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根岭

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 五年报纸编、采、评。 十年电视台前期新闻采访。 现在CCTV新闻频道编辑部工作。 主打博客两家: (1)郑根岭文存http://zhenggenling.blog.sohu.com/ (2)郑根岭的文章仓库http://blog.people.com.cn/blog/u/zhgenling 仅供在此浏览,请勿擅自转载转贴。媒体有意采用,请直接与博主联系:手机15810586002 。维权律师:何晗瑾、赵红亮

杀了郑筱萸还远远不够!


  我年龄一大把了,拉家带口的,难以到国外留学和生活了。不过,我还是认为一个人这辈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到国外,都应该多走走看看多些生活体验。因此,我经常鼓励周围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应该趁着年龄还小、无牵无挂、没有拖累的大好时光,能出国就出国,哪怕若干年后再回国效力振兴中华,也会多借些力量回来。

  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到过不少国家,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过,不光会增加一些阅历和经验,还有助于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这一点对写时评的人来说,也相当重要。两个很有说服力的成功例子摆在面前:一个是薛涌,另一个是林达(不知姓名的两口子合用的笔名)夫妇,都是出国后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大陆人。这两三人在国内出...

Read more

陈凯歌被祭上了手术台


对著名导演陈凯歌,本人过去印象挺好的。虽然从来没当过追星一族,并且对演艺圈、娱乐界那些鸟事相当反感,但是架不住各种媒体上的满坑满谷劈头盖脸,因此耳濡目染之下也免不了知道二三。眼下,陈凯歌与胡戈的PK正当热闹,端的让我辈大开眼界。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民间创作,让胡戈这小子浮出水面,一炮走红。根据媒体传说,人家也不是天下掉馅饼,而是多年的刻苦积累才成就此等伟业,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可这梅花香飘未远,却唤来了一场倒春寒,只听那厢陈凯歌一声断喝:胡戈,我跟他没完!这声音还是从遥远的西方传来,因为陈导已经走向世界了。

说实在的,如果换了我是陈凯歌,我也可...

Read more

阿扁废统就像大陆部委撤并(下)


虽然我认为阿扁废统就像大陆部委撤并,不必大惊小怪,不必过激反应,但是也不能不吭一声。当然,我们的政府也不会这样,等紧急磋商好了,一定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全世界人民一个交代的。至于应该怎样表态,如何说话才会显得从容大方,不卑不亢,既让大陆民众感到心里舒服,又让台湾民众中赞成台独的人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威慑或曰透心凉,同时让台湾民众中反对台独的人不被浇凉水不气馁不恨铁不成钢,还让国际社会别小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别误以为中国像个软柿子今后谁想捏就捏!

我对陈水扁这个人极为反感。他是台湾民主政治婴儿期的产物,是个畸形胎儿。这么一个律师,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讼棍”,上...

Read more

阿扁废统就像大陆部委撤并(上)


    阿扁废统在海峡两岸甚至国际社会引发一阵风暴,大陆民众更是群情激愤,甚至呼吁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或诉诸武力,或实施斩首行动。这种盼望祖国统一、痛恨台独分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的看法,这件事没有那么严重;其实,阿扁废统有点像大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部委撤并。

尽管陈水扁这次废统,违背了2000年他上台和2004年连任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在“法理台独”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机构和一个纲领,况且“国统会”隶属于“总统府”,“...

Read more

天下竟有如此相似的地方:诚征相应照片


一个小发现:绍兴鲁迅故居前的景观

与日本京都岚山周总理诗碑公园外的景观一模一样

 

199711月-12月,我有幸参加中国青年百人团访问日本。有一天,到日本京都岚山的龟山公园参观周总理诗碑。返回上车途中,在公园外面河边,正好碰上几个浓妆艳抹的歌舞伎在拍挂历照片。

同行者好奇之余,一拥而上,与她们合影,这些歌舞伎也相当友好,听任中国人民摆布拍照――女人嘛,有人欣赏自己的美丽,乐得捧场,终归是让她们高兴的事儿。

本人未能免俗,也随波逐流,留下了这张对自己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桃花照”。

几年前到浙江绍兴采访,挤时间去参观鲁迅故居。当时...

Read more

用新闻舆论监督帮助治理腐败,如何?


袁建达先生日前在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了《我们治节日腐败还有多少办法?》一文,提出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反腐败规定,严格遵纪守法,还要完善和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允许媒体参与监督和跟踪、领导和领导部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等等。

    袁文说的治理办法是针对节日腐败,其实对各种腐败现象都适用。不过对“允许媒体参与监督和跟踪”,袁文并没有展开讨论。这里笔者就接着这个话茬儿,继续说下去。

    我认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治理腐败极为快捷有效并且是低成本、得民心的好办法。

 &nb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