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炳

郑炳,男,湖南娄底人。2006年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刘昌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经济,东亚经济。现就职于跨考教育,担任经济学考研专职培训师。

日本下包制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摘 要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产业逐渐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独特的交易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欧美国家大多数企业以市场为主导的临时交易关系相区别,日本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下包关系。时至今日,这种下包关系仍然在汽车等日本有竞争力的产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下包制是如何演进的?它为何如此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下包制今后又会如何演化呢?这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这种企业间交易关系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争议。这种误解和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Read more

《日本下包制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之导论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后,其产业结构和背后机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从产业政策到雇佣惯例以及企业内工会等各种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社会习俗成为了常被研究的对象。但奇怪的是,关于推动日本经济发展至目前地位的生产活动在企业之间究竟是如何被组织和运行起来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研究。

本论文之所以选择日本企业间交易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迄今为止,多数学者已习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

Read more

论文提纲:从“囚徒困境”模型看中日关系及其出路


一、选题背景

上周二的讨论中,大家对东亚区域合作进行了讨论,并对东亚区域合作前景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启发性的看法。与大家看法相对不同的是,个人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景不很乐观,理由如下:

1、一些论文中谈到东亚区域合作时,认为“10+1”、“10+3”合作机制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一种发展趋势。但个人认为这种分析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一方的东盟国家它是否愿意呢?东盟国家都是小国,小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以及合作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两种策略,要不就傍大款(中国和日本都不是大款,韩国当然更加不是),要不就跟其它国家保持一种暧昧的关系,不轻意得罪任...

Read more

中央银行面临的两难选择-基于外汇储备增大和人民币升值循环


  摘要:我国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升值之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被普遍视为人民币汇率上升最直接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大量热钱的流入以及中央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本文在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大和人民币升值循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央银行面临的两难选择。最后针对这种两难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中央银行两难选择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之风,其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迅速增大的外汇储备与人民...

Read more

日本企业间下包制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要:与欧美国家大多数企业以市场为枢纽的暂时交易关系相区别,日本组装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具有稳定的下包关系。。日本企业间这种下包制为何如此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随着日本经济内外条件的变化,下包制今后又会如何演化呢?本文拟借用交易费用理论,以日本的汽车产业为案例,对这一特殊的企业交易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下包制 交易费用理论 “淘汰赛”机制 挑战

 

与欧美国家大多数企业以市场为枢纽的暂时交易关系相区别,日本组装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具有稳定的下包关系。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产业在全球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Read more

从长波理论看“东亚奇迹”和东亚金融危机[3]


四、结语和启示

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一种常态。阿根廷经济学家劳拉.普雷维什从国际贸易角度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使外围国家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1]

把长波运动引入到“中心外围” 理论就可以从技术创新角度解释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从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来看,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始终占领着科技创新的中心,日本则更多地处于“...

Read more

从长波理论看“东亚奇迹”和东亚金融危机[2]


二、从第四个长波下降期看“东亚奇迹”

虽然人们往往把1973年的石油危机看做战后西方国家“黄金时期”结束的标志,但实际上,经济衰退的步伐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与1920-1929年的衰退周期类似,1966-1973年间,也同样出现了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和基础部门的过度扩展。1967-1974年间西方国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仅为79%。欧共体1980年的钢铁产量比1974年的顶峰时期低18%。世界航运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1978年跌到了57%。到1981年时,欧洲炼油业的过剩生产能力达到了40%[1]。这两次衰退都出现了...

Read more

从长波理论看“东亚奇迹”和东亚金融危机[1]


 

  要:战后东亚地区创造了有目共睹的经济奇迹,但事隔不久就爆发了东亚金融危机。这就给研究者提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转变。本文试图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从长波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产业转移的角度,对“东亚奇迹”的创造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前后一致的解释,最后指出处于技术依附地位的国家存在着“外围化”的危险,为改变这种地位必须充分抓住第五次长波运动的机遇。

关键词:长波理论 产业转移 东亚奇迹东亚金融危机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东亚(除日本外)出现了持续性、地区...

Read more

斯密和李斯特思想的共性分析


    在外国经济思想史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教科书,大多将斯密和李斯特看作是两大对立的经济思想体系的理论代表,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代表;而李斯特则是国家干预主义、保护关税政策的理论代表。人们几乎把这种理解视为不容置疑的,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多加分析。

    但是这种理解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一位伟大的理论家的理论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所担负的时代课题,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想为那个社会阶级的利益而呼吁的努力。

     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观点出发...

Read more

对人民币升值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特别是持续的双顺差,国际上掀起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之风。而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专家学者都以“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十年衰退的罪魁祸首为例,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广场协议"真的是日本经济十年衰退的罪魁祸首吗?我们还是从这个历史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吧.

  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5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手有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这个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