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前是品牌危机的高发期,其实这和国内市场的浮躁有很大的关系。
国内市场是一个什么环境呢?
很多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发现中国人更重视产品需求,品牌需求部分不是特别重视。因为,产品可以假冒伪劣,每个人都可以穿名牌,民工、老板都可以穿名牌,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贬值。这说明,中国的市场环境从社会整体认识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现在,我们把产品在市场上做的已经没有品牌情感欲望了,只是变成一种简单的利益需求形式,就是说品牌的价值在中国市场上被无形贬值了。消费者只注重产品的需求利益,忘记了自己对品牌的情感利益也同样有需求。
比如一个住高档别墅的人,家里...
作者文章归档:刘永炬
市场细分和情感对接不对称,品牌诉求只能一厢情愿
高档品牌涉及到一个概念定位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消费人群进行细分。而品牌一定是别人感受到的,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的情感不定位在某个群体里,这个群体不理你,那个群体不接受你,那么你这个品牌肯定会死掉。
现在高端白酒领域很多在讲故事。
讲故事也是有条件的,要让消费者感受合理,而你不能讲出真实。同时,现在大家都希望做共性需求,希望把酒卖给更多的人。但同时又都想做高端酒,都做给所有的人。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犯了营销的大忌。
当然,有些新企业也在做情感诉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诉求不能是一厢情愿,不是告诉消费者我们给他一个好东西,而是告诉消费者他需要的是什...
不会做欲望,使整个市场一片混乱
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地把酒做成了利益,让大家随时都能喝得起好酒,变成一种无定位的市场格局。接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们不知不觉地被一种酒吸引的时候,就不会去想我以前喝什么酒,觉得这个酒好喝了,其实是因为我们吃饭的口味变化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吃菜比较清淡的地方,喝清酒、啤酒的比较多。所以,我们说餐饮文化,一个是餐,一个是饮,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独立的。
但是,我们往往讲酒的时候脱离了餐,感觉酒是欲望,而餐是利益。
这是历史造就的白酒市场格局的一个客观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家也知道了酒不应...
国内品牌“自杀式”的自欺欺人
国内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战略而不断加深的,要参与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就必须打造品牌。为了演绎这样的品牌竞争,企业对品牌的急功近利之举纷至沓来,不一而足。从而,巩固和创新品牌以便抵御国外“洋品牌”的初衷被放弃,反而进一步引发了国产品牌间激烈的恶性竞争与对抗。
这虽然在许多人看来颇像一幕闹剧,但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企业在品牌建立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看待欧典地板引发的危机呢?
实际上,欧典地板的品牌危机正是中国企业盲目“信仰洋品牌”和认为“洋品牌就是走俏货”这...
品牌追求的是长期利益
反倾销,这是目前中国鞋业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国际化,是中国所有鞋业大佬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反倾销和国际化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我们中国往外出口鞋子,都是我们自己互相之间杀价格,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家都挺短视的。我们的产品一旦进入国外市场,都是以低价销售的。很多人对此表示疑义,其实从某方面来讲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因为,所有人都想迅速地掠夺产品利润,而掠夺产品利润就只能通过价格来完成。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除了产品利润外,我们还有更多的品牌利润可以掠夺。
一般来讲,品牌利润掠夺的时间比较漫长,很多企业可能没有耐心等下去;而产品的利润就快得多了,...
市场营销还是眼球营销?
市场营销还是眼球营销?
营销其实都是市场营销,但在市场营销的前提下,可以分解出无数种针对市场的营销方式.现在表现出来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多,让我们不知道在营销什么?
这几年多了一些卖点营销,就是说,卖一个产品,已经不是卖产品给你的利益,而是卖产品以外的利益.比如:卖一个手机,不是打电话如何?而是手机以外的利益,卖一个电脑,款式多么的新颖,时尚等等.这些在市场竞争的状况下,出现卖点利益是非常正常的.但最近卖点利益的诉求好像已经不够了,很多行为变成了眼球利益.
航空公司招聘空姐,也和电视台合作,让消费者和短信投票.这是什么利益?航空公司本身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招聘行为本身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