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宏观经济形势跟踪、预测和对策》主持人。在宏观经济预测、房地产、汽车、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等五大领域研究成果颇丰。2003年初提出房地产“泡沫论”,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并提出三项重要政策建议。

国企改革问题及其重点


  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举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供给侧改革中不可回避的内容,因为这涉及到整个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的微观基础问题。当前,国企改革主要面临“僵尸”企业、去产能等相关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叫做《国企改革:问题和重点》。

  今天讲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部分,国企改革现状及其问题。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出现了一些深层的发展问题和改革问题,但是究其原因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这就变成了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第三部分,国企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改什么?不能什么都改。有的我们已经改...

Read more

关于供给侧改革,哪些认识误区亟待厘清


结构性改革不是全面性改革,而是重要或关键性领域改革

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大家共识比较多,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事,发达国家也有明显的“体制结构病”(或称之为重要制度缺陷)。供给经济学或新供给经济学强调的是减少供给端的管制,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学者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管理或宏观调控方向的变化,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甚至有人主张要完全抛弃带有沉重凯恩斯主义色彩的需求管理。但我认为,这里还是有许多的概念混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宏观管理或宏观调控概念,它指的改...

Read more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与未来走向


  近两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中期趋势。展望2013年,由于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这两大最终需求仍然不足,同时,深刻的结构调整过程才刚刚开始,经济增长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运行将呈“增长放慢、结构调整加快”的新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四大特点

  受欧债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共同影响,今年我国经济调整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率自2002年以来首次“破8”。宏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再下台阶...

Read more

房地产调控再临变数


  各种经济数据显示,房市调控又到了关键时刻,前期的积极成效可能正化为乌有,抢地、炒房再次成为疯狂的游戏。

  研究表明,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住房投机比重过高的情况下货币的长期过量供给,流行的观点如城镇化加快推动论、刚性需求甚至是“丈母娘”拉动论、土地稀缺论等都不可靠。

  正是2011年的货币政策调整使房价上涨的环境发生了逆转性变化,导致坚不可催的房市开始松动。主要体现有二:

  一是宏观层面,金融货币由过度宽松转为稳健适中,使房市上涨的宏观面发生较大改变,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后,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金融体系出现内生的紧缩机制时,房市增长变为无本之木...

Read more

房地产调控可能再次遭遇失败


  各种数据特别金融数据显示,房市调控又到了关键的时候,前期的积极成效可能正化为乌有。一些房地产商也在欢呼胜利,抢地、炒房再次成为疯狂的游戏标杆。这是我们想要稳增长结果吗?房地产泡沫再次吹起,中国人除了炒房再也没有什么可干了吗?中国企业家除了房地产投资再也没有别的投资了吗?中国不可能被日本人或其他外国人所打败,抗日战争如此,现在的日本在钓鱼岛挑事也如此,但我担心,中国经济或中国未来会被房地产投机这块毒瘤所击败。中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在房地产泡沫久挺不破,最终酿成大错。

  一、令人担心的近期资金流变化

  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健型取向,又由于持续两年时间的坚持,房市调控效果终于在去年...

Read more

增速下滑不是需要盲目刺激的信号


  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总量增长的下滑,而是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久拖不决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GDP增长同比降至8。1%,为近三年最低增幅。有研究者认为,GDP增速已严重偏低,政府需再出台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稳增长”没有问题,关键是出台怎样的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能过剩。此前依据国际市场需求配置及过度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因内外需收缩而放空,而包括大型国企和民企在内的相当一批企业,至今仍被语焉不详的“潜力说”和“中国例外说”所左右,继续着以往30年特...

Read more

如何有效化解改革阻力


  改革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从历史经验看,改革的战略设计非常关键。新一轮改革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仅仅通过“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因为,实践证明,仅有增量改革,而没有存量改革,最终必然陷入“路径依赖”之中。改革要在存量上突破,但这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此前,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是因为渐进式改革策略对被改革的对象或领域有好处,农村家庭或企业效率得到提高,民众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剩余或闲暇,改革者也是巨大的受益者,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改革...

Read more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住房保障制度


  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建保障房是房价调控长期难见成效的一种备选方案,或者理解为房价泡沫破灭后的一种保底、补救措施,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大跌萎缩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我理解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制度安排,是政府重视住房这一最大民生问题的一种长期而基本的职责。因此,不是“应景”之作,要从基本住房制度设计中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即要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定位,既要明确为谁建、由谁建的问题,又要对其目标进行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建、如何分和如何管等问题。这里我想就这些最基本问题作些分析,以引起共鸣,学者们和各级政府一起努力,使保障性住房定位、建设、管理一开...

Read more

增速下滑不需要盲目刺激信号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GDP增长同比降至8.1%,为近三年最低增幅。有研究者认为,GDP增速已严重偏低,政府需再出台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稳增长”没有问题,关键是出台怎样的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能过剩。此前依据国际市场需求配置及过度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因内外需收缩而放空,而包括大型国企和民企在内的相当一批企业,至今仍被语焉不详的“潜力说”和“中国例外说”所左右,继续着以往30年特别是过去10年投资扩张的思维,罔顾市场需求结...

Read more

发展思路龙年变焦


  龙年岁首,深入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思路,我们有种非同寻常的感觉,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里所说的变化,不是简单地通过政策微调稳增长,而是着眼中国长远发展,为解决重大战略难题在进行发展思路深刻调整。

  这种调整,体现在发展思路上有三大变化。

  首先是强调回归实体经济和去泡沫化。

  过去数年我们发展虚拟经济,不乏一些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炒作和泡沫,甚至对实体经济产生反向抑制作用。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把着眼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持那些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模式和虚拟经济方式,而不是反过来以“虚&r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