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瑞芳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学术专著《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等。曾多次获国家、省文学创作、科研奖。 马瑞芳教授的学术活动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创作两方面,她的创作被评论界称为“教授文学”,她也因此拥有了“教授作家”的美誉

贾宝玉绝对不是石头


 

 

       

 

   《红楼梦》也叫《石头记》,这是没问题的,有的专家说,贾宝玉就是石头,却大有问题。因为,稍微有点《红楼梦》版本知识的人都知道,贾宝玉绝对不是石头。

    所谓“石头记”,就是一块大石头上记录一段故事。一块大石头如何能记载人间故事?曹雪芹在小说一开头,来了句“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然后就开始叙述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神话故事: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

Read more

曹雪芹背错诗


    

 

    曹雪芹看的书很多,而且他看了书都灵活地运用来写小说,但是有时候,古人词句会在他的脑袋“串门儿”。比如贾宝玉给袭人取名字的来源。贾宝玉到王夫人房间,王夫人说:叫袭人每天晚上服侍吃药。贾政问:袭人是谁?回答是个丫头,贾政说:一个丫头不管叫什么罢了,是谁起这么刁钻的名字?王夫人替儿子掩饰,说是老太太起的,贾政说:老太太如何知道这样的话?一定是宝玉。贾宝玉只好如实交待:读过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诗,因为这丫头姓花,就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其实,贾宝玉的诗背错了...

Read more

曹雪芹还背错一支曲


 

    曹雪芹把“花气袭人知骤暖”记成了“知昼暖”,不是唯一一次背错前人词句。曹雪芹还背错一支曲的若干处,就是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薛宝钗念给贾宝玉听的《寄生草》。现将清初戏剧家邱圆《虎囊弹.山门》(收入《缀白裘》一书)跟曹雪芹叫薛宝钗念的曲子写在下边,钭体字是曹雪芹改的,红背景字是曹雪芹删的:

 

    漫拭()英雄泪,相随()处士家,谢恁个慈悲剃度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去讨烟蓑雨笠捲单行,敢辞却(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n...

Read more

家有指挥家--清明节旧作重发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想,这个人的家里边,可能先生仅次于李德伦,女士可比郑小瑛,也许男孩在上陆军学校,女孩进了音乐学院指挥班。这都不对,我家的指挥家,是既不懂音乐,也不懂军事的奶奶。

    老太太只要来到我们这个家,大家就都成了她所指挥的一员。她随时会对每个人发布相应的命令,指挥得井井有条。

    对一家之主,会发布买什么什么菜之类的命令。

    对孙子孙女,总是命令怎么吃,怎么穿。

   “把这碗牛奶趁热喝了!”

&n...

Read more

易中天的荒诞小说


 

    易中天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堂跟郭德纲同台演讲,郭德纲拿他开涮:易老师的日子看来还比较艰窘,答应送我的书一直没寄!我跟郭德纲有同感。易中天答应送我的书也没寄。我又好奇地想知道他写过什么?前天顺手在小报亭买到《高高的树上》,看完大乐。

    易中天两个中篇小说都收在这集子里。

    《文火慢熬》没啥稀奇。写大学评职称。校园作家写这类“苦难”轻车熟路。其实,十五年前被我们看成“苦难”的评职称,现在已越来越像闹剧。

    稀奇的是《高高的树上》。搞笑到顶...

Read more

1980年我教留学生时说西藏是中国的


     看奥运火炬传递常热泪盈眶:中国残疾女孩护卫火炬,旧金山五万华人天上地面护火炬。十几亿华人,不管在哪儿都跟伟大祖国在一起。

    “西藏是中国的!”西方任何别有用心者都无法改变。

    部分西方人莫名其妙,中国一块领土干汝何事?有些西方政治家别有用心,多数人是受到宣传懵懵懂懂,就像我1980年教的留学生。

    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教留学生,至今对五个学生记忆犹新:瑞典傅瑞东、英国贺安雷和韩克图、日本伊藤直哉,荷兰俞荷白。曾有考证家分析,傅瑞东是我...

Read more

星云大师法语:求人不如求己


 

   星云大师是蜚声海内外的佛教大师,半月前我到扬州拜见大师,获益良多。

   佛教不是讲究轮回、讲究再世?我怀疑,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高僧,会不会是唐玄奘或鉴真和尚再世?

   我向大师请教:我这样讲解《聊斋志异》观世音的故事《菱角》是否对头?等我惴惴不安地说完我在百家讲坛“说聊斋”时的分析,大师表示可以。我很高兴,因为我的佛教知识只能算聊胜于无,我不过是按人情看菩萨。

   然后,大师说:“我们平时数着念珠儿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师边说边抚摸胸前的念珠儿,“观世音菩萨自己也念‘...

Read more

蒲松龄笔下的八点五级地震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真实记录了中古史上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根据历史记载,这次震级达八点五级的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发生在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即公元1668年阴历6月17日晚7时至9时之间。当时蒲松龄正跟表哥饮酒,突然听到有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一会儿,“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人们才知道发生了地震。急忙跑出房间,然后,看到了这样的惊人景象:“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街上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Read more

叶锦添何不参考清代孙温画册?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定妆照,不管是剧组公开发布还是网上传出的,“雷”倒百分之九十红迷。黛玉、宝钗、湘云贴花黄、元妃画红眼圈、凤姐描红眉毛,几乎气得某些《红楼梦》热爱者吐血。叶锦添先生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拿了奥斯卡服饰奖的他,为什么插手《红楼梦》就出师未捷先遇口水大战?我以为,正是因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神圣的一个角落,任何人拿《红楼梦》说事,读者只允许锦上添花,不容许佛头增秽。

    李少红导演说,《红楼梦》人物当时是什么打扮、什么服装,谁也不知道。这话说得有点儿冒失了。曹雪芹虽然尽量让小说“年代无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