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小年一直在不断地抨击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救市方式,批判凯恩斯主义思潮,同时否认中国存在金融危机,认为中国根本不需要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而纵观其多年来的言论,无不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在国内经济学界,他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都给外界留下了市场经济坚定信仰者的印象。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以来,各种关于中国经济会否二次探底,政府是否该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是继续放松还是紧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的讨论也甚嚣尘上。本刊为此对许小年教授进行了专访。
历史的教训
《南风窗》:当大家都在谈论金融危机的时候,您认为...
作者文章归档:许小年
许小年:漫长复苏路 警惕“倒冬暖”
危机始于失衡,复苏之道在于恢复平衡。中国经济在改变投资为引擎的增长模式之前,可持续的复苏是不可能的。
文︱许小年
要把握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彻悟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时下四处弥漫的乐观氛围,根子上都没有看清楚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把这次的金融危机看成是一次常规的经济景气循环。很遗憾,这次危机不是一般的经济景气循环,而是全球化时代的第一次危机。
危机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失衡,而失衡源于经济全球化和政策本地化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误,制造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你要看可持续的复苏什么时候到来,一定要看全球经济失衡在...
陆克文和凯恩斯错在哪里?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先生最近在《财经》杂志上发表文章,系统表述他宣称的“第三条道路”,并自信地认为,只有他和他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尽管充满着违背事实的结论和没有根据的政策药方,这篇文章代表了金融危机之后的一种流行思潮,特别是因为它出自一个国家的总理,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对待。
陆克文先生的全部观点和自信基于一个粗浅而失实的观察:全球经济危机是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是因为放弃监管以及由此而来的市场失灵。正是在这一点上,陆克文先生大错特错。
政府失灵导致的危机
在文章一开始,陆克...
靠印钞票拉动内需不可取
贷款高增长风险堪忧
许小年 [2009年02月20日 15:17]
盲目跟随政府和国企项目发放贷款,银行甄别风险的功能弱化,坏账增加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许小年】“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宣布至今,政府部门一直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媒体曾报道过,中央政府将于今、明两年发行1.2万亿国债,并准备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的债券,除此之外,未见任何其他说明。剩下的2.6万亿从哪里来,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官方消息。
从近几个月的银行贷款数字来看,商业银行有可能成为4万亿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全部金融机构的新增贷...
维稳失败的根源在监管层
2008年12月22日 经济观察网
投资者报 记者 欧国峰
在很多人眼里,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的许小年博士是一位很个性、敢于直言的学者。
他在2001年提出的“千点论”,最终在2005年成为现实。从当年至今,A股又经历了一轮超级牛熊转换,他是怎样看待市场的变化?怎样看待监管层的作为?就此,《投资者报》记者日前对他做了专访。
监管层调控指数诱发暴涨暴跌
《投资者报》:在您看来,2008年的A股单边下跌是否正常?2006年底至2007年10月的单边暴涨是否正常?这种暴涨暴跌,与监管层有无关联?
许小年:如果没有政府干预,涨、跌都...
服务业放开 中国要习惯中速增长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008年,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会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2008年12月27日,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燕山大讲堂”做了名为《迟到的衰退》的讲座,偌大的学术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学生甚至席地而坐;而会后大批的提问者甚至紧随教授走出数百米。
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许小年教授又是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呢?
危机部分起源于中国
“实际上,中国因素部分引发了这场危机。”许小年教授语出惊人。时至今日,对于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过程,每个人都并不陌生。但是说中...
民族主义的双重标准探源
当社会观念落后于经济发展,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财经网》专栏】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保护民族品牌的呼声立即高涨。各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反对这一收购。网上留下的评论中,不乏“怒发冲冠”的指责和“壮怀激烈”愤慨。
于是我们再次看到言行不一的怪现象:“喝着可乐骂汇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外国品牌,却让别人去捍卫“国家利益”。两者似乎可以并行不悖,不知这是什么逻辑?
双重标准探源
双重标准的现象,在汇源收购案既不是第一件,也不会是最后一桩。当初,凯雷收购徐州工程机械,四下警钟长鸣,谨防外资的“斩首行动”成为一时流行的口号;而对于汽车工业早被洋人“砍了...
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之道
面对经济周期波动,宏观调控似乎已成为本能的反应,过热降温,遇冷发汗,而波动的根源却无人深究,就像医生只看体温而不问病灶为何一样,发烧就给两片阿司匹林,到底是病毒感染,抑或癌症所致,不在大夫关心之列。以美国为例,在经济处于衰退之际,美联储...
政府该如何应对通胀
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2008年的一个主要的政策课题。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个货币现象,本应以货币政策应对,但近期市场上看到的,却是不断升级的行政调控。
例如,政府要求保持化肥价格的稳定,确因成本上升需调整的,必须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又宣布,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实行生产企业的提价申报制,以及批发、零售企业的调价备案制。
为自己的产品定价,本是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自主权,对于这一点,相信社会上不存任何误解,似无必要再费笔墨进行论证。需要引起注意的,倒是行政管制价格的违法嫌疑。我们不知道哪条法律赋予了...
行政调控要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近日行政性调控措施密集推出,令人目不暇接。多年来,市场上还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的行政手段运用,恍惚间时光倒流,不禁有回到计划经济之感。
因成品油提价后油荒未见缓解,政府部门要求国有石油公司“全力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的责任”,严格成品油市场准入制度。金融监管当局指导商业银行收紧甚至停止信贷,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政府还将启动高规格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检查风暴,12个工作组分别由副部级官员挂帅,奔赴房价大幅上升的省区市。宏观调控正演变成微观管理,经济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