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纪鹏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海南省政协委员,兼任财政部财科所研究生导师;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国有资产法》和《期货交易法》起草组成员。擅长大公司股份制、集团化和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著名股份制和公司问题专家,近十年主持了国家电力公司、海尔集团等近200 家各类企业的股改、上市及管理咨询方案设计,被媒体称为“企业股改第一人”。

证监会和三个交易所的关系待厘清


 

  1月8日,由国融证券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26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参与圆桌论坛并发表观点。

  刘纪鹏:我讲四个意思:

  第一,人大的“资本市场论坛”大家看到26届,我参加了20届,这20届里,不管中国股市牛短熊长、命运多舛,人民大学特别是吴晓求教授对中国股市的感情不离不弃,这一点基本上与我媲美同肩了。

  第二,今天论坛的方式确实是从来没有见过,非常新颖,尤其是朱丹站在晓求旁边...

Read more

国资委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证明,开放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基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才能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国有资产比重与西方国家相比要大得多,像某些学者主张的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把庞大优质的国有资本存量快速卖掉,推行全面私有化的政策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无论从国际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竞争力还是从中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稳定性出发,都应在一个较长时期继续保持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控制力。

  国资委是中国在探索市场经济和创新公有制模式之间搭建的一座有中国特色的桥梁,它是长远的战略之举而非一时之权宜之计。通过建立...

Read more

强大股市是战胜危机关键


  编者按:上周六(4月11日),我在上海交大给交大继续教育学院的学员讲关于《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的讲座,其中提到格林斯潘在2009年4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上撰写的文章时谈到,格林斯潘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救市都不如通过股市的复苏来让经济复苏,并提到我在今年两会之前应和讯网邀请给总理的寄语,2009年2月27日和讯网《刘纪鹏:强大股市是战胜危机关键》。既然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但信心是什么?信心从哪来?是非常令人沉思的。课后,这次讲座的几十名学员通过各种方式索要这篇文章,并希望能登在博客上,供大家参考。

  

  刘纪鹏:强大股市是战胜危机关键

 ...

Read more

认清中国经济的有利地形


未来的两年,一定是比拼各国政府决策者、执行者的时候,谁犯的错误少谁将有可能少走弯路,谁将最先走出危机,并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

  刘纪鹏

  从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看,美国走出经济衰退的时间将是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人们对美国政府的更迭和奥巴马的新政都寄予了厚望,但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并未得到好转,从而让美国人也开始信心不足。

  在犹豫和徘徊中,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美国的信用危机由于总体负债率过高,次贷危机在向次优债 (Alter-A)转移。美国的次贷(Sub-Prime)当坏账率达到16%左右的时候,危机开始呈加速度爆发。目前,美国房贷按揭中的...

Read more

中国不需要休克疗法



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危机和中国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陆续有人提出了分国有产权,藏富于民,拉动内需的思路。例如谢国忠提出给13亿人分国有企业股份,张维迎提出分外汇储备,牛刀则认为“即使把国有企业的股票和外汇储备都分给了民众,都不能解决真正的民生。因为这些都是短期行为,分完了就完了,只有将土地分给民众,才是真正的铁打的江山。”“分”成了2009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

其实给每个公民分一万元的做法早在1992年,俄罗斯请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制定的“休克疗法”改革中就给1.49亿俄罗斯公民每人分了1万卢布的私有化券,然而对...

Read more

十教授建议可为中国股市节约三年时间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我们的建议可为中国股市节约三年时间”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

  红周刊记者 郑捷

  12月1日,媒体报道,刘纪鹏、曹凤岐等十位知名教授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把振兴股市作为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切入点。

   提出了以“大非自锁、小非分割”为主要措施的“大小非”制度性解决方案,并建议设立平准基金、动用外储买H股。

  为此,《红周刊》记者专访了刘纪鹏教授。刘纪鹏认为,不利于中国股市发展的因素应该被...

Read more

从万科关联独董看我国独董制度的缺憾


  6月18日万科董事会发布上市公司公告,称万科重组方案在董事会上获得了通过。然而万科大股东华润公司却坚称重组方案未获通过。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是在独立董事张利平的一票究竟是算回避表决,还是弃权票的法律形式上发生了分歧,而这一分歧的最终判定将决定万科高管层提出的深铁增发议案是否获得通过。继而决定万科这个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最终花落谁家结局。

  独立董事张利平认为自身存在潜在的关联与利益冲突,申请不对所有相关议案行使表决权而回避表决。由此华润认为,董事会11名成员到场,结果为7票同意,3票反对,1票回避表决,赞成的比例为7/11,赞成票未达2/3,因此议案并未获通过。但万科认为,排除一名...

Read more

新三板走出流动性困境为期不远


  刘纪鹏 冯娜

  新三板扩容以来,交易不活跃问题饱受市场诟病。笔者认为,新三板流动性差只是其扩容初期的特有现象,现在断定其流动性不足还为时过早。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新三板将迎来一系列制度改进,流动性难题破解为时不远。

  当前新三板交易不活跃问题,其原因有三:第一,目前新三板转让交易制度只有协议转让方式,大大限制了其流动性。这种方式成交效率低下,交易频率很低,不如纳斯达克的做市商制度和创业板的集合竞价制度。做市商制度可以进一步发现交易价格、促进交易。而集合竞价机制的引入将会在开盘和收盘环节形成开盘价和收盘价,并增加协议转让时段系统自动匹配成交功能。新三板因处于扩容初期...

Read more

沪指能起来吗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克强总理亲自宣布“高达5500亿的上交所和港交所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为激活沪市而来?因为无论从距离还是从交易所的共性特点来说,这样一件具有探索资本项目下对外开放的大事是不该少了深交所的,然而,此次沪港直通却无粤港毗邻的深交所啥事。

  今年以来,笔者几次参会发言反映“激活股市做多中国是走出当前经济困局的关键”,可领导燃眉之急是“全世界都看沪指,沪市大盘蓝筹5倍市盈率待死不活,成了看空中国的标志”。于是把推行有难度的&l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