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生伟

在国有、民企;在国内、在国外,为别人打工、为自己创业。

古代治国方略对商业伦理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历史辉煌壮丽,但从古至今,在任何时代,中国人追求的都是天下“大一统”的最高目标。治国方略可谓洋洋洒洒,其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世界思想史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以前是中国思想的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脉。而吕不韦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为了实现其更大的目标,他以商人的精明,资助了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并动用其万贯家财,最终协助异人成为国君,而吕不韦也实现了自己以商业伦理来经营国家的理想,这是古代以商治国的例子。反过来,又有许多的卿相官僚却在功成名就之后弃官经商,以治国方略来经营商业,战国时期的范...

Read more

商海灵犀(245,246)--<闲话三国>两则


商海灵犀(245)--<闲话三国>如鱼得水”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是刘备说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是刘备三顾茅庐使得孔明出山后,关张不服,刘备劝解他们时说的这句话。刘备自得了孔明之后,北拒曹操、东结孙权、西收巴蜀,才逐渐结束了南北流亡、寄人篱下的生活,稳定了蜀国的政权,以及最终能与北魏、东吴鼎足而立,可以说孔明对于刘氏政权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鱼得水”形容刘备对孔明的信任,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于刘备来说确非溢美之辞。
但是“如鱼得水”并非言听计从,虽然在...

Read more

商海灵犀(243-250)--<闲话三国>五则


商海灵犀(243)-<闲话三国>从"身在曹营心在汉说开去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物,前期在蜀国也可以说是抛头露脸,但是自到了曹操那边后就没有作为的徐庶。徐庶本是一个计谋之才,虽然不能与风雏卧龙相比,但是也是三国群英中的佼佼者。从他给刘备献的几个计谋能看出来;从他识破风雏的连环计也能看出来。

虽然前期追随刘备也有些作为,但由于其后曹操的釜底偷薪之计,把他老母搬到魏国,从而使他在忠孝之间,不得不选择了“孝行”,转而去了曹营,这本没有什么可责备的,但是奇怪的是在其刚烈的老母看到他来到魏国而自杀后,自己反而继续留在魏国,就有些说不过...

Read more

古今中外的吝啬鬼(1)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一些有名的吝啬鬼,现集录一些:

西晋左仆射王戎

  西晋有左仆射王戎,是朝廷上出了名的吝啬鬼,他对日常消费都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在个人理财方面雄霸天下。他家的田产遍及全国,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签还要自己亲手做,为的是省这几个铜板钱。家里种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价出售,但因为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种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里面的核给拿掉了。裴頠的夫人向他借了几万元,没有及时归还,王戎立马就给她脸色看,而当裴夫人一旦偿清之后,他又改了一副嘴脸,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最气人的是他的侄子结婚,问他要了一件单衣,婚礼后王戎就急匆匆跑去要求归还,丝毫不念血...

Read more

中国古代家具概说


  家具,家用的器具。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五种槐柳楸梓梧柞》一文中说,“凡为家具者,前件大皆所适种。”自古以来,木材一直是我国家具的主要用材,所谓的家具,主要就是指木家具。
  
  远在石器时代,人类在使用石器的同时,也开始木器的使用。“木俎”就是一种原始的木器家具形式。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我们就可发现其木作工艺、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就十分突出,特别是发现了一件最早的木碗漆木器,同时还发现了小铲、安装木柄的石斧、纺织用具等。前几年在湖南彭头山遗址又发现了一件距今已经有9000年的原始木器符牌。

  ...

Read more

第三部分 建立畅通无阻的农村市场血脉


“联万家”农村流通商务平台项目专题(3)

  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也抑制农民消费,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据人民日报一篇报道中,曾经用"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九个字,反映了中国农村消费总体现状。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国内有1/3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泛滥最严重的地方。

  ...

Read more

第二部分 把握农村市场的消费现状


“联万家”农村流通商务平台项目专题(2)

  的确,每个人都意识到农村巨大的人口以及巨大的消费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我国有12亿人口,农村人口有8亿多,有2.38亿个家庭,农村每实现1000亿元的最终消费,将对我国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全国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即可增加0.81亿元。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38万个单位的需求。但就在这样的一个诱人的市场面前,面对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分散、农村消费环境差、消费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市场另一面,即使再精明的商人,也会把它当成一块"鸡肋",从而有足够的理由...

Read more

第一部分 曾经失衡的杠杆


“联万家”农村流通物流商务平台专题(1)

 

  自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最终在城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风火火、一泻千里,特别是国内的民营经济的如火如荼、稳步前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城市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市场却越来越趋于饱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国内各行各业不仅要应战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还要接受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的世界强手的挑战,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出口,但是企业对于农村这个有着巨大人口...

Read more

浮躁营销众生相


  当很多处于颠峰时期的企业,他们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另外的一些企业却在泥泞的大地上艰难跋涉。一个个本来如雷灌耳般的企业,不知不觉之间就销声匿迹了。很多企业躺下的时候,身上还沾满着受伤时淋漓的鲜血,令人扼腕叹息。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我不得不使用这带有残忍意味的惊心动魄的字眼。最实质的原因是,看起来一直无往不利的营销开始“失灵”了,而“营销黑洞”对于企业利润和品牌声誉的吞噬,在我们的身边可谓俯拾皆是。娃哈哈进军童装失败了,养生堂的“尖叫”饮料也奄奄一息,健力宝的“爆果汽”早就不见踪影,而百年老...

Read more

咖啡--浪漫与悲情交织着的故事


  前一段时间,当紫禁城里的空气里飘着星巴克咖啡的香味的时候,我们已没任何怀疑,喝咖啡恰如喝茶,已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人们对在皇帝家—紫禁城里开咖啡店是否稳妥还在激烈地争论着,但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世界性的饮料进入中国,并且在飞速地发展着,却是一个事实。综观咖啡在中国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咖啡,这种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如西装一样的舶来品,被人们所接受,不仅是对外来生活习惯的接受,也是对一种迥异文化的接受。

  咖啡的诞生其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神奇的故事。那是一千多年前,在北非大地上有一个叫加尔弟的牧人,发现了他的羊吃了一种树木的果实后变得异常兴奋后,百思不解的牧人请教于附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