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利刚

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研究总监,曾任供职于香港金管局高级研究员、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研究员、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以及亚洲发展银行学院高级研究员,并曾经担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公共政策及金融专业副教授。刘利刚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中国应考虑立即放松货币政策


  10月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开始愈演愈烈。11月的第一天,希腊总理突然宣布将针对救援该国的一揽子计划进行全民公投。最新消息显示,希腊议会已经基本上同意这一方案,而公投可能在12月举行。

  这样的一次公投举动,成为悬在整个欧洲债务问题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表明希腊问题已经难以为外界控制,这也意味着希腊很可能会选择违约。一旦希腊违约,其造成的影响可能将超过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整个欧洲和世界金融机构都将颤抖。

  可以想见,一旦希腊违约,希腊债券将一文不值,欧元区救助方案也将落空。与此同时,意大利等国将受到波及,欧洲金融机构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流动性将出现短缺,美元可能...

Read more

欧元区衰退对中国影响不大


  欧洲经济可能的“二次探底”是否会影响中国,中国经济是安然度过还是硬着陆?这些看似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问题,实际上却影响着投资者今后对市场的判断。

  鉴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于外部需求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欧洲衰退对于中国的影响尚处于可控范围内。

  从上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随着欧洲商业和流动性情况的恶化,欧洲公司可能将海外利润向总部转移。受到利润转移的影响,2009年中国FDI(即对外直接投资)就曾下降20-40%。然而考虑到欧洲公司FDI仅占中国FDI总额的5%,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多达3万亿美元,欧洲公司利润转移导致的资本流出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Read more

中国影子银行威胁金融稳定


  事情开始变得有些不太寻常。上周五下午,央行公布了9月货币供应量以及新增贷款数据,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骤降至13%,再次创下多年来的低点,而M1的增速则跌到了可怜的8.9%,历史数据显示,这样的数字只出现在2008-2009年间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与此同时,9月新增贷款为4700亿元,也远低于市场预期。

  一般而言,这些不寻常的数据聚集在一起,只能指向一个结果: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却仍然在顽强地增长,本周二,第三季度GDP数据将公布,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同比增长9.3%,依旧强劲。而周五早间公布的CPI数据则显示,中国的CPI也仍然在6%以上的高位运行。

  对比一下...

Read more

中国经济应当借力“减负前行”


  在欧洲债务危机悬而未决、美日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正逐步升温,关于中国经济再次步入衰退的论调又甚嚣尘上。其实,对中国经济来说,目前面对的是一场风险,但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把握好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活力,也可以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积累更好的制度和体制基础。

  首先,2008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回到了经济发展的增速轨道,但与之前不同,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内需而非此前的出口。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消费几乎贡献了全部经济发展,净出口贡献几乎为零,甚至为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需要出口,而是表明中国...

Read more

汇丰PMI能否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9月汇丰PMI初值49.4,为该指标连续第三个月低于50,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制造业衰退的担心。然而,我们认为,汇丰PMI表现不佳,不能够说明中国制造业实体经济活动开始显露颓势。考虑到汇丰PMI调查样本明显倾向于中小企业,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全貌,我们倾向于同时参考官方PMI、汇丰PMI和其他指标。

刘利刚:汇丰PMI能否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仅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认为汇丰PMI能够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前景。与官方PMI相比,汇丰PMI的样本仅有400家企业,覆盖行...

Read more

中国潜在通胀保持高位


  中国2月常规月度统计数据今天(3月11日)公布,市场关心的CPI通胀率本月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比上升4.9%,但也仍然高于市场预期0.1个百分点。让市场担忧的是,中国的PPI通胀率本月同比上升7.2%,创下了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同时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

  其他经济指标则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凌乱。工业增加值在前两月同比增长了14.1%,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5.8%,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9.0%。相对疲软的消费数据也与近期不断走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相符合。

  正如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中国目前的政策重点仍将是控制通货...

Read more

二次探底不足虑


  肆虐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了市场关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事实上,“二次探底”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从金融危机一般的发生机制来看,目前的危机仍然囿于金融市场内,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渠道也未形成。

  以上次金融危机为例,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了银行大肆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这导致了大批衍生品被迫平仓,结果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大规模的银行危机造成银行信贷停止。

  “金融市场波动-市场头寸大量平仓-流动性匮乏-市场利率上升-信贷收缩”,构成了典型的危机发生以及蔓延的链条。

  这样的传导...

Read more

非银信贷倒逼改革


  信托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非银行信贷市场。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挑战。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触角开始伸向银行系统占据垄断地位的存贷款领域。

  按照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为3.57万亿元,占同期存款余额的4.5%。央行在有关采访中表示,余额“不等于”发生额,因此媒体指出的理财产品今年发售额在7万亿元以上的说法,夸大了理财产品规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理财产品大多期限较短,到期后往往转化为活期存款,再度回流至银行体系,因此以...

Read more

为中国中小企业“输血”


  中小企业倒闭潮真的到来了么?

  诸多媒体报道,近期以浙江企业为代表,中国不少中小企业近期关门大吉。全国工商联也表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与此同时,昨日公布的汇丰采购者经理指数(PMI)预览值也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关口,滑落至48.9,创下28个月以来最低点。汇丰PMI的采样以中小企业为主,数据疲弱似乎也印证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

  但浙江省统计局近日表示,该省中小企业虽有些许倒闭,但总体正常。有关数据显示,1至4月,该省中小企业新增4.5万家,远多于注销的7306家。

  而工信部也在昨日表示,并未出现中小企业“扎堆...

Read more

理财产品能否堵住


  流动性像水一样,会流向受到监管较少、同时收益较高的领域,而金融创新则创造了这样的可能

   又要开始“堵”了吗?

  近日有消息称,银监会已经开始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准备叫停融资类资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等,进入银行的理财产品资金池。

  大量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卖,事实上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尴尬”,直接解决这样的“尴尬”,而非“堵”住理财产品,才是正确的思路。

  “曲线”信贷

  需要注意的是,将理财资金投入项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