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义桅

王义桅,江西瑞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他是“一带一路”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呐喊者,出版专著《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之道》、《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文繁简版,英、阿语、德、韩、日、波兰、土耳其、印地语版,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一批学习书目,2015年中国好书)、《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21部,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15个国家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欧洲的世界》、《求是》、《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接受BBC、CCTV、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采访1000余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论坛500余次。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关系学博士、复旦大学世纪之星(2003-)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5-
——上海国际关系协会、上海美国学会会员,2000-
——美国国际研究协会(ISA)会员,2001-
——英国国际研究协会(BISA)会员,2002-
——亚洲政治与国际研究协会(APISA)会员,2003-
——欧洲政治研究协会(ECPR)会员,2004-
——中美安全对话(SASD)成员,2003-
——美国太平洋论坛-东西方中心青年领导人项目成员,2004-

研 究 方 向 与 兴 趣: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人口与国际关系、公共外交。

出 版 专 著:《战魂:从历史透视未来战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世界围绕美国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被神话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世界是椭圆的:未来国际秩序展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原标题: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理论

《大国政治的悲剧》 译序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理论,因为国际关系的概念、体系、逻辑都源于西方,反映西方思维,这一点本毋庸置疑。可是具体分析起来,人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甚至产生国际关系理论“源于西方而属于世界”的错误认识,潜意识中认为西方“发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理论的解释、运用则超越西方,具有普世性。这反映出中国人对理论的渴望——传统中国文化不善于产生西方那样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理论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对...

Read more

中国更应关注大国的衰落


  “中国崛起”,是一个被过度解释的概念,蕴涵了过多的期望与联想,急需软着陆。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开篇即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套在大国兴衰上,也可以说,大国崛起的模式是有章可循的,正如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所揭示的;而大国衰落,却各有各的模式,无法捉摸。因为前者蕴涵了诸多必然,而后者更多是一种偶然,至少没有前者那么容易把握。这说明,相比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而言,我们更应关注大国衰落的变数。

  大国衰落有三大定律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大国衰落是有定律...

Read more

英中何以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如果说法国是对华政治上敢为天下先的西方大国,那么英国则是经济上对华合作的先行者。2015年3月,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在西方世界中率先加入亚投行,推动其他发达国家加入,引发亚投行热。英国的勇气、胆量与远见卓识,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来,英国不断表态要成为西方国家中发展对华合作最积极的国家,率先与中国打造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合作迎来黄金时代。英国首相特里萨•梅访华,又有了英国脱欧的新背景,对华合作更紧迫了,正如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专家克里布朗所言:“脱欧后,英国(在加强对华合作方面)别无选择,脱欧可能是现代史上最糟糕的外交决策,但就推动英中...

Read more

让“一带一路2.0”推动中美关系转型


  “让美国再次强大的路取道北京。”美国的“中国通”白邦瑞去年的表态,道出了中国的份量。美国总统特朗普百日维新计划中提出美国能源与基建法案,利用税收减免来鼓励公私合营与吸引私有资金的投资,并在未来十年内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1万亿资金,项目预期将达到收支平衡。在这方面,中国显然比日俄更能吸引特朗普。

  这不,元宵节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致信、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愿意努力拓展中美合作、发展惠及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双边关系;习近平表示,愿意加强同美方在经贸、投资、科技、能源、人文、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两国元首期待着早日会晤。

 ...

Read more

一带一路,中国为何要选择投资欠发达国家?


  原编者按:近年,中国在全球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取得了不小进展。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了长期关注和研究此话题的王义桅教授。在这篇采访中,王教授系统讲述了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并且从多个角度回应了时下对这一战略的种种质疑。本文系节选。

  习近平很早就定下了“一带一路”大方向

  袁训会:您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来讲是主动出击式的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呢?因为不少人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包括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反应。

  王义桅:“一带一...

Read more

“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经济变革


在2016年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伟大进程,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

Read more

英国能界定自己的新角色吗?


  今天,西方政治不再是精英设计的理性政治,反欧盟、反精英、反体制、反全球化合流,他们共同推动英国脱欧。欧洲一体化是政治精英们设计的,现在看起来,政治越来越民粹化了。

  “大不列颠已经失去了帝国,却还没有找到新的角色。”1960年12月5日美国务卿艾奇逊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今天仍在耳边回响。这次脱欧公投,就是通过重新梳理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这种方式,试图界定英国的新角色。

  英国能界定自己的新角色吗?英国就算脱欧,也回不到大英帝国的时代了。英格兰的老人们还沉浸在大英帝国的往日遐想中,“不知有晋,无论秦汉”。真乃时势异也。韩非子曾言:&ld...

Read more

新一轮思想突破的临界点


  中国已处于新一轮思想突破的临界点

  时代的改变,又意味着中国需要全面推进思想改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多次有过思想突破,随后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实施改变。最近的两次思想突破,分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时转向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1978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1949年是中国在大陆结束国共内战的年份,也是中国结束百余年来受外国侵略、重新实现国家统一的年份,那一年实际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突破的一个临界点,由之前的“救国救亡”、“两条道路的斗争”,转向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和...

Read more

如何跟欧洲人讲“一带一路”?


  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正是“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对接。遥远的欧洲人之所以对“一带一路”充满兴趣,有两大原因:一是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迄今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国智库,如席勒研究所,可以说,欧洲人拥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产权”。“一带一路”的“五通”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