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元军

1965年生于山东莱西。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文献与书法文化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历史学博士、《中国文化人》博客圈资深成员。1999-2001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后,后留所任教至今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六朝书法与文化》、《唐人书法与文化》等专著5部,其中《六朝书法与文化》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十佳教师。书法忠实于传统,于二王、米芾诸家用功较多。追求凝练、沉静、舒缓、雅致的艺术风格。

读书杂感:杨娼这个人


    偶读唐人小说,有一篇颇可深味者,是唐人房千里的《杨娼传》: 

    这位杨姓娼妓,在长安是有名的美人儿,她也以此而沾沾自喜。当地王公大人争相邀请酒席之间,以尽欢娱。长安诸儿一旦得风流之事,即便倾家荡产也觉的十分值得。于是名益重,价益高。

    有一位岭南的将帅乃贵游风流人物,然其妻出于皇帝外戚人家,是个出名的悍妇。知道将帅好风流,早就打了预防针:他日如不专一,我就死在刀下。将帅风流成性,迫于妇悍,于是贿赂相关人士,削去娼妓的身份将她带到南海,安排住在别的地方。公干之余,尽情欢娱...

Read more

读书:自知者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自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意思?认识别人的人是机智的,认识自己的是明达的。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是富有,奋力执着者是有志。动静不失其位才能长久,死后影响长久存在才是长寿。真乃明知之言也!

    吾以为,世人多为“知人”者,分析别人,批评别人,挑剔别人。他人之动静施为,皆愿倾力研究之。

    然世人又不“自知”。艺不高而不知发奋,学不足而不知苦读,德不高而不加修炼。一己不足,从不愿真...

Read more

题字:“胡玉林”笛子独奏专辑


  《胡玉林笛子独奏专辑(附民乐伴奏带)》出版了,值得祝贺!之前本人曾有诗赠胡玉林,此专辑所用“胡玉林”三字即从诗中辑出,咋一看,几乎认不出是自己的笔迹。当时正在向张瑞图学习。

    专辑收集的曲子有,竹语,秋蝶恋花,秦川情,深秋叙,冷月等经典笛子名曲。胡玉林,中央音乐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亚教授、《中国竹笛》杂志编委。多次参加中央三台以及CCTV音乐频道的录制节目。曾为多部影视音乐配乐有:《关中女人》《关中往事》、《关中觅事》、《关中诽事》、《关中义事》、《双枪李向阳》、《我们向着葵花》、《诺尔曼白求恩》、《上门女婿》、《...

Read more

参加:战士刘超书法展(转自北京商报)


    7月24日上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联合主办的“庆八一·战士刘超书法展”日前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此次展出了军旅书法家刘超代表作品216件。这些作品大多为10米以上的巨制,以行草书为主。开幕式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肖燕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白国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元军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刘超现年45岁,是重庆某集团军一名中校军官。20多年来,他一直在书法艺术中辛勤耕...

Read more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立项:《唐代民间书刻研究》


   2010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本人《唐代民间书刻研究》获得通过并立项。有感而言:

 

国家课题,众矢之的。

想要立项,谈何容易。

艺术项目,其中独立。

类别纷杂,人才济济。

书法自古,雕虫小技。

评审眼里,不以为意。

人云亦云,更难得立。

视觉转换,精英舍弃。

转向唐人,墓志瓦砾。

民间书刻,少人着力。

盲儿射雀,或可中的。

歪打正着,又添事例。

专家支持,当记一笔。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

http://www.npopss-cn.gov.cn/arts/2010sj/20100719lx...

Read more

[转载]【转载】傅申 肯定《砥柱铭》为真迹


黄庭坚研究专家傅申撰文肯定《砥柱铭》为真迹

宋 黄庭坚 《砥柱铭》 手卷 水墨纸本 估价待询 37.6cm×824cm

 

  6月3日晚,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所作的大字行楷《砥柱铭》将现身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这件稀世珍品的现身,引发了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国际知名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黄庭坚书法研究权威专家傅申先生与这件作品也有着不解之缘,三十多年前,他就曾在博士论文中对此卷进行研究,借此重新现身的良机,他又对黄庭坚《砥柱铭》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长达万余字的学术论文《从迟疑到肯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