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代化的差异性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二)


 三、中美现代化的差异性

1. 遵循的发展逻辑不同

遵循的发展逻辑不同是中美双方现代化最根本的差异,美国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遵循人本逻辑或人民至上逻辑,两种不同的逻辑之下是不同文明形态的现代化。美国现代化在制度结构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在现代理性主义和资本逻辑的支持下,由资本家和官僚集团等精英主导,坚持以资本为中心和自由主义原则,通过对内压榨剥削劳动人民,对外殖民扩张、抢夺资源,进一步加剧权力倾向和不平等特权,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在文化逻辑上强调所有权和控制权,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而中国式现代化则致力于促进社会结构和文化的统一,强调合作互惠、和谐和平、开放包容。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和人民的殖民和掠夺基础之上的,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抢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归还却是垃圾,把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交给发展中国家,以换取其生态环境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动态稳定的结构逻辑表现在它对“增长、加速和创新”的依赖上,它把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作为发展目标。相反,我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超越了工具理性框架下的“控制”逻辑,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奉行独立和平的外交政策,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扩展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道路。我国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既强调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强调维护世界人民的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建立合作网络体系,倡导大家合作共赢,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个国家。正如习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两种现代化所遵循的发展逻辑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具有显著的相互排斥性,这也必将体现在中美的经贸关系上。

2.人口规模差异巨大

从绝对数量上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过去一直是几千万人口级别,西方世界不同时期的整体崛起或者进入现代化的人口规模也不过10亿左右,而美国现在也只有3亿多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是英美两国人口总和的3倍多,比例最高的时候是在1990年,中国人口11.43亿是英美人口总和的3.72倍。正如前文提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人口总和不过30亿,却是接近30个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口。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人口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协调的难度巨大,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是缺乏直接模仿学习的对象,从本质上讲是必须创新的,面对巨大人口规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一套适用、有效的方法论和发展模式。中国一旦完成现代化,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10亿级规模的人口进入现代化,这是史无前例的。

3.现代化程度差异显著

美国二战后就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曾经一度认为制造业是夕阳产业,于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一个长期的“去工业化”过程,在全球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把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进行外包和转移,美国从此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高达80%。然而,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于2008年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美国稍微有竞争力的产业只剩下石油和军工等少数产业,产业空心化特征凸显,去工业化的弊端暴露无遗。于是,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通过系列立法,鼓励海外制造业回流美国,完善美国产业公地,重塑美国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分别于200920112015年连续发布三版“国家创新战略”,强调全民创新,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试图以创新来抢占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巩固美国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后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都一直继承和强化奥巴马的再工业化战略,强调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让美国再次崛起,并采取措施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凸显了美国正试图进行第二次现代化,以创新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技术、量子力学、芯片技术等高科技为突破口,试图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引领全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重塑美国的产业体系乃至整个政治经济社会秩序。进而通过第二次现代化,来让美国再次崛起和伟大,继续领导世界100年。

而中国还正处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探索,因此,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要更艰巨,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高超的智慧,我国已经探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见上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现代化目的不同

从宏观性的总体目的来看,中美现代化目的是有显著差异的。中国是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和谐、和平、开放、包容、共享、美好的现代化,就如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给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即以人类共同利益为逻辑出发点,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将人类社会建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普遍安全和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20237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3次会议时强调,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而美国两次现代化的目的都是领导世界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美国二战后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就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主导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子,在全球进行隐性经济剥削,并到处输出美式价值观,进行颜色革命,给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和不确定性。后来,由于长期的去工业化和在全球滥用单边主义,导致美国国力和影响力相对衰退,无力有效维持自己主导的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于是,奥巴马上台后,开始进行第二次现代化。美国的第二次现代化的目的,同样是试图继续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2014528日,奥巴马总统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强调,美国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国家,美国还要领导世界100年。后来的特朗普总统说要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拜登表示美国正在重新崛起,这一切都体现了美国第二次现代化的目的是试图继续领导世界。

四、中美现代化的差异性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客观影响

1.遵循发展逻辑的差异强化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冲突性

美国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扩张,通过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整合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因此,资本逻辑是一种以构建自身利益最大化、剥削和殖民霸权秩序为主的扩张逻辑。中国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一种主张建立和谐、和平、开放、包容、共享、美好的世界新秩序的合作共赢逻辑。

从经贸关系的角度来看,美国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以尽可能获取更多利益为核心目标,这样,美国就会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构建了有利于美国资本利益的、体现美国霸权的国际经贸秩序,二战后,美国就构建了自己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经常采取“胡萝卜+大棒”的方式在全球行动,获取了大量的全球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传统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已经难以有效维护美国利益,这时,美国在国内大力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努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在国际上,美国不断“退群”,完全不顾世界各国人们的根本利益,边缘化传统的国际秩序,大搞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推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违背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撕裂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试图重新打造能体现自身霸权的国际秩序;而中国现代化遵循人本主义逻辑,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绿色、开放、包容、合作、共享和美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与世界各国人们一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惠及众生的新的普惠性国际经贸秩序,这与美国试图构建的秩序具有显著的不兼容性,进而使中美经贸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性。

2.人口规模的差异为中美经贸关系创造合作条件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英美两国人口总和的3倍多。中美现代化的人口规模的差异对中美经贸关系也有显著影响。从中国方面来说,一方面10多亿超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协调系统,来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其中就包括复杂的经贸协调系统,而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有成熟的国家经贸协调系统,这为我国经贸协调系统的构建进行中美合作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我国10多亿人口的现代化,需要消费大量个性化的、优质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庞大的各类产品供给完全依靠国内是不现实的,需要从国外进行大量进口,而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和文化大国,优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在开放的条件下,同样为中美经贸关系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从美国方面来看,一方面,美国国内人口偏少,美国庞大的产出量需要海外市场的支撑,而中国庞大的市场为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强,新技术迭代快,但一项新技术要想快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需要足够的市场容量支撑,中国超大市场容量为其提供了可能。为此,中美现代化中的人口规模差异,为中美经贸关系进行合作创造了可能性。

3.现代化程度不同赋予中美经贸关系二重性

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次现代化,大力推进工业4.0,美国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体系、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上具有显著的竞争力。我国还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国内存在大量的中低端产业,同时在进行工业1.02.03.04.0因此,中美现代化程度的不同,使中美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显著的梯度性,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但同时,中美现代化程度的不同,也为中美经贸关系赋予了冲突性。美国现代化程度高于中国,美国是以守成国的身份存在,而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第一次现代化,相对与美国而言,是以新兴大国的身份存在。这种存在身份的差异,在美国看来,中国成为了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现在美国政府更是把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头号竞争对手,美国政府甚至为应对中国崛起而宣称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相应地,美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压制中国经贸的发展,防止或阻碍或延迟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因而,中美现代化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美国对中国发展的这种认知不可避免地赋予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冲突性。

4.现代化目的不同让中美经贸关系具有冲突性

我国现代化目的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既维护国内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现代化强调开放、包容、共享,它已经并将继续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它的发展一切依靠中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平等合作互惠,人民是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也是现代化成果的享受者,资本、土地、知识、制度等一切生产要素都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性来制约资本的无序扩张。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等生产要素的社会主义方式使用,通过这种方式使用,对内来实现国家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美国现代化目的是为了能继续领导世界,维护美国霸权,它强调资本权力主导一切,劳动者、土地、制度、知识等生产要素都要服从资本的整合,美国资本通过对全球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来实现对全球的无限扩张进而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如美国华尔街垄断资本对世界的控制),世界人民都要服从美国资本的安排,尽可能为美国创造更多价值,尽可能购买美国产品,心甘情愿地接受美国价值观,等等,进而实现美国在世界的霸权,让美国继续领导世界100年。因此,中美现代化目的的差异,使中美两国在经贸行为性产生显著的不兼容性,中国的经贸行为强调人民性,资本服务人民,而美国的经贸行为强调资本性,一切要素服从资本的整合,这种不兼容性客观地赋予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冲突性。(长沙理工大学 唐志良,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