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章晋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凤凰周刊主笔,先后担任华夏时报评论员、青年参考副主编、网易新闻中心副总监。

开放时代的爱国主义需要现代理性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给的定义是,“爱国主义是由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的定义说明,爱国主义是人类普遍性的自然情感,是超越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而固定永续的情感。

  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文化、种族的认同和凝聚,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爱国主义——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应当存在。

  爱国主义在今天的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全球化竞争中的国家利益、开放时代的民族认同问题,需要我们唤起爱国主义,摒弃民族虚无主义;二、作为一个落后国家,尤其需要爱国主义来激发每个公民振兴中华、推进社会变革的社会责任感和历...

Read more

王权削弱不是宪政发展的结果


      《没有精神的贵族一文里,好几个说法都值得推敲商榷,有些是写作过程中找不到最合适简约的表述方式,有些则是自身知识的问题。辉格老师挑了一处错误,在此贴出,与朋友们分享。

 

王权削弱不是宪政发展的结果

     给教官挑根刺,教官在没有精神的贵族”里有这样一句话:

在英国,则是王权不断被贵族制衡削弱的历史,其演进的自然结果,便是宪政。

     这个说法很成问题,如果说宪政发展过程中王权不断受到制衡,这是对的,但说王权不断被削弱,就很难成立了。

     要评...

Read more

2011年06月11日


    没有精神的贵族

文 黄章晋

《南方周末》20110608

  今天中国社会对贵族的热爱和追逐,肯定是举世无双的。
     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直接搜索“贵族气质”或“贵族风范”,相关条目都是几百万条;外围一点、带着贵族范儿、含蓄而不那么赤裸裸的词,比如“尊爵”、“府邸”之类,也是百万级。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些词儿的流行,实在可以被认为今天中国社会渴慕富贵的形而下风潮,但你也不能否认,还是有追求形而上的。比如2004年3月,一些商界和时尚界的双栖名流聚集在金茂大厦,身着晚装,手持红酒,虔诚而庄严地用了4个小时一起“寻找中断的贵族记忆...

Read more

我的偶像的文章:《经济学:治国术、伦理学还是科学?》


辉格 @ 2011-05-19 14:08 

 

(这是《自私的皮球》最后一篇,有点长,且可能冒犯很多人,很多很多,慎入)

      今天,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大概都会相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但假如我们仔细探究一下,这一点极为可疑。

      从历史上看,早期学者研究经济学的动机和人们对它的期待,和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经济学十分不同,当时它基本上被视为一门治国术;这并不奇怪,实际上启蒙运动之前的社会学科差不多都是治国术,而在古典时代,甚至连许多哲学都是...

Read more

为何声讨茅于轼



    先转一位朋友微博
XXX:郑州“工人”聚集在五一公园声讨茅于轼,这是文革的翻版,还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集体发作?或许先知总是寂寞的,袁崇焕也会被北京人生吃下酒。

为何声讨茅于轼 - 魔鬼教官 -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黄章晋
 ———————————————————————

 

  茅于轼被起诉,画像被老工人们在脸上红笔画上叉,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些痛恨茅于轼的人,无论是曾呼风唤雨的高干子女,还是退休的平头百姓,今天都是六七十岁的社会边缘人,处于人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最低潮。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全在毛的时代,人生最值得回忆的无数个美好时刻,也大都在毛的时代。对他们来说,茅于轼否定...

Read more

没有母语的人民


没有母语的人民
  
 
  一直有这样的念头,我将来退休,要当一段时间作家,至于写什么,并没有想清楚,去年的一天,无意中看完一位长者自传,便给自己一个任务:至少要把这未完成的作品改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这本名叫《换骨记》的自传,无书号无定价,其实就是印出来散给亲朋好友的自我安慰。我得到的这本,是三四年前父母亲寄来,当时似乎还有一层嘱托,看它是否有正规的出版价值。我只草草翻了几分钟,就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出版价值,然后,它就在书堆某个角落里躺着,直到我无意中翻起。
  作者是我父母当年在新疆兵团结识的湖南同乡,粗略算来,迄今已四十年,当时环境下,两家关系胜亲戚,...

Read more

狼狈为奸一百年不动摇


 

  贵圈好乱。就像当年革命队伍进城,年轻的中等公共知识分子只要有机会,都会把女实习生发展成女友。
  最早让我知道贵圈很乱的,是小我好多岁的某君。  
  某君我素来敬重:某名校中文系毕业,没有不认识的生字,我的虚心请教,从没难倒过他。据说他精于诗词,但从不在我面前炫技,很得体的一个人。
  他一看就是那种招人喜欢的中等公共知识分子。西北人,却略微有南音。黑框眼镜后,是狡猾善良总带笑意的眼睛。他像蜜蜂一样勤奋地出现在各种公共知识分子出现的场合,但绝不抢镜头,更不会无由来进入某种带功的亢奋状态。他有原则,但绝不固执迂腐;他中等公共知识分子,但又文艺青年;他文明其精神,但又野蛮其体肤,...

Read more

可以被原谅的残忍


  我是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或进化论者,我相信将来的一切都比今天更进步更文明,如果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人格不健全,我会抬杠说,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这一代人格更健全,至少他们更有爱心,受过更好的美育培养和教育,有理由因此相信中国的未来是一个更美好而不是一个更丑陋的社会。

  至少,我没有见过现在的小男孩看到小昆虫和麻雀之类的小动物,会兴致勃勃地围上来以各种方式弄死它。像我这样自诩为从小就有爱心,曾抱回一只眼睛被打得半瞎的小猫的人,也和同时代的玩伴一样,捉到昆虫,如果不能吃,也非得先揪掉腿、翅膀乃至脑袋将其弄死;甚至,因为打小体格羸弱,为赢得女生的敬畏,我曾豪迈地...

Read more

中国味道





  我总觉得,味同嚼蜡这样的词儿似乎该由我发明出来才对。没想到古人也有无聊好奇什么都爱尝一尝味道的家伙。我这么认为是有理由的,还在托儿所的年龄,我就对比品尝过蜡和肥皂的不同味道。我那会儿就注意到,蜡和肥皂,除了蜡不溶于水之外,它和肥皂的物理性质很相似,比如都有一定延展性,涂在手上的粘稠感也很相似,而且,放在火上烤,都会变软熔化。所以,我才会仔细品尝它们味道。蜡就不用说了,肥皂确实非常难吃,含在嘴里,那种特殊怪味不但有点辣而且整个口腔都微有麻酥感。
  我相信所有人都在小时候无意中尝过各种不能吃的东西,但偏好用品尝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甚至有意品尝各种东西的好奇心,应该是我们这代在物质匮乏时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