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雪松

本人是一家信息机构的总经理,并担任一家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在企业信息化、广告信息传播、职业培训、职业规划咨询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经验积累。本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以助人为乐,希望发现新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并能够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向微软这个企业学习什么?


向微软这个企业学习什么?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一个企业的服务,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很难绕过,这就是微软所创造的企业神话。这个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企业,在其杰出领袖比尔·盖茨的带领下,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用他们开发的神奇软件技术,使我们今天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如今这个世界上,没用过微软的产品、不知道微软软件功能的人,大概是非常罕见的了。套用当年那句很响亮的广告词:“世界失去微软,人类将会怎样?还真的不可想象啊。回想一下,在我个人使用电脑的十七年历史中,无论是当年的DOS6.0系统,还是后来频繁升级换代的视窗系统,微软总是带给人们太多的方便和惊喜。...

Read more

“满足别人”的本质是自我需要


“满足别人”的本质是自我需要

前些天,我曾经以“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为题,阐述了我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一些看法。一位《价值中国》的网友给我留言道:“对于你的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人是要有理想,不然人生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可是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的时候,究竟该如何选择是困难的。从我自身来讲,在现实的工作中,整个企业的制度是专权的,当官的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任期内能捞多少捞多少,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在我的身边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有理想、有正确价值观的人,难得有几个有想法的,也无力改变现状。如果别人的需要是和自己崇尚的自由、民...

Read more

品味“二”中的生存智慧


品味“二”中的生存智慧

我们中国人的语言真是丰富,许多在辞海中根本无法查到的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频率却是非常之高,而且其内涵极为丰富。比如关于“二”的解读,就非常的富有意味。这里所说的“二”当然不是数字上的量词含义,而是人们在形容那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够圆滑和老练,比较厚道甚至有些木纳、傻呼呼、大大咧咧的人或行为,人们就经常用“二”来形容。在最近一期的《凤凰网·非常道》的专访中,主持人何东对嘉宾李静提问道:你的朋友说你有时比较“二”,你自己也并不否认,...

Read more

深刻理解和谐中的中国智慧


深刻理解和谐中的中国智慧

著名的中国社科院易经大师余敦康在对易经进行现代诠释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中国智慧在易经,易经智慧在和谐”。他认为,易经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治国平天下的战略思维。据他看来,中国人虽说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学过易经,但却无不继承了时代传承的易经文化的基因,从而在自己的思想言行中,将易经的内涵和精髓融会贯通。和谐是易经的核心思想,在2004年我们国家确立了将和谐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纲领,这既是对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正本清源,更是我们对建国五十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啊。

在我们曾经的记忆中,我们是靠革命和斗争起家的。在共和国的前...

Read more

“不行贿”的选择令人尊敬


“不行贿”的选择令人尊敬

在中国企业的圈子中,我很佩服万科的王石。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是他做事的理性和挚着,万科公司已经拥有25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曾经有过经营多元化的选择,这是想把企业做大的通常打法。而王石却不然,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做减法,将许多盈利状况很好、发展前景似乎也很光明的产业砍掉了,最后将公司的全部资源和精力完全集中在“开发商品住宅”这一个主业上,最终成就了中国房地产业“一哥”的霸业。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王石思路的清晰、头脑的理性与成就事业的挚着,他真正懂得“有失才有得&rdquo...

Read more

为不同的职业选择给出理由


  在和大学生们进行有关职业选择话题的交流时,我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你们如今赶上了好时候啊,毕业之后干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这的确是我由衷的肺腑之言,想当初,我们毕业的时候(八十年代初期),根本不懂得什么自我设计,也更谈不上清晰的职业规划,说来也简单“就当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种完全由组织说了算的统一分配,看似没有个人操心的烦恼,但却是要付出无视每个人的职业差别和个性特征、乱点鸳鸯谱的沉重代价。尽管从几十年后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当年那些同学混的还都算不错,但我想,如果当初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

Read more

“高贵”应该成为国人的新诉求


“高贵”应该成为国人的新诉求

谁都知道,交友要选择好人,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谁不渴望自己能够经常有好人相伴,总是能够受到好的影响、得到真诚的相助呢?因此我们无论年老年少,对交友择偶的标准都不约而同地概括为“注重人品”。何谓人品呢?这当然不涉及人的外貌长相、职业贵贱、财富多寡,无外乎是有关其内在气质、操守修养、道德品行方面的状况。一般说来,我们将那些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富有责任感的人,就视为人品好。如果我们把世间的人用低俗与高贵的标准来划分的话,拥有良好人品的人显然就是后者了。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

Read more

一个“50后“的幸福观


一个“50后“的幸福观

我很羡慕如今的年轻人,他们刚懂事,网络的无限精彩就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开放、强大的祖国就平添了心中无限的自豪。尽管如此,我依然庆幸自己生于五十年代,十分享受过去的岁月留给我的那么多美好的记忆。这一点也许和我的许多同龄人的感受有着不小的反差,与许多相对年轻的人们对那些曾经的历史印记更是相距甚远。我知道这种反差和距离的存在,其形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彼此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吧。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童年是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六十年代初的那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此前人为的瞎折腾,人们普遍连吃饱肚子都成了一种极端的奢侈。但尽管如此,现在回想起来,那...

Read more

首长出行就非得扰民吗?


领导出行就非得扰民吗?

经常能在一些时政新闻的报道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他们和普通民众亲密接触,或是同一线工人们穿着一样的工作服、戴着一样的安全帽、吃着一样的饭菜;或是怀抱平民的小孩,满脸慈祥地问寒问暖;或是在视察灾区的时候,目光炯炯、声音激昂地表达拳拳爱民之心。这些体现官民一心、社会和谐的场景,的确感动了众多的老百姓,也使那些淳朴的百姓由衷地相信,政府和各级干部们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他们的确是人民的公仆。亲民历来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新中国建立的基石。但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在本来应该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之间,却加入了太多的戒备和生分。在这方面,我仅以一个...

Read more

关于理想颜色的联想


关于理想颜色的联想

身边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很看重个人理想和信仰的人来说,这是个经常困惑的问题。有段时期,我曾经很怕被别人问起、并很忌讳与人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的确不好回答和准确定义。经历过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之后,曾经的“革命理想”被彻底颠覆了,原来被强力灌输的东西,都被后来的社会现实否定了。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而言,没有理想和信仰就意味着浑浑噩噩、没心没肺呀,大概是为了填补心灵中的真空吧,许多人选择了皈依宗教,我权且将其称为一种白色的信仰。我至今也没有真正信仰某一种宗教,但却并不怀疑许多宗教中所内涵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感召。最近,看了反映中国革命战争题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