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说的治理办法是针对节日腐败,其实对各种腐败现象都适用。不过对“允许媒体参与监督和跟踪”,袁文并没有展开讨论。这里笔者就接着这个话茬儿,继续说下去。
我认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治理腐败极为快捷有效并且是低成本、得民心的好办法。
马克思说过:“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恩格斯说过:报刊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公民不受官员肆虐之害,向舆论揭露这种行为。(以上见《<新莱茵报>审判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言。)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媒体天然应该行使对腐败贪官的舆论监督职能。
就我党新闻事业的性质而言,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是两个重要方面,其中下情上达即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老百姓痛恨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积极揭露腐败分子并与之斗争,作为新闻媒体,当然应该支持群众的正当行为并加以反映。
因此,既然批评报道舆论监督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符合我们党对新闻事业的定性,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反腐败的功能。
从实践方面来看,新闻舆论监督对腐败分子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不怕领导批评点名,不怕群众信访上告,就怕上电视上报。由此可见,腐败分子最喜欢在小黑屋里为所欲为,最怕公开透明。事实上,有些腐败分子就是通过新闻媒体的调查报道、通过网络舆论监督露出了马脚,最后被纪检监察部门绳之以法的。
从反面来看,对腐败分子,对社会不公,对假丑恶现象,你不去揭露,它就更加有恃无恐,如此一来,岂不等于长了他们的志气?
当然,用新闻舆论监督治理腐败,只是一个途径。我所说的是“帮助”治理腐败,并不是要代替各种现成的手段。我的意思是,倘若真正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来反腐败,比目前仅仅依靠纪检监察部门,要更有效得多。
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人对新闻媒体开展批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心存疑虑,认为那是添乱,是煽动社会大众对党和政府不满,影响社会稳定。其实,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传递手段高度发达多种多样的时代,新闻媒体不报道的负面消息,社会上其他渠道照样传播得沸沸扬扬,并且常常会夸大其词,扭曲了真相,倒不如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以正视听。而对腐败分子的揭露批评,只会让老百姓更加信任党和政府,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因此,让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天不会塌下来,国家不会败亡,相反,却会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还中国一个干净的天地。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题中应有之义。
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地方官员纷纷要求宣传主管部门对舆论监督进行严厉限制,提出对所辖区域内的批评报道都必须经过他们自己的批准。可是事实上有谁会批准新闻媒体针对自己负有责任的地区内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呢?地方官员的心态,巴不得所有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上边都无从知晓。因此,这种要求无异于取消批评报道,取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不相信新闻媒体,主观上认为新闻媒体总在添乱,这样的思维方式应该尽快转变。在当今时代,你尽可以大胆设想一下,会有哪家媒体、哪个记者敢于通过公开刊登在媒体上的批评报道和言论煽动社会动乱,反对党和政府?至于宣传主管部门和各级官员所担心的消极效果,我想也不至于,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共产党员不怕真理,敢于公开、摊在阳光下的东西,敢于正视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可以也能够妥善解决的。藏着掖着终归不是办法,那样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到头来有可能酿成意想不到的事端,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在这方面,非典的教训足以让人警醒。
其实,我所说的这些新闻舆论监督的好处,或许人人都明白如镜。但是大家有种种担心,有种种顾虑,诸如:地方官员担心媒体曝光影响自己的政绩,影响升迁,担心激化矛盾,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又受到来自地方官员和部委官员的压力,况且借口都是有利于工作,因此不得不屡屡收紧批评报道的口子,经常强调“帮忙、不添乱”。总之,在我的头脑中,隐隐约约地感到,这里面好象有个怪圈,有个不良循环,好象各方都在抱着貌似有理有利国家长治久安的立场,实施着限制甚至扼杀新闻舆论监督的各种措施,其结果却有可能助长腐败现象,长了腐败分子的志气,反而与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南辕北辙。
把腐败和黑暗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不是消极地展示黑暗,为党和国家抹黑,而确确实实是为了更快更彻底地消除腐败、黑暗和丑陋现象,使我们党增强执政能力,使我们国家繁荣富强,使整个社会日益和谐,使广大人民群众早日过上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