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席酉民

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1990年被邀请进入“世界知识名人录”和“世界突出学术领导名人录”,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被陕西省评为“陕西教育界十大新闻人物”。

工商管理教育亟需颠覆性创新


 编辑说明:


本文是席酉民教授为赵向阳博士新书《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3:商学院批判与自我革新》所写的推荐序。

工商管理教育亟需颠覆性创新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受赵向阳教授邀请为《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3》撰写推荐序,受宠若惊。向阳向来充满批判精神,之所以邀请我可能是因为我欣赏他的风格,也不时挑战他;还可能因为我对未来工商管理教育常作反思和批判,这暗合了本书“商学院批判”的主题。他以“商学院批判”和&l...

Read more

我们认知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


每每演讲、聚会或遇到朋友和学生家长,总听到大家深感压力巨大,而且主要来自对孩子的教育。有担心孩子高考的;有痛苦孩子逆反的;有焦虑参加不参加一些课外补习班的,甚至明知道不一定对孩子有利,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使入了大学,依然困惑专业选择、要不要考某种证、念不念研究生、出不出国、选择哪家大学,本来学生自己可以申请,却要花钱请中介;出了国或念了研究生还不轻松,学生学习中间遇到的困难或挑战依然令父母坐卧不安,还有毕业后的就业,等等。

我对这些朋友说,我有一招可以免除你们的压力和痛苦,这就是大家换一种思路对待这些问题。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只要孩子健康,万一失误没考上大学又能怎么...

Read more

欲壑中的挣扎


  我们常说欲壑难填,说明坠入欲壑,很难逃脱,甚至越陷越深。人的欲望是不断膨胀的,很少有人能摆脱欲望的诱惑,差异仅在于是不择手段满足欲望,还是取之有道。

  近年以来,令人目不暇接、也让世界惊奇的系列腐败案例,充分说明了这种欲壑难填的现象。丁书苗、刘志军、张曙光,或农妇,或高官,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一样贪婪。可见,坠入欲壑者不少,在其中痛苦挣扎者更众。

  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诱惑太多的年代,网络又为形形色色的新奇事件、煽情故事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新颖多样的世间万象不断地撞击着人们脆弱的心灵,不断地刺激着人们已经日益膨胀和蔓延的欲望,使得欲望的满足与基本的法律、道德、世俗、抑或自...

Read more

“脉冲”管理


  一年一度黄金周,大部分名胜景区几乎乱成一锅粥。再想想每年春运的无奈——尽管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发展史无前例,但依然顶不住中国人口大规模集中移动的空前冲击。

  解决上述难题,从管理概念上看,与之相关的有变化管理、危机管理等。

  变化管理(change management)是通过组织过程将个体、团队和组织从当下状态改变为某种所期冀的未来状态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变化的相关方接受并拥抱环境中的变化。变化管理假设组织能够管理变化,但遗憾的是黄金周和春运的窘状却年复一年。为什么没有针对每年可以预计到的需求变化做好管理?可能是因为我们对...

Read more

逆淘汰:人才的扭曲流动和蜕变


  当我们大谈人才流动时,一定不要忘了人才流动的基本问题:为什么需要人才流动?人才怎样流动?如何保证人才健康地流动?

  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导致了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人才是一种特殊资源,除拥有其他资源特性外,还具有主动性和权利诉求,而且人还是信息不对称严重的高级动物,无法简单判断其素质、能力和动力,即人才资源价值,这就给人的资源配置带了更独特的挑战。

  资源配置模式与人才流动机制

  最原始的资源配置是拥有者按意志分配、馈赠和使用资源,即权力配置;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需要资源流动,于是便有了买...

Read more

逆俗生存


  “世俗”,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提到世俗,就算目不识丁,大家也顷刻心领神会。当你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喜欢从众、按照与别人一样的套路进行,那么你就世俗了。

  其实,世俗是人类生活秩序的来源之一,所谓约定俗成,入国问俗,入乡随俗;世俗也是低成本生活的一种选择,如阿时趋俗,安于故俗,从俗就简。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受世俗影响,即习俗移性;当然也以自己的行为不断为世俗的发展做出贡献,常因未能免俗而固化之,或因伤风败俗而破坏之。其实,时移俗易,世俗处在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如时下“世扰俗乱,改俗迁风”之势甚烈。世...

Read more

冰壶父母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喧嚣中落幕,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甚至亲朋好友来讲,接踵而至的将是一个多月的煎熬:精神高度集中,估考分、选学校、择专业,甚至要决定是否复考、出国,还有的要设法就业。赌博、观望、进退两难……当然也有高分生的快乐选择,太多名校和机会,不知如何下手。

  沉重、备受质疑的高考,其实拷问的不仅是现行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拷问国人的人生观念和代际关系。

  人生观,是人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人们对人生的见解亦各不相同。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与处理个人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评价人生观的标准是...

Read more

学习不是口号


  在当代复杂快变的环境下,为应变和快速适应,组织必须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于是“组织学习”变成时髦词汇。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组织虽然将学习挂在了嘴上,却无实际效果,于是我们不得不问,贵单位会“组织学习”吗?

  学习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将其与组织嫁接,便具有了集体特征,且演化出了与个体很不同的学习行为,如个人学习是否意味着组织学习?个人为何要响应组织号召而学习?个人学习如何与组织需要相融合?如何将组织需要渗透或融合到个体的学习与互动间和组织的运转过程中?等等。

  如前所述,学习的目的是组织试图通过学习、探索,不断努力改变或...

Read more

学会谦卑


  谦卑从字面理解,有平凡、屈膝、顺从、低微、降低身份的意思。日常生活中,知道学问浩瀚如海,知道自己所知所见极为有限,知道自己实在微不足道,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师”,就具备了谦卑的心态,从而也可随时受益于这种心态。

  圣经描述的谦卑和一般概念中的谦卑不尽相同,南非灵修作家慕安德烈在其《谦卑》一书中定义:“谦卑是受造者的荣耀”,“谦卑应渗透于生命和生活的每一部分,成为人与神之间的唯一关系,否则人无法真正住在神里面,更无法经验神的恩惠和圣灵的能力……”此时,谦卑已是一种深刻体认自己在上帝...

Read more

中庸、艺术、道德


  意林杂志微博曰:“行于世,当识人,然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当知人,然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然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然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然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有眼界,能看远;有肚量,能容忍;有锋芒,能内敛;有涵养,能自持。”

  读后不得不为国人的平衡艺术叹为观止,仰望中华文化和行为的深奥,随写微博感叹道:好“中庸”啊!其实,中庸的“度”很难把握,于是要求“艺术”,因而“艺术”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之一。不过要警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