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海勤

精神是语言的哲学,时间是空间的错觉。——张海勤

最後一日


  「讀書會」最後一日

       

  ​2023年最後一張日曆來自孟德斯鳩的《羅馬盛衰原因論》​配上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挺有意思。

  ​​羅馬的興衰與物種的起源有什麼交集?

  ​​在今天的語境裏,羅馬是一個最/較長時間,而物種暗示是一個短時間。

  ​羅馬似乎不應該滅亡?持續了那麽長時間,還是遺憾地不國/僅剩梵蒂岡。這反過來,是不是意味著物質永不滅?

  ​物種起源的意思是繁衍生息不斷,每一個物種又試圖長生不老。

  羅馬也是一...

Read more

談點生意


  「早上好」談點生意

       

  ​倒數第二天,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我們除了有鋼鐵,還有紡織服裝。

  ​食品飲料和其它輕工業等。

  ​紡織服裝在工業史上第一順位解決了穿衣服的問題,進而興旺發達於時尚業。

  鋼鐵行業居於次席卻代表了工業革命的最高成果,美國在反抗英國統治中成功突圍,把政治經濟學發揮到了極致。

  鋼鐵大王卡耐基、汽車大王福特、農具商大王麥考密兒、金融大王摩...

Read more

有理沒理


  「午夜時分」有理沒理 ​

       

  內容挺豐富的啊!說的頭頭是道!

  ​感覺問題切入的很有道理的樣子。

  ​​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量。

  ​這說明還在強調宏觀調控的作用。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電商已經人模狗樣的成為商品經濟的主要模式。要知道,電商是壟斷行為,不久司馬昭便知。

  ​試想,哪個或有多少賣家不罵電商?換言之,有多少商家被倒閉?就那麽幾個裝X的平台直接壟斷銷售渠道。

   ...

Read more

誰有哲學


  「讀書會」誰有哲學​

       

  《​沉思錄》就是古代哲學。

  ​說來奇怪,一個失敗的羅馬皇帝嘮嘮叨叨寫一些不勵志的人生格言卻成了哲學,流傳至今。

  “古希臘羅馬人說,哲學需要閑暇和驚奇”,這個“閑暇”在《沉思錄》裏有體現;所謂“驚奇”,大概是指馬可.奧勒留高談闊論,特別是生死問題。

  沉思就是哲學,人人都是佛。

  之於驚奇只能是哲學以文字形式存在其自身作為存在者的意義需要驚奇。

  皇帝的沉思和奴隸的沉思沒...

Read more

紀念偉人


  「早上好」紀念偉人

       

  一轉眼,​去韶山毛主席故居快二十年了。

  ​那時候我需要思想換檔,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可能說法不同:大多數人會說,閑著沒事,過來看看或拜一拜。

  ​​我是坐火車到長沙住下,跟旅遊團,經過雷鋒鎮,到了劉少奇故居,然後下午到了毛主席故居。買了三本書,《毛澤東與朱德》、《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與林彪》,後人最好奇的是最後一本。那時候,急著去毛主席故居,劉少奇故居沒有多少印象,實際也沒有什麼好看的。

      &nb...

Read more

聖誕鐘聲


  「早上好」聖誕快樂​​

       

  在聖誕節當天,給菲律賓敲響警鐘,鐘聲悅耳!

  ​聖誕節在國內明顯降溫,沒有人搞商業活動,換言之,誰借聖誕節搞活動?是自討沒趣額。

  ​​小馬科斯緊跟小阿三逐步升級南海態勢,連他祖宗的功德都顧不上了,阿三在地下有知。

  小馬來中國之前,先去美國一趟,當時以為是去美國客氣客氣,沒想到是明目張膽,後來經常去,且搖頭擺尾。

  一個事實是菲律賓曾是美國的殖民地,軍閥是美國栽培的,杜特爾特是個例。小馬賣祖求榮,他家的資產都在美國。

...

Read more

腹有詩書


  「讀書會」腹有詩書

       

  “語言的有機結構強烈左右著民族情感”,——這個是老套路了,現實值是生物學範疇。

  思維與語言。

  語言/言語是由生物結構,即人體構造及其發聲系統在思維方式與認知狀態下共同作用的結果,相關概念有氣質。

  氣質是指人的動力系統,“氣“在這裏就是語言的現象學,你基本上可以從他/她的言語中覺察他/她的氣質,“氣”是表象,“質”代表性格或當時的狀態。

    ...

Read more

城鄉時間


  「讀書會」城鄉時間

       

  ​今天去白雲山,雖然習慣了,但是,由於上週參加馬拉松(我總共跑了不到15分鐘/⭕️ )一直未恢復肌肉,所以,今天爬山始終有隱痛。

  ​今天,廣州只有7-10度,白雲山比平時人數只有1/10,雖然是很好的運動天氣。

  ​我想說的是,運動形式也需要多種多樣。我可以爬山7個小時,但是,跑步卻不能堅持半小時。我以前最喜歡慢跑了,而且很多東西都是慢跑得來的。如今,卻不能慢跑了。

  ​跑步,慢跑纔是生命的運動形式。所謂散步和快...

Read more

歲月勾踐


  「歲月勾踐」

        

  《吻別》​這首歌曲在九十年代把港台版的西方戀情表達方式推到最高峰,傳統戀愛表達方式徹底顛覆了。

  回顧這一段歷史,影片只是宣傳方式而已,雖然客觀上促使了這一表達方式的正常化,但是,並沒有成為西方戀情的普遍形式。直到今天,這種方式在公眾場合還是不被普遍接受,雖然見慣不慣。

        

  個人表達與公眾要求始終是矛盾的,也是發展的。這歌曲也只是一代人的記憶,其他人不可能流連忘返,現在的年輕人也很難再看到這首歌曲的播放。我剛...

Read more

地鐵安檢


  「三更半夜」地鐵安檢

       

  企業生產有日常、常規和大檢查之類的管理,為什麼地鐵的安全檢查卻是一次不落?安檢過度。

  ​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有飛機安檢到有地鐵安檢?印象中飛機安檢天生就有;地鐵安檢彷彿一夜之間的事情。

  當第一次進地鐵站發現有安檢,讓人意識到地鐵裏可能有危險個人舉動,如日本的“沙林毒氣案”轟動世界,的確覺得這樣安檢挺好,心安理得。人們對宗教多了一份敬畏。

  但是,有一個時間節點:911,以及之後的美國“反恐戰爭”。除了事件本身,“安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