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益平

黄益平在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也曾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商学院General Mills国际客座教授。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作者。

数据治理与反垄断需要新思路


 

  大数据合理使用能够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效果,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正确看待大数据带来的创新和挑战。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改变边际回报,进而带来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也存在确权、交易、配置、定价和使用等问题。

  第二,要合理把握权益保护与价值发挥之间的平衡,实现安全与创新、共享与效率并举。但在现实中,存在两大难点:

  一是数据整合面临一些体制约束,比如行政部门的条块分割阻碍了数据信息的最大范围共享。对此,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打破数据孤岛。

  二是在当前的大数据征信格局下,除...

Read more

疫情期间支持小微企业财务成本应由财政或央行分担


  不平衡的经济复苏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非常明显,但结构性的不平衡也很突出,因此未来增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归纳起来看,经济复苏的部门格局大体是:出口比内需强劲、生产比需求强劲、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强劲。根据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全国一亿多线下个体经营户的营业额在2月份平均下挫50%,3月份开始复苏,现在基本稳定在正常水平的80%。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户的业务尚未完全恢复。

  这说明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可能是因为海内外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也可能是在大的疫情冲击之后,消费行为会发生改变,比如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

  总体看来,经济复苏的步伐会继续,但速度有很大的不确定...

Read more

疫情稳定后应更多转向重建


  疫情发生以来,因长时间停工停产,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看,中国疫情控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过去政府的一些政策大多属于救灾,下一步应该更多地转向重建。

  1、控制疫情风险的同时,要让经济活动有序恢复起来

  要恢复经济正常秩序,最重要的还是比较稳健、有序地复工复产。有很多农民工现在还没有回到工作的地方,复工当然会有一些风险,但最终还是要在两个方面求得平衡,在尽量控制疫情风险的同时,让经济活动慢慢恢复起来。

  在疫情期间,人流断了,物流断了,自然对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有一段时间物流断了,生活都变得很困难。现在物流已经在恢复,但要让业务重新恢复到正常水平,肯定...

Read more

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这两天,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也牵动着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风暴之后,静下心来,抚今追昔,我们冷静思考,可以看到,这些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一步步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成熟。

  去年以来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去年,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成功顶住了中美经贸摩擦的重大冲击。政府没有使用公共资金托市,没有采取任何行政干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全年上证综指上涨22%,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数上涨超过40%,在全球股市中涨幅居前。

  第二,我们坚持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

Read more

新冠肺炎的经济影响与政策应对


  宏观经济政策是需求端的周期性调节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烫平经济波动,改善福利。但既然是周期性的调控手段,就既不宜过度使用,也不应长期依赖。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靠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但结构性改革往往是知易行难,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但如果老是靠刺激,经济也会出问题,就像人总是吃抗生素,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当然,一旦经济面临大的下行压力,政府就应当尽快加大逆周期调控的力度,稳定经济。而眼下,中国经济就处于这样的时刻。

  发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在已经快速地蔓延到全国,海外不少国家也确认了病例。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将此列为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而对中国而言,毫无疑...

Read more

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双管齐下


  中国金融业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过去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从不同层面讨论。

  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面30年和后面40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总体来说,中国从过去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中高收入国家,这非常了不起。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有两个“百年计划”,其中第二个是指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要成为一个富强、民主、发达的经济体。

  如果以百年计划来看,我们今天是站在过去70年和未来30年的时点上,距离百年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还面临不少新的较大的变化。

  中国经济在未来30年可能...

Read more

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如何兼得?


   金融开放非常重要,但是在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一些特定的政策机制,来保证开放的过程中,经济金融体系能够维持稳定。金融开放一方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波动性的增加,如果控制不好金融开放带来的的波动,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金融开放中需要避免的。

  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出现“大缓和”的现象,货币政策能够很好地维持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货币政策也许只是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并没有控制住金融风险。所以,货币政...

Read more

如何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


  201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的走向一直备受关注。央行在将货币政策的取向从“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之后,数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一直有所期待。

  2019年1月下旬央行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有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中国式的量化宽松。这个解读应该不准确,无论从定义、动机还是潜在效果看,这项政策都不应被看做量化宽松。决策者一再声明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近期内大幅度宽松的概率非常小。

  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

Read more

金融政策应尊重金融规律


 

  一、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

  中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重规模、轻机制”,金融体系规模很大,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如果将中国金融体系做一横向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比非常高;二是中国的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位居全球前列。历经40年金融改革,我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依然非常严重。

  二、金融体系现状的产生原因

  我国的金融抑制这么严重,有其独特的政策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我国采用了双轨制改革策略,国企和民企之间、计划和市场之间,都是实行的双轨制政策。双轨制改革的一个目的是...

Read more

解决民企融资难 短期靠政策 长期靠市场


   我今天的演讲选择了一个非常小的题目,核心是怎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永远不会过时。

  政策扭曲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我想首先说三句话:第一,民营企业或者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一般企业到银行借钱,银行首先给企业做信用评估,无非就是看企业的历史数据、财务报表,实在不行看你有没有抵押资产。

  如果你到资本市场上融资,门槛可能更高,因为对企业的资质要求、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通常民营企业的特征基本上就是规模小、历时短、不稳定,再加上缺乏数据和抵押资产,所以民营企业融资最大的困难就是获客难、风控难。在金融领域,经常有一个&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