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世锦

刘世锦,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办公厅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

服务贸易要更多重视外循环 “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说法不符合事实


  中国历来以国内循环为主

  内循环与外循环息息相关、连为一体

  最近关于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讨论比较多,其实中国历来以国内循环为主,理由有如下四条:

  ❶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循环,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国内。循环来,循环去,国内都是源头,都是以内需为基础,都是为了提高中国国内全民的收入水平。

  ❷ 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相对比较低。中国这么多年,外贸占GDP比重高的时候超过60%,出口超过30%,但是现在出口占GDP比重已经降到20%以下,美国、日本这些都在15%以下,这是大国的一个特点

  ❸...

Read more

让结构性潜能担当经济复苏下半场的主角


 

  疫情下中国经济的三个特征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总体符合预期,甚至在有些方面超出预期。在疫情这一“压力测试”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出口行业迅速恢复,6月份已恢复正增长,上半年整体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中国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在此次疫情之中突出表现为“应变能力”和“韧性”,中国“出口大国”的称号再次得到验证。但三季度之后出口是否承压仍有待观察。

  第二,前段时间需求的恢复速度慢于供给。对此,我试图给出另一种解释:供给侧的机构更多,需求侧的个人更多,...

Read more

不能低估疫情第二波冲击 发直接补贴不能是毛毛雨


  一、不能低估第二波冲击,转入战疫增长模式后以相对增长率评估增长状况

  今年年初中国经济首先受到疫情冲击,一个多月的时间经济几乎停摆,目前已在逐步恢复。但海外疫情正处在上升焦灼状态,总体上仍未出现拐点。

  WTO最新估计,2020年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遭受剧烈冲击,增速将会下滑-2.5%至-8.8,出口增速为-17.1至-40.9,进口增速-14.5%至-33.8%。

  中国出口一季度同比下降11.4%,进口下降0.7%。2季度以后,预计海外疫情对中国进出口影响加大,将会成为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波冲击。 有关研究推测,中国进出口全年将会出现15-20%的下滑,其中服务贸易降幅更大...

Read more

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应对的三大挑战


  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后三十年,是中华文明民族几千年来走向现代化、最激荡人心的一段历史。

  前四十年的成功要素

  前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律非常值得讨论,譬如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低成本优势、高储蓄率、高投资等,都是人们讨论热点,我认为还有三个问题需要着重讨论。

  超大规模统一市场的优势

  中国有一个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超大规模”和“统一市场”。

  从世界来看,进入高收入状态的经济体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大的统一市场的经济体,譬如美国。欧洲也实现了大的统一市场,但出现反复。另一类是高度开放的...

Read more

真正的改革就是一步步放出自由选择权


  召开莫干山会议时,张维迎还是西北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当时留校当老师。我们在大学是同班同学。当时维迎已经有点名气了,起因是他在莫干山会议,已经发表过一篇题为《为钱正名》文章。这篇文章非常犀利,社会影响很大。价格双轨制的文章,也算是关于“钱”或者货币问题的一个延续。

  莫干山会议是在1984年召开的。回忆起来,那种时候不少人似乎是抱着文革的心态搞改革,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大浪潮,要赶快冲上去,慢了可要吃亏。改革的意义是以后逐步理解的。

  维迎价格双轨制的这篇文章核心是讲一个“放”字。“放”本身是一个现象,这个价格...

Read more

金融结构的变化势在必行


  关于目前经济形势,我听到一些说法,说每年都讲不确定性,但是今年的不确定性好像超过以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我们描述了未来一年的发展框架,特别是政策方面减少了一些不确定性。大家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今天我想再帮大家减少一些不确定性。从我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一个框架来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对2010年以来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经济形势的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增长阶段的转换”,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中速增长。在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称其为“中高速”,转完了、转定了,就是“中速发展”。...

Read more

稳杠杆稳预期需要着力解决高杠杆背后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着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在转换期可以说是中高速增长,稳下来后就是中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重要终端产品历史需求峰值的出现,需求结构率先调整;需求结构调整带来需求总量的减速,而供给侧调整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经过一个时期的去产能,供求达到相对平衡,经济开始进入中速增长平台;这个时候杠杆率过高的问题突出起来,只有把杠杆率稳住并逐步降下来,中速增长平台也才能得以稳定。这样,我们就看到随着增长阶段的转换进程,出现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依次调整。

  国际经验表明,杠杆变动具有长周期特征,美国等国杠杆率的上升到下降要经历长达三四十年的时间,其中...

Read more

需加快打破行政性垄断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判断。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增长阶段,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高速到中速,是从速度角度看的。在增长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不仅速度在改变,结构、动力、制度、政策等也都在相应改变,系统性地进入一种新的状态。我们当下只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还不能说已经进入这个阶段。转变本身就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挑战。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重要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就显示了挑战的难度。

  转入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转入高质量发展将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Read more

如何防止城市资本掠夺农村资源是最大挑战


 

  全国人口城镇化率逼近60% 专家称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成关键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逼近60%。在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交通拥堵、公共资源分布不均等大城市病十分突出,一些特大城市开始推动控制人口、建设用地的“减量发展”;另一方面,城乡要素流动受阻,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也被认为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走好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10月13日至14日,由陕西省西咸新区主办的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在西安开幕,多位权威专家从经济、人文、环境、城市规划领域...

Read more

只要人民币汇率机制正确 不怕“点位”不回来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先升后贬再平”,波动明显增强。4月中旬以后,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增加,但9月份以来,基本呈横盘波动形态。截至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于6.8814,比年初贬值5.4%,与上月底基本持平。在某些时点,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悲观情绪有所上升,“破7”论再起。

  如果从全球和市场角度观察,就会发现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恰恰有了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一是有涨有跌是外汇市场的常态,人民币仍属相对强势。4月中旬以来,美元快速升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