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新知生产力关系


 

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新知生产力关系

 

自从去年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后,新质生产力就成为中国许多官员和专家学者们的重要论题。

习近平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织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近几年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先进科技买不来、讨不来。没有自主原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就会出现被卡脖子的情况,新生产力发展中就会处处受制于人。这表面上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够的表现,深层次上看,还是我们在自主原创知识方面严重不足。

习近平上述阐述告诉我们,创新才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没有自主知识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在拥有自主原创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基础越坚实,上面的楼房才会越稳固。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自主原创新知识、新科技,就必须拥有自主原创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就必须在引爆自主原创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大发展方面解放思想、加大投入。从这个角度上讲,新质生产力与新知生产力有着深刻的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新知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是因果关系,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知生产力的应用。

但是,从汉语字面上理解,新知生产力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二是应用新知识、新科技来改善、提高生产力,从使传统生产力得到提高、并使新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的能力,这种发生了质的变化的生产力可以看成是新质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只是新知生产力的一个层面、一个方面,前置条件还是加强新知生产力。

中国科技史学家、英国人李约瑟先生曾发出“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提问。改革开放已超过四十五年了,可以说,这四十多年,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正是中国人民创造新知识、新科技最迅猛、最爆发的时期。这利益于中国与世界接轨。没有与世界接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创造知识的爆发期。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科技创新爆发时期,那就是1929年到1939年间,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步时期。但是,后来,因为战争,导致中国刚刚开始伟大复兴的起步就被中止了。后来,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可以说持续地进入停顿和黑暗时期。回看跌宕起伏的科技发展历史,对照改革开放的科技进步现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良好的生产关系、制度和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合适的生产关系、制度和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不仅不可能激发人们创造科学技术的热情和智慧,甚至会扼杀人们创造科学技术的热情和智慧。

科技创新只会诞生在宽松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制度的土壤,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制度和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能激发人们开展科技创新。如果把生产关系、制度和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等统称为文化,那么,可以说,落后的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生产力。如果一切唯上唯书唯权威,仅一人言即可,又何必要进行新科技知识创新?又怎么会允许新科技知识创新?要提高科技创新力,就必须提高文化对创新的包容和激发,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先进的新科学技术知识就会在百家争鸣中产生。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看,新知生产力又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方面、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在文化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破除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条条框框,解除绑缚在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