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江山

医学硕士 企业经理 关注中国医疗事业改革,对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有兴趣,愿意从经理的角度阅读、思考和实践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特别关注各类理论的现实可行性。

阳光下的利润 医院的学科建设


几乎所有的院长都清楚,医院要获得发展,获得阳光下的利润,必须搞好几个主要学科,必须使学科具有特色,而学科要想有特色主要靠学科带头人。与通常人们的认识相反,我们认为学科建设并非只是学科带头人的事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学科带头人应该只是学科建设的一个环节,而且不是学科建设的首要环节。学科建设必须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在我们的实践中,要想搞好学科建设,应从五个环节来考虑。

 

一、技术。学科建设是医院经营的核心,而技术则使学科建设的核心。人们很容易把技术朦胧化,一谈起技术就谈到国外,就必须搞高精尖。技术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技术具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都对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Read more

医院投资经营的成功秘诀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集中在国家医疗事业的改革上,但是尝试进行真正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一些较有规模的投资多数也是处境艰难,笔者近几年来有幸参与这场医院投资的准热潮中,有失败的辛酸,也有成功的喜悦;本文谈谈在目前法律不健全,大气候总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坚守的一个原则:均衡原则。

 

由于医疗事业的特殊性,单纯引进企业的一些成熟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均衡,投入与产出的均衡,门急诊与病房服务的均衡。

 

一、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这是一切改革的基本前提。医疗事业的基本属性就是...

Read more

尴尬的医院投资者


2000年起,全国创办医院管理公司的热情有如潮涌。一部分公司以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软件或者培训知识为主业,但是更多的则是怀着趁医疗改革走市场化道路之际分一杯羹,新建医院或者收购那些效率不高的公立医院组成医院管理集团。人们经历看病难、看病贵的日子太久了,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什么产业比医院更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巨大的利益回报呢?然而,让这些公司没有想到的是,医疗系统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利益集团对医院的管控能力,医院内部知识工作者对公众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投资者的想象,是任何行业不能比拟的。严酷的现实使得这些医院管理公司欲罢不能,陷于尴尬的两难境地。

 

...

Read more

医院为什么效率不高


医院效率不高似乎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医院为什么效率不高却很少有人深入地探讨,本人从事医院管理多年,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房屋:通常一家三级医院营业面积在五万平米左右。假使按照医疗建筑造价2000/平米计算的话,至少人民币一亿元。这样一笔重要的财富,由于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院领导班子、按照不同的爱好建成的,整体布局和科室安排比较混乱;建筑、装修、庭院、标识、绿化、走廊等要素相互不匹配,最终造成医院整体服务功能的根本性缺陷和效率的低下。比如:医院的病区按照经济的原则最好是40张床左右,但是不少医院的病区床位都在30张左右。...

Read more

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当前,医疗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头等大事。就像许多改革一样,医疗体制的改革其实早已经在进行了,只不过这项改革确实比较复杂,还不能从理论到实践给出十分明确的结论来。我愿意把我的观察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总的来看,医疗体制改革是两大问题。一是看病必须有钱,钱从哪里来?二是如何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服务的问题。

 

先说钱从哪里来。九十年代,国家在镇江和九江进行试点,探讨城市医疗保障该如何进行的问题。最后形成的基本思路是,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障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职工月收入的115%缴纳,个人交纳05%。这个比例,基本上成为了全国...

Read more

长大要接革命班


有感于邵锐峰的《中国第五代领导层中脱颖而出者》一文,特别是文中谈到七七、七八两届大学生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关注的焦点,我作为七八级学生,当然倍感骄傲。

 

小时候天天被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要接革命班。二十四、五年过去了,每天在工作挣钱,上班离不开竞争,计划、规划、预算,招聘、辞退、晋级,下班则吃饭睡觉,老人生病,孩子上学,忙碌一生,恍惚间似乎与这个革命使命距离越来越远。

 

应该说邵锐峰的眼光是独到的,敏锐的。他提醒我们,正是这平凡的生活道路,使得七七、七八届学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堪以大任,越来越成为振兴中华的社会中坚力量。

...

Read more

华源被并购原因初探


 二月十六号,华源董事会正式宣布,由华润重组华源。在短短十余年中,华源迅速发展到600多亿元销售收入的规模,确实不简单,说明并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一个以并购为主要手段的企业,却突然倒在现金流中断这致命的环节上,不能不令人深思。是偶然,还是必然,本文略加议论。

 

 或许主要的问题在于人力资源。

   
华源的主要经营骨干,都具有政府在任或退役的厅局级干部背景。这在创业初期,需要拿到好的项目,银行筹措资金,收购看中的企业,企业包装上市等需要政府有力扶持的时候是十分坚强的基础,可以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干部讲究奉献,...

Read more

集团化运营是医院进化的必由之路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实际上面临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建立什么样的机制为所有的老百姓的健康事业筹到钱,而不是仅保障老百姓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体现公平性的关键。第二个是怎样把筹来的钱高质量、高效率的花好,这是体现医疗系统运转能否达到老百姓要求的关键;怎样把钱弄来,让老百姓有钱来看病是先决条件,医院是没有办法为这一部分负责任的,医院能够负责的只是看好病而已。目前的情况是,老百姓和媒体只知道一个劲的责怪医院,却忘记了政府宏观责任;就好像柜台服务员只拿200元工资,却被要求日夜加班,打了哈欠,服务不周到,顾客只知道骂服务员一样。老百姓可以骂医院,但是政府却不应该这样。

 

我们今天不谈政...

Read more

华润重组华源的担忧


近几天来,华润公司重组华源的消息不断披露,受到市场一片热捧。两家公司都以并购为擅长,如能够有机重组,并能够以医药为主业,则是大家乐意见到的事情。根据既往业绩推测,华润公司2005年的销售收入大约在730亿元,总资产1200亿元,净资产近600亿元,利润80亿元左右;而华源2005年度销售收入大体在600亿元,资产620亿元,净资产50亿元,利润7亿元。简单的看,两者都是中央大企业,都拥有雄厚的政府资源,都是政府官员出任核心主管;华源胜在医药主业十分突出,弱在整合能力、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上,80%以上有可能在90%左右的负债率太高,难以承受发展之重。这也是一个以善于并购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别人猎...

Read more

在美国过年


 

    在美国过年

   

 

    美国汽车很多,中国自行车最多;美国老百姓很守信用,美国政府却反复无常,中国则刚好相反;美国人讲究喝,中国人讲究吃;美国人喜欢贷款,显得很有钱,中国人喜欢存钱,显得也很有钱;美国人经常离婚,中国人经常结婚;中国人个头小,身体很好,美国人个头大却很脆弱;等等。这些是我对美国的基本印象。

 

    终于,2004.2.22,由于情人兼老婆的那个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作高级访问学者,我有了一次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