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理论
《大国政治的悲剧》 译序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理论,因为国际关系的概念、体系、逻辑都源于西方,反映西方思维,这一点本毋庸置疑。可是具体分析起来,人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甚至产生国际关系理论“源于西方而属于世界”的错误认识,潜意识中认为西方“发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理论的解释、运用则超越西方,具有普世性。这反映出中国人对理论的渴望——传统中国文化不善于产生西方那样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理论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对...
作者文章归档:王义桅
原标题: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理论
《大国政治的悲剧》 译序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理论,因为国际关系的概念、体系、逻辑都源于西方,反映西方思维,这一点本毋庸置疑。可是具体分析起来,人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甚至产生国际关系理论“源于西方而属于世界”的错误认识,潜意识中认为西方“发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理论的解释、运用则超越西方,具有普世性。这反映出中国人对理论的渴望——传统中国文化不善于产生西方那样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理论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对...
如果说法国是对华政治上敢为天下先的西方大国,那么英国则是经济上对华合作的先行者。2015年3月,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在西方世界中率先加入亚投行,推动其他发达国家加入,引发亚投行热。英国的勇气、胆量与远见卓识,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来,英国不断表态要成为西方国家中发展对华合作最积极的国家,率先与中国打造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合作迎来黄金时代。英国首相特里萨•梅访华,又有了英国脱欧的新背景,对华合作更紧迫了,正如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专家克里布朗所言:“脱欧后,英国(在加强对华合作方面)别无选择,脱欧可能是现代史上最糟糕的外交决策,但就推动英中...
“让美国再次强大的路取道北京。”美国的“中国通”白邦瑞去年的表态,道出了中国的份量。美国总统特朗普百日维新计划中提出美国能源与基建法案,利用税收减免来鼓励公私合营与吸引私有资金的投资,并在未来十年内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1万亿资金,项目预期将达到收支平衡。在这方面,中国显然比日俄更能吸引特朗普。
这不,元宵节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致信、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愿意努力拓展中美合作、发展惠及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双边关系;习近平表示,愿意加强同美方在经贸、投资、科技、能源、人文、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两国元首期待着早日会晤。
...
原编者按:近年,中国在全球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取得了不小进展。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了长期关注和研究此话题的王义桅教授。在这篇采访中,王教授系统讲述了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并且从多个角度回应了时下对这一战略的种种质疑。本文系节选。
习近平很早就定下了“一带一路”大方向
袁训会:您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来讲是主动出击式的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呢?因为不少人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包括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反应。
王义桅:“一带一...
在2016年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伟大进程,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
今天,西方政治不再是精英设计的理性政治,反欧盟、反精英、反体制、反全球化合流,他们共同推动英国脱欧。欧洲一体化是政治精英们设计的,现在看起来,政治越来越民粹化了。
“大不列颠已经失去了帝国,却还没有找到新的角色。”1960年12月5日美国务卿艾奇逊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今天仍在耳边回响。这次脱欧公投,就是通过重新梳理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这种方式,试图界定英国的新角色。
英国能界定自己的新角色吗?英国就算脱欧,也回不到大英帝国的时代了。英格兰的老人们还沉浸在大英帝国的往日遐想中,“不知有晋,无论秦汉”。真乃时势异也。韩非子曾言:&ld...
中国已处于新一轮思想突破的临界点
时代的改变,又意味着中国需要全面推进思想改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多次有过思想突破,随后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实施改变。最近的两次思想突破,分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时转向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1978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1949年是中国在大陆结束国共内战的年份,也是中国结束百余年来受外国侵略、重新实现国家统一的年份,那一年实际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突破的一个临界点,由之前的“救国救亡”、“两条道路的斗争”,转向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和...
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正是“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对接。遥远的欧洲人之所以对“一带一路”充满兴趣,有两大原因:一是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迄今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国智库,如席勒研究所,可以说,欧洲人拥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产权”。“一带一路”的“五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