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柴静

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你和我是平等的

  郝劲松剃着一个阿甘式的头,后脑勺剃光了,头发茬子硬硬地拱出来。

  2006年3月21日上午10:03,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他坐在原告的位子上开口说话:“审判长,通知我的开庭时间是10点,被告迟到,我是否能得到合理解释?”

  审判长看他一眼:&ldquo...

Read more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顾准逝世三十五年祭

三十五年前,十二月三日,零时过后不久,顾准在风雪夜去世。写这篇文章,了解他,纪念他,感谢他。

1952年,37岁的顾准被撤去上海市财政局长职务。

关于这次撤职,没有档案材料,只有一份当年229日新华社电讯稿的几句话“顾准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屡经教育,毫无改进,决定予以撤职处分”。

人人穿黄布军装的年代,一个穿背带裤,玳瑁眼镜,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常用“睥睨”二字的人,得到这个评语不奇怪。

他不是出身望族,12岁在上海会计...

Read more

我辞职一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柴静:“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她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

  在103分钟的视频中,柴静再现了她调查雾霾的全过程。这是一场关于雾霾的科普,也是一次公共政策的质询,更是一番公众参与的动员。《穹顶之下》名称借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之前曾被改编成美剧,寓意不言自明。
  柴静:&ldqu...

Read more

叶企孙:被历史淹没的伟大


看史料的时候,会有一种感慨----在动荡不安的中国大地上,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空间,中国知识分子能在石缝里栽种下什么?

 

 

 

回来的飞机上看书,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儿,我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很少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

 

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

Read more

道德一旦沾上血腥,善也就死了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2009年09月20日、22日。

 

  晚清法律之变

 

  一

 

  1784年,黄埔港内,一艘英国船向第一次到中国的美国船鸣礼炮致敬,不幸造成了岸上一个中国人的死亡。

 

  这船的大班被官府逮捕,如果三天之内交不出凶手,要绞死大班,还要逮捕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商务监督,而同时,要永久停止西洋各国一切的对华贸易。

 

  船长照办了,还写了一封信:“我希望这可怜的老人不要受伤害,因为那件事完全是一桩不幸的意外。”

 

  这位炮手最...

Read more

告别卢安克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 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三年前我在广西访问在深山板烈当教育志愿者的德国人卢安克,今年八月,我收到他的信件,他寄给我一份跟孩子一起拍的电视剧样本,说“我可能没有机会继续跟我的学生做事”。

  在2010年,他与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了婚。我祝贺他,他回信有些低落:“既然我同意成家,那我就要跟着老婆走。虽然我感觉到,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板烈就是我的家,但我不能要求老婆也这么...

Read more

日暮乡关何处是


  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

  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象警察,一半象土匪”。

  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

  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

  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诺大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平时一个人,偶尔有朋友来此落脚,席地卷个铺盖,谁也不用照顾谁。

  他无家可归。

  ...

Read more

他们愿望的,是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


   上周《看见》播出《寻找朱枫----半个世纪前的潜伏者》,这期节目编导王映瞳,主编范铭。

 
  老范在节目之后写下长文,我把她的文章贴在下面。与她共事近十年,我和她常意见不同,表达不同,节目也有时可以抵达,有时不能。但看她文章时,觉得还是象当年说过的那样:一期节目的得失不那么重要,我们经历一切,是为了共同承受和分享这世界。
 
  范铭
 
  1
 
  “问题处理得不好,你我都苦了好几年。我在不能排遣的时候也会放怀痛饮,以致酿成胃溃疡,直待出血之后,才完全戒饮。……你问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