产纠缠于3G主导权的时候,中国的新闻出版正在借数字化之势快速发展,并从市场上赚取了真金白银。

 

    《广电这几年》一书中如此记录:

全国广电人的辛勤努力,让广电的总盘子逐年扩大,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包括财政拨款)逐年升高:2004824....

Read more

转载:“抗通胀”或将成为贯穿全年的热点话题


编者按:      不是或将,是一定.

上周有几则关于通胀的新闻惹人关注:

1、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9日提醒全球主要经济体,食品价格正在飞涨。而报道认为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农产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全球粮食主产区收成等是主因。

2、国内汽、柴油提价, 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26元,涨幅为4.5%。

食品涨价、汽油涨价,通胀问题越来越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2011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1.0%,1月份,PPI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0.9%。本次...

Read more

转载:部分省市价格听证后数字电视收费价格对比



      以下的价格,仅作为广电数字化推广期的参考值,是临时性的,故,笔者认为,其实际参考价值不大。

  Guideline Research格兰研究调查显示,截止到201...

Read more

转载:李国庆舌战大摩女-双方言语对战很黄很暴力


编者按:

    进期出现的多起所谓“名人”间的网络争吵,可以理解为多年思想、言论禁锢后的开禁信号——压抑多年的个性被逐步释放,精英团体开始索要话语权。然而到底能走多远,除了政策的开明与包容外,更主要的还将取决于言论主体的觉悟与品德。其实,这里边是有一个底线的:可以图利自己,但不能心存害人之心。可以讲事实,不能栽赃,把大众当傻子。

        争吵也好,争论也罢,不是坏事,同时,网络也不应成为国人双重性格释放的唯一场所,完整人格的培养更不能借助于此。有被控向自控过度,在未来的一些年内将显得尤为重要。...

Read more

转载 叶檀:为什么税收越收越多?


编者按:

原本对叶老师没什么了解,前段时间看了她在上海参与录制的《财经郎眼》后,开始较多关注。对她谈税收的文章比较认可——中国赋税之重,仅低于法国,全世界排名第二。但法国的税收大都用于国民的福祉,而国内的用于三公消费及贪污。最近突尼斯政局突变,一个水果摊压倒了政府,国内沉重的税收、高昂的房价是和谐稳定的最大破患者,尽早控制,让可防患于未然。


    结构性减税尚未大面积启动,税收收入又创出新高。财税收入已经高到税务部门抓耳搔腮、财税专家反复澄清的程度。

 

    根据国家...

Read more

2012的前一年,注定不平凡




“小灾进城,大灾进村”。1993年,我还在东北小城读中学,当地谣传地震,人心惶惶。母亲对我讲了这句话,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时隔近二十年,比大灾更大的灾难正在发生,所有人都无路可躲,只能硬挺挺地硬磕——面对比洪水猛兽更为可怕的通货膨胀,(身处国内的)人们无路可逃。任何的投资规划、保值增值,任何的理财产品,在全面爆发的通货膨胀面前,都是如此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其实,在有了这样的判断及心理预期后,笔者反倒心境止水,了然面对当世了。

同样,对于老一辈国人来说,眼下的通货膨胀还是较温和的,总还不到一袋子钱换不来一块烧饼的情形。对此,Z F 心里是有底的,抗通涨还列进日程表里。倒是统...

Read more

中国应立法:女性每月至少带薪休假1天


身为男人,在看了梁文道的《常识》中“血汗工厂:打工妹没有流血的自由”一文后,不觉要为女同胞的不易大声疾呼,立法让女人们好好休息一天。再强悍、高大的男人也是女人生的,男人女人都要保护好女人。

 

文章如下:

 

血汗工厂:打工妹没有流血的自由
有些来港活动的女性性工作者总是不忘服用避孕药,不只是为了避孕,更是为了控制月经,使它更有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少经期的痛
楚。对于性工作者来说,月经是阻碍她们维生的大敌,这一点我完全可以理解。只是我们很难想像,原来某些地方的工厂也常发避孕药给
女工,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月经,减少月事引致的工作效率下滑。但和性工作者自愿服药以提高产能的...

Read more

老杜重话国情:父母包办打败自由婚姻


 

 

面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婆媳矛盾、家庭虐待甚至子不认父等等的婚姻及家庭危机,素来想往自由婚姻的笔者时而茫然了。近日经过层层反思并结合耳闻目睹及自身实际感受,豁然消除心头诸多疑惑:古代中国的父母包办婚姻远好与自由婚姻,而门当户对的婚姻更是保障绝大多数婚姻质量、稳定婚姻幸福生活的重中之重。笔者并非迂腐,现在此疾呼,为了家庭长期和睦幸福、为了社会长治久安,中国需要重新提倡父母的包办婚姻,至少需要门当户对的婚姻。

 

理由如下:

1,  婚姻与恋爱不同,后者仅仅是两个人的短暂共处,前者是两个家族的长期交往。持婚姻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的观点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