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失衡的原因究竟何在?
读了这段报道以后,发现其中的推理过于简单:因为投资比重过大、消费不足就需要放弃投资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为存在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就必须放弃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这样的...
作者文章归档:华民
经济结构在本质上属于一个资源配置问题,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就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始终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业、部门和经济领域。但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经济问题,却在中国屡遭误解。
从国内有关的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依据来看,对经济结构问题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为只要保持经济结构平衡(主要为城乡、东西部和内外部经济的结构平衡)就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于是再平衡就成为这种理论观点所追求的政策目标。第二,简单地以发达国家为追赶目标,忽略本国的实际国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为只要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趋同,便会成功转型为发达工业化国家,至少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主张全面产业升级...
2012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长春发布了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从所列企业来看,大致上有三个特征:第一,国有企业数量居多;第二,企业规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规模增长效益却在下降;第三,排名靠前的主要是一些非制造类的企业,如能源企业和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等。
从这样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如果把上述现象加以抽象,那么结论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体制到结构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具体说来就是体制上的重新国有化和经济增长结构上的“去工业化”,很显然,这样的变化是不利于未来经济增长的。
国企的界...
据商务部数据,中国外贸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且个别月份已经出现了贸易逆差,这意味着出口下降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进口下降的速度。对此现象,究竟怎样理解才是正确的呢?关键要看对外贸易的增长下降、特别是出口的增长下降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依靠对外贸易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万能和有效的,一切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来,市场本身并不都能确保经济走向繁荣,当居民的储蓄存款不能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而被用于生产性投资,并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时,就会产生失业,从而造成经济衰退,直至萧条。
在《凯恩斯方案》的作者看来,凯恩斯主义拯救方案的关键所在,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来扩大对厂商与企业产品的需求,进而达到制造利润机会来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以确保国家尽快从经济萧条中恢复经济增长。
迄今为止,历史并没有证...
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控制输入性通货膨胀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为减少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停止国际原材料采购的集体谈判的做法,封闭来自于商品渠道的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做,不仅可以杜绝来自金融渠道的冲击,同时也可以杜绝来自商品渠道的冲击。
6月份,中国CPI指数达到6.4%,物价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有经济学家建议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加以控制。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缓解内源性的通胀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则是为了应对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这里,笔者将把问题指向输入性通胀,集中讨论人民币升值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如此,这一不合理的货币体系还构成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来使世界经济尽快走向复苏和繁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在国际层面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创建一种可以约束美国肆意增加美元发行量、降低全球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那种“推倒重来”的过激做法并不理性。
⊙华民 田素华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冲击下,世界陷入了流动性恐慌,这种恐慌大致上是...
事实证明,在一个机会公平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承受很高程度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在一个机会不均等的社会里,只要收入差距稍有扩大,人们就会产生仇富心理,进而要求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不恰当的干预,因此导致社会激励机制的消失
中国奇迹发生的原因
中国奇迹的创造大致上是沿着以下路径逐渐向前推进的:首先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突破口,展开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紧接而来的是对“一大二公”的传统经济体制加以改革,通过引进市场机制,让商业活动合法化。
与此同时,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中国打开了引进外资的大门...
从中国本次通胀的形成机理看,其主要原因和几大政策叠加有关。这些政策分别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紧缩性的产业政策和劳动政策、再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以上政策的叠加在一起,在导致境外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的同时,又迫使沉淀在产业领域的固定资本纷纷变现。结果,在外生性货币供给和内生性货币供给双双增加的推动下,使得一般物价水平不断走高。
由此可见,本次通货膨胀与消费需求基本上没有关系。事实也告诉我们,居民消费的增长远比GDP增长和物价上涨的幅度要小得多,而且,消费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也一直徘徊不前,甚至还有逐渐下滑的趋势。所以,本次通胀不属于需求拉动型的。
在搞清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