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竹立家

1982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到2001年韩国行政研究院和高丽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其中1996到1997在满洲里市做市长助理。现在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著有《悄悄的革命》、《文化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学》、《品德教育及评价》、《道德价值论》、《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国外组织理论精选》。

从环保腐败看行政执行力


  环保腐败问题的关键不是国家环保法规健全不健全的问题,而是法规政策能不能真正得到执行的问题,治本之策是通过制度体系“强化政府执行力”,把环保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

  近几年环保部门官员落马已经不是新闻,涉案人员数量也逐年增加,有从个别犯案向“窝案”发展的趋势。从2001年山西孝义市原环保局局长贪污公款案和河北石家庄市原环保局局长受贿案,到2004年湖南浏阳市原环保局腐败窝案和2005年浙江环保局腐败窝案,环保局本来是为建设项目设置“环保门槛”的行政手段,但一些官员“吃官盐放私骆驼”,为...

Read more

税与纳税人,一个具有使命感的话题


  主讲人: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

  主题:税与纳税人,一个具有使命感的话题

  今天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所参加最有使命感的话题,关系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话题,但是有的问题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纳税人伴随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形成的概念,在现有体制下,讨论纳税人的概念确实有好多内容,还牵扯到一些刚性的问题。

  要讨论纳税人,第一层次必须有公民社会公民领域。

  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是政府问题,公共行政学讨论三大问题,我们国家一百年来没有搞好重要的原因,我们没有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公正、科学产生干部的体制。我们怎么选人,为什么中国的官本位这么严重,为...

Read more

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甩包袱


 
  事业单位改革必须直面公众利益,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竹立家

    关注事业单位改革

  新闻述评:近日,深圳市政府公布了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在完成公众咨询后,此改革方案将正式推出。据悉,方案实施后,深圳市事业单位将成立由多方组成的理事会、供养方式从过去的“养人”改为“养事”、取消行政级别,推行职员职级制,使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职。这些措施无疑对于停停改改中艰难向前推进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

Read more

我们正在形成“新发展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年来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因“郎顾之争”而起的所谓“第三次改革大争论”迁延至今,仍没有止息。作为一个关注社会思潮、研究改革发展的学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竹立家:我同意一位老改革家的说法,“理论思维活跃是民族振兴的喜庆气象”。我也十分赞成一位以色列学者对以色列国之所以强大原因的分析,他认为以色列强大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对“国是”问题的怀疑和争论。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提倡怀疑与争论。怀疑与争论的结果是能较好地选择一个符合民族发展实际情况的公共政策,能少犯错误或不...

Read more

“十三五”与中国改革的走向


目前,中国社会进入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期,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加的时代。未来5年,中国改革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我们的决心也需要我们的智慧,既需要敏锐的问题和风险意识,也需要明智的判断和选择意识,我们不能延误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改革,改革真正步入深水区。这种状况对我们的改革理论、改革实践及发展观念和发展路径提出了重大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是一次关于未来5年转型发展的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和发展关键节点上的一次战略规划的会议。有鉴于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十三五”规划的理解和对未来5年改革走向的看法,...

Read more

十年中国发展特征分析


  随着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和从中央到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已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中国过去10年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过去10年,我们取得了重要成就,是民族进步的10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

  10年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

Read more

意识形态如何引领结构性改革方


  摘要:在当代文明走向出现极大困境的情形下,在推进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对中国社会的现代性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只能是在“社会公正”为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以人民民主为基本制度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公正”为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对中国社会进行“结构性改革”,坚持“公正价值、公正制度”的文明模式,这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我们生活在一个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的时...

Read more

育民德必先修官德


  在中国历史上,为使官僚阶层能践行“圣贤之道”,端正权力行为,为老百姓做个好的“道德榜样”,实现“以德治国”目的,往往使用“教育感化”或“严刑峻法”的手段。

  典型的“教育感化”如宋太宗,在京师立一“戒石铭”,上刻“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可谑,上天难欺”。每有官员到地方任职,必到“戒石铭”前宣誓,类似今天一些国家官员面对“宪法”宣誓;而明初...

Read more

“世界第二”之后的改革议题


  对于经济总量的世界第二,要有辩证思维,它既是新发展的起点,又为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毋庸置疑,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巨大国家的迅速崛起,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都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在“地球社区”产生各种各样的议论。因此,“中国因素”成为世界话题不足为奇。中国融入世界和世界影响中国的“双向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基本态势,问题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世界第二”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解析,知道我们自己发展的“中国时刻”。

  第...

Read more

未来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选择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改革的目标更明确,改革的路径更清楚,改革更具有“内生性”或符合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中国政府改革步入一个更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更为成熟的阶段。具体来说,与以往的政府改革相比,目前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已经或正在发生以下重要转变。   从政府组织机构改革来看,改革由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