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工作,并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90年代初,逐步转向对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研究。著有描述中国改革处在十字路口处境的《断裂》、《失衡》等。

几个辍学生改变了世界


 最近这些年出现的那些创意性的科技进展,其创始人几乎都有一些让人感到怪怪的感觉。

乔布斯是一个叙利亚移民的后代,马斯克是一个南非人的后裔,他妈妈是一个南非的模特。谷歌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出生在莫斯科,后因苏联对犹太人的歧视政策而移民美国。奥特曼是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其实,在奥特曼背后的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米拉·穆拉蒂。她只有35岁,是主导ChatGPT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正是在她的推动下,ChatGPT走出了实验室,向公众开放,而她的祖籍则是印度。

对此,人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还是在俄罗斯、叙利亚、南非、印度,他们能不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改变世界的...

Read more

警惕失业潮的袭来


 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在涌来 中国迎来艰难十年?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日前在一则短视频(该视频是2021年9月录制)中说,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在向我们涌来,构成这次失业浪潮的源头大体来自五个方面

 

首先是陷于困境的房地产在大量裁员;其二是外商外资企业纷纷撤离;其三是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倒闭潮;其四是教育双减引发的对于教培行业的整顿;最后是跨国电商的整顿,比如亚马逊平台整顿电商秩序,出现批量封店、封号情况,一批中国跨境电商巨头陷入困境。

 

孙立平一直以来以社会学的眼光观察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早在2003年就提出“断...

Read more

修昔底德陷阱:在目前中美关系中的适用性及其问题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最近被人们频繁地提及。

  这个词用于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是否合适,是否适用?人们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一提到当前中美关系的对立,就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来论证这种对立的必然性;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概念对于分析当前中美关系并不适用。

  我的看法是,一个概念,对于认识一个现象来说,只要可以提供一些别的角度提供不了的洞察,就是有益的。当然,你不能指望,你借用的一个概念为你说明一切。如果你抱这样的期待,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这个概念本身的问题。

  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认识中美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

Read more

特朗普就是个商人?想什么呢?


  「昨天,重发了去年4月9日的《班农主义是理解美国战略思想变动脉络的一把钥匙》一文。今天,再重发去年5月20日的《特朗普就是个商人?想什么呢?》一文。昨天我曾经说明了重发的原因:为什么?与对问题一连串的误判有关。在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看看一年多前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判断,也许是有益的」

  特朗普是个商人?

  特朗普就是个商人。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特朗普的评价。在特朗普当选之后,很多专家在说:“别忘了,特朗普是个商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判断,产生了极大的误导。

  我的老朋友金灿荣教授,是一个对国际事...

Read more

这个世界,无所谓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我们不要迷失

  在与野蛮相对应的意义上的文明,指的就是人类为了活得更好一点,在文化、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制度安排等方面所获的进步的积累。

  文明与野蛮的大致轮廓是不能否认的。否认了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了是非。

  前几天我说:“在眼花缭乱的变化面前,在莫衷一是的纷争之中,不要模糊了一条最基本的边界——文明与野蛮。”有时间想谈谈这个话题。

  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对政治正确的反思,民粹主义的卷土重来,整个世界变得扑朔迷离,似乎清晰的图景又变得一片混沌。我想强调的是,在这变幻莫测、眼花缭乱的时候,我们不要迷失...

Read more

北大没死,因为那一代代优秀的校友


  早晨起来,读到一篇悼念北大校友的文章。一篇纪念一位早逝的才华横溢的理想主义者的悼文。

  心中突然出现一个念头:今年校庆的时候回母校看看。不为别的,就为那一代一代的令我敬重的校友。

  我这么说,好像多少有点矫情。

  在北大读书教书22年,即使现在离开北大,也不过是一墙之隔,何况有时因上课或讲座还偶尔会到北大去。校庆回不回母校又算多大的事情?

  但在我这里,还真的需要说几句。

  说起来好像很久都没有参加母校的校庆了。首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仪式感很差的人。因此,哪怕是北大的百年校庆,我当年也是在外地,记得那年好像是在香港。

  但更主要原因是下面这个:我们读书时...

Read more

应该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这个社会


  原文标题:中国稳定问题的新思维

  不能用这些冲突和矛盾来吓唬自己,而是应该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时代,包括适时地推动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而不是用旧的思维来延误时机。

  最近几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一方面人们对于改革有着迫切的希望,但在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又是相对迟缓的。就是说,在改革的需求和改革的实际进程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

  这个反差来自什么地方?我认为,这个反差是与我们对社会危机的判断、与我们已经形成的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也许需...

Read more

你在进入,我在离去


  经常有朋友问,你的某张照片要表达什么意义?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真的很惶恐。好像没什么意义吧。

  还经常有搞摄影的朋友,要和我讨论,怎么在照片中表达社会的内涵。

  这时候我就更是惶恐,真的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恰恰相反,我要逃离的,就是人们在问的,在探讨的这些东西。或者说,这体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搞摄影的朋友,在努力地赋予照片以社会的内涵,而我则是在照片中追求对社会的逃离。

  你在进入,我在离去。

  当然我知道,真正好的照片,应当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对于一个有着社会学背景的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人们有这样的期待,似乎也理所当然。但于我而言,真的不是这个逻辑。

...

Read more

预期是个大问题


  从2015年开始,我就在讲,要形成对未来明确而稳定的预期。当时我最强调的是,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和老百姓的希望感。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在问题都和预期有关系。所谓预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判断。预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的行为是跟着什么走的?就是跟着预期走的。比如你现在手里有1000块钱,你会不会轻易把它花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你自己财务状况的预期。也就是说,预期决定着消费。

  一个企业家在投资上如何进行抉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于未来的预期,对于未来市场状况的预期,预期相关政策的预期,对于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环境的预期等。最近和一些企业界朋...

Read more

促有房者消费,帮无房者安居


  把有关的一些想法梳理一下。只说判断,不论证。因为现在是拍红叶的好季节。

  1、到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即使是考虑到城市化及农民进城的因素,房地产的正常发展足以满足其需求,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即将结束。

  2、尽管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即将结束,但如何对待房地产以及房地产为我们留下的历史遗产,对于中国的发展与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无论对过去20年房地产发展以及相关政策作何评价,现在需要正视和面对的是过去20年的过程所形成的现实:城镇居民住房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城镇居民已经为此耗干自己的消费能力,但同时也由此积累起一笔可观的同时带有泡沫的财富。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