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卫卫

70年代生于陕西周至,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新闻出版报》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书,喜欢儿童文学。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从2008年8月1日起,“孙卫卫和他的文字”网站关闭,原网站的一些内容将陆续移至这个博客,留言和有关评论已做了妥善保存。衷心感谢各位朋友多年来对网站的支持!

转企了


5月7日  周六

 


    从昨天晚上开始,看视频凤凰大视野的《近人曾国藩》,一共10集。看后又在网上搜索天平天国的资料,想起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旭澜先生生前出的《太平杂说》一书,他的文章解放了我的思想。假如洪秀全最后统一中国,那中国的文化将大大退步。还好,他最后失败了。
    中超,陕西客场战天津,2比2平,可以接受。不过,陕西队已经连续三场没有赢球了。我看的是新浪网上直播,原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李欣的解说很有意思。

    翻看旭东兄赠送的《中国少儿出版文化地图》一...

Read more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


5月2日  周一

 


    修厨房的水管。先是请小区物业的人,忙了一上午,漏得更厉害,只好将水的总截门关掉。下午,请苏宁电器的人,很快就修好了。
    技艺不高,要吃这碗饭,真是勉为其难。

 

    看赵焰的《晚清有个曾国藩》。到北京后,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在他的一生中,日记仿佛是他另一个影子,守护着他的生活,也守护着他的思想,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曾国藩曾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

Read more

变化着的数字是关心


 

 

5月3日  周二

    《慢阅读》印出来了,我和安兄都是第一次见,总体感觉不错。我们两个与尚兄在单位附近的青年餐厅吃饭,以示总结和庆贺。
    安兄赠我《秋风如弦——汪国真古典诗词集》,扉页有汪的签名,“孙卫卫先生存”,想必是安兄在汪国真签名售书现场买的。

 


5月4日  周三

    “五四”青年节,想起了初中学唱的一首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年轻,真的像花。

 


5月5日  周四

  &...

Read more

[转载]安详的家园


原文地址:安详的家园作者:小霸王



我不爱热闹。孤单我也不怕。


 

我的家,在这座城市西边。距离它 500米的地方,京九线路过。与京九线并行的,是一条通向天安门的快速路。除非上下班高峰,这条路一向畅通,到西站只要10分钟,到天安门也不过20分钟。如果夏日的周末想去门头沟避暑,一直向西,就到了。

我的家,周边并不繁华,但很安详。安详是我对这个地方最深刻的感觉,也是我最终把家安在这里的原因。2005年,我毕业时,报社宿舍就在这片地方,后来,周边大规模开发房地产,我也糊里糊涂地随从其中,从宿舍搬到了自己的房子里。自此以后,生活在这里。

刚刚有家的时候,下班后,我总是急匆匆地进到自...

Read more

过好当下,珍惜今天


4月29日  周五

 
余光中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女儿。


 

    看《书痴范用》。傅雷的儿子傅敏称赞范用:“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一颗‘大爱’之心的人,一个不计名利大公无私的人,一个对事业执著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对一切事情绝对认真负责的人。”
    范用一直视陈白尘为恩师,陈白尘去世后,他写文悼念:自己多年来学文不成,学戏又不成,愧对自己的老师,但是只有一点极为自豪:“在做人方面没有丢老师的脸!”

    余光中的《我的四个假想敌》真有意思!他写他如何...

Read more

风,还有沙尘


4月30日  周六

 
    4月30日傍晚拍摄的北京扬沙天气。当日,大风沙尘致使京城空气质量严重超标。北京市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白天到夜间,6级左右的北风掺杂着沙尘严重侵扰京城。
                             &nb...

Read more

赵海伶


4月28日  周四


    早上在食堂看《朝闻天下》,其中有一条新闻说的是青川女孩赵海伶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开网店的事。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成都上学的她,一连五天都没家里消息,后来终于收到她妈妈的电话,她妈妈说,我们以后的日子可能没有以前好了,因为家里的东西都被地震损毁了,她还挺高兴,因为亲人都在。记者采访她,她说了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她不理解世界上有一些人为了钱,忘恩负义,背叛自己的亲人,为了爱情自杀,不管自己的父母,她说亲情让我放弃所有,我都可以。
    有这样的认识,她一定会干得更好。

 

&n...

Read more

再远的日子也会到来



4月25日  周一

    断断续续看完了《尚书吧故事》。哪一天去深圳,一定要到这个书店,看看马刀,看看扫红,看看水月,看看那些旧书。如果可能,也带回来几本。
    托报社的一个同事帮着办一件事,她很快就办好了,我说总是麻烦你,真不好意思。我一直记着我们还在阜成门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她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并排走着,快到售票口,她抢先一步,为我买票,让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她自己有月票的。后来,我也经常为朋友买票,每次买票,我都会想起她。优点是可以感染和传递的,我真想把她的优点都学到。
  ...

Read more

旧闻:朱自清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1998年11月13日新华社记者李术峰为朱自清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而写的一则消息,我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多年来,也一直记着这篇稿子。消息的散文化写法,在业内一直有争议,我认为,对于文艺新闻,不妨这样写写,让新闻软一些。新华社还有一位著名的记者叫郭玲春,我也特别喜欢她写的这类报道。


旧闻:朱自清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998年11月13日电 (记者李术峰) 寒意蹒跚,故都秋长,清华园内硕大的荷叶依然能够遮波蔽水。面对此情此景,人们总会情不自...

Read more

她的名字叫丛莹


4月21日  周四

 

   

    收《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编辑吴文昊从南京寄来的恒源祥文学之星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参会手册。我查到了给打满分的那个女孩的名字,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丛莹。我向她的不怯场和从容学习。我在想,如果有一天用相同的题目考我,我能得多少分呢?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永远都不要小看比我们小的人,包括那些孩子。我们要不停地学习他们的长处。
    《全国优秀作文选》,真的是老朋友了,从上初中就看她,已有二十多年了。一直和杂志社经常联系的,除了学校的老师,像我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