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海鸰

总政话剧团编剧。原在济南军区某海岛部队当兵,做过通信兵、卫生兵、业余文艺宣传队队员,调离海岛前为医院宣传干事。著有中短篇小说《她们的路》、《星期天的寻觅》等,长篇小说《爱你没商量》(与人合作)、《牵手》、《大校的女儿》;话剧《洗礼》、《送你一支玫瑰花》、《我想跟你说句话》等;电视剧《爱你没商量》(与人合作,41集)、《妈妈今晚去远航》(上下集)、《牵手》(18集)等;电影剧本《小岛》、《走过严冬》。  只是两个人的问题吗?在《牵手》和《中国式离婚》后,有着“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王海鸰(blog),再次挑起婚姻这个最新鲜也最陈旧,最温馨也最惨痛,最丰富也最乏味,最给人安定感也最折磨人的话题。王海鸰延续了她一向“冷静而近乎残忍”的手法,再现婚姻硝烟弥漫的生存状态。只不过这次在新作《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她提出了新的质疑。

转贴一封颇合我意的信


 
 以下是网友发到我信箱里的信,征得其同意后,转贴如下:
 
 
海鸰老师: 您好!

 我是真诚提醒0006,前几天给您留过言也发过e-mail 的(为您回答质疑的事情),可能最近您的信太多,不一定记得起来了。还有几个问题想与您沟通:
 1、关于刘若英的口音等问题,您真的不用再回答什么“质疑”了,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没有任何必要回答,我觉得刘演得极其到位,自然、流畅、没有作戏的痕迹,在我看来,她就是小西,我过去很少看她的戏,但看了这部戏后,我要说,我喜欢她。可以看出她为这个角色下了很多功夫(我想大陆演员还不一定有这样的敬业精神呢),并且确实“功夫不负有心...

Read more

我该不该告诉她真相?


 

 

  一些读者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提了些有关婚姻方面的问题,谢谢信任。但由于问题是“一面之辞”,就一面之辞回答一个涉及双方的问题,很难,很难准确并且奏效,搞得不好还会误导。因此,我只能说我试试看。

 

 

读者旗语嫣然: 

 

前两天,一个很要好的小姊妹请客,一帮女人很是热闹,狂欢后散摊回家,小姊妹夫妇执意要送我和另一女友。也许是趁着酒劲,小姊妹的老公非要坐在车后座,且要坐在我与另一女友的中间。当时心生不悦,但想着都已年过三十了,关系又不错,也不便多说,就嘻嘻哈哈地上了车。送完那个女友,车后只剩我和...

Read more

在家人和妻子之间,丈夫为什么不选择我?


   王海鸰:一些读者通过各种渠道提了些有关婚姻方面的问题,谢谢信任。但由于问题是“一面之辞”,就一面之辞回答一个涉及双方的问题,很难,搞得不好还会误导。因此,我只能说我试试看。

   

 

 读者许惠惠:

 

我丈夫姐姐的女儿高中毕业后来北京找工作,在我家一住就是一年多,却什么工作也没找到。丈夫的姐姐离婚,单身带她很辛苦,让她来北京也有托付给我们的意思。我们给她联系了好几个地方,比如去朋友的饭店当服务员,或者帮人卖衣服什么的,她都不满意,不是嫌累就是嫌工资低,说没意思。

这是一个被娇惯坏...

Read more

“哄老婆开心”全是克隆的


昆明读者 牟牟

   我老公不是出众的人才,经济收入也一般,但我特别爱他。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很会“哄老婆开心”。我的生日、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们的初吻等等纪念日,他都牢牢记在心上,到时也一定会想出奇妙的方式来庆祝,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的朋友们为此羡慕死我了,都说这样重情又懂情调的老公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了。

   可是,最近我去他单位小坐,在他办公桌抽屉里翻到一本书,是专门讲如何哄老婆开心的书。我老公的那些做法,原来书里都有。闹半天,他的那些招数都是克隆来的。

   发现了真相,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对老公的感觉也...

Read more

关于毛姆的《宝贝》


过路人:

 

     你好,看过《新结婚时代》,一直在找里面顾教授提到的那本书《毛姆的宝贝》,很多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也在找,可是都没有,真有这本书吗?在哪里可以找到(买到),谢谢了!

 

王海鸰:

  “过路人”,由于你没有给我留回复的方式,所以我只能在这里广而告之。那本书不是《毛姆的宝贝》,而是毛姆的《宝贝》。毛姆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Somerset Maugham),《宝贝》是他的一个短篇小说,你若要买此书,我想找毛姆的小说集就可以找到了。

书中被毛姆称之为宝贝的,是一个女佣。

那个女佣家政事务无...

Read more

妻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


 

 

读者 雪叶

  我老公去外地工作已经三年了,起初,他常常打电话回来,很盼着回家。如今,不只电话少了,就是回了家也急着想早点回去,好像已经不习惯在家了。他也不让我去看他,说孩子小,出门不方便。

  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应该去查查他是不是外面有了情况。

  老公在家的时候对我非常好,一向细心体贴,很顾家,我不相信他会有什么问题。

  但前几天,他的一个同事回来探家,我们是同学,聊起男人在外面的日子,他说,你如果只想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就不要把老公放出去,只拿那点死工资算了;如果想要过得宽裕点,就不要在乎男人在外面干什么。然后又...

Read more

《大校的女儿》,我心底流出来的故事


封面
 
   自从很多人看了电视剧《大校的女儿》的盗版碟后,通过各种途径来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让我不得不再次惊叹电视的影响。这本书于昨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出版,我希望、并相信看到此书的读者会喜欢。
  我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出来的,一类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写出来的是写别人的故事,流出来的是自己的生活。
  袁立和郭晓冬是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的主演。我已通过网络看到了大伙对他们的认可直至爱慕。我亦对他们充满感谢。演员怎么才算好?适合这个角色就是好。他们正是我心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再现。
  期待大伙喜欢这本书。

Read more

我先生的父亲生病了


   王老师:
   我和先生都是45岁左右的中年人。最近,我的公公(农村)生病了,我先生一直全身心地照看,带他去看病,像护工一样全程陪护(他的工作比较自由)。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我不希望因为此事,他可以全然不顾自己的工作。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并正值干事业的最好时光,这样不顾一切地投入照看病人,会失去很多机会,影响我们将来的生活。我希望他把工作、生活安排得更合理兼顾一些,调整一些方式方法,但农村里的人不理解我们上班族的艰辛,觉得养儿防老,天经地义。我先生也是一个很主观的人,我即使委婉地提一下他也要跳起来反驳,我只有沉默。现在我们关系比较冷淡,他...

Read more

我们的“女儿”出门了


   经过几上几下的等待,《大校的女儿》于昨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前几日新闻发布会主持人说影视创作者看自己的作品是怎么看怎么好,我对她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最终出来的“孩子”不漂亮甚且丑陋,作为编剧,我的心情,最好放在家里别见人了。
   这个“女儿”孕育于2005年,诞生于2006年初,在没字幕没音乐的情况下我看过,为提修改意见。之后再没有看。大约当年夏季市场开始卖碟,“女儿”拥有了粉丝,粉丝们夸她漂亮,但我仍不看她,心情复杂:如果她丑,养在深闺倒也罢了,若她国色天香养在深闺未人识做父母的岂不得急死?所以不看最好,假装没这事最好。直到昨天与观众一起跟着电视机看了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