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安檢


  「三更半夜」地鐵安檢

       

  企業生產有日常、常規和大檢查之類的管理,為什麼地鐵的安全檢查卻是一次不落?安檢過度。

  ​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有飛機安檢到有地鐵安檢?印象中飛機安檢天生就有;地鐵安檢彷彿一夜之間的事情。

  當第一次進地鐵站發現有安檢,讓人意識到地鐵裏可能有危險個人舉動,如日本的“沙林毒氣案”轟動世界,的確覺得這樣安檢挺好,心安理得。人們對宗教多了一份敬畏。

  但是,有一個時間節點:911,以及之後的美國“反恐戰爭”。除了事件本身,“安檢”、“反恐”,這些詞語帶來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了。存在與時間,聲音與生命。

  “安檢”和“反恐”,構成了一對時代新概念,就像對錯、正反。“安檢”是怕,“反恐”是畏,管理的必要性就出來了。辯證關係激發潛能。

       

  “怕”,心中無底。文藝復興是啓蒙,也是自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畏”,無能為力。不自由了,需要自由,交保護費。自由與保護。

  日常生活中,充斥自由,平等,正義等詞語,這與“安檢”相互映襯,也爭論不休。自由與平等是個人的;正義和安檢是集體的。

  還有博愛,進而有管理。就像“安檢”有了“過度”。泰勒的科學管理適應的是資本主義的大生產。現代管理已經複雜的無以復加,需要XYZ等等。

  美國“反恐”戰爭二十年後,在兩黨博弈中,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二十年侵佔罪惡感滿滿,越戰還在記憶中,人類從來不會吸取教訓。反反複復。

  “反恐”是布什家族,切尼,拉姆斯菲爾德,鮑威爾等美國政客被薩達姆戲耍,被拉登襲擊的“安檢”全世界,欺負小國的措施。

       

  政黨輪替,資本主義的所謂自由進一步消費稅收以緩解怕;就像現在的美國政府高度怪調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消除畏懼。

  這些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政策。在自由與正義之間是人的活動。管理是後來的事情,都會,都懂。

  政府“膨脹”、“陰陽”合同、窯洞對、新加坡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條件的事情,無條件為你。

  三百萬年前,南方古猿在非洲大陸,這是考古背景下的人類祖先,後有米羅普休斯人,和尼安德特人,閃米特人,智人。

  他們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又是怎麼到了極冷的北方?怎麼活“過”來了?南方熱就去北方,實際是時冷時熱,長短不均,需要管理。

  ~~Chamheiquen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侵權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