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代化的差异性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一)


 中美现代化的差异性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现代化的历史演变和特征

1.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演变

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起源于1500年,从那时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分语言、文化、种族的差异,不分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不管他们是否愿意,都逐渐搭上了现代化的顺风车,国家发展呈现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工业化、民主化、市场化和全球化。

1 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发展

时间

内容

影响

15世纪-18世纪中

资本主义兴起、殖民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阻碍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人文和理性主义,推动科学发展

1760s-1840s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近代工厂制度、机器换人

形成规模化生产力,开始城市化进程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提供稳定环境,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自由主义

推行自由市场,反对干预

1870

电气化、垄断组织

促进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见表1,英美现代化的发展经过三个发展阶段,最终形成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全球一体化的现代化模式。其中,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原动力和转折点,民主化保证了政治现代化和人民的权利及自由,市场化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化强调了国际间相互依存和交流。对西方国家来说,工业革命是获得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唯一途径,同时,随着工业化从低级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极端化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美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政治现代化的建设,同时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完善也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一是1776年到18世纪后期的建国时期,《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三权分立的联邦国家,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环境;二是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的西进运动,移民西进为美国发掘大量自然资源,实现了领土扩张;三是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工业革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促进美国的政治民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续美国在一战崭露头角、在二战中独霸一方打下基础;四是20世纪前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独占鳌头,1913年在经济上成为世界最强,192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20世纪初垄断成为美国经济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五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着美国在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都成为世界的老大哥,并建立了美元畅行的世界货币体系,20世纪中美国发起信息革命,使经济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以此总结出,美国以经济作为现代化的“基础桩”,将政治革命作为现代化的“压舱石”,将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的“燃料”,用制度创新作为现代化的“保护伞”。

以下几组数据证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1859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不到20亿美元,到1900年翻了接近7倍,达到惊人的130亿美元;钢产量在1900年才刚过1000万吨,在1913年则突破了3000万吨,在13年内翻了3倍;农业总产值也从1870年的24.5亿美元上升到1900年的47.17亿美元;美国工业总产值在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1913年英国工业产值仅占世界14%,而美国工业产值份额接近英国的3倍,达到38%1900年美国的铁路里程近20万英里,约为当时世界铁路总里程的1/3,超过了欧洲铁路里程的总和。

2.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特征

1)呈现资本主义属性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方列强殖民掠夺让大量的金银流入西欧,金储量增加了20%,银储量增加了两倍,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如此建立。所以资本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以牟利为动机、以各种精心设计的,往往是间接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资本积累来赚取利润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原则就是“利润或死亡”。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即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为了求存,资本家就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掠夺性,通过殖民扩张来进行资本积累。杭州(2022)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运行受资本逻辑的支配,而资本逻辑必然是以资本为中心。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没有资本主义释放出来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效应,就没有西方现代化的开启和推动。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初现雏形,生产和贸易都产生了区域性分工的趋势,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则为政治的变革提供了新方向;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电气技术带来的变革和社会发展速度都远超蒸汽时代,推动经济的规模化、技术化,助推资本堆积的加速。

2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支撑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现在所有经济上处于发达或发达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根本性战略措施。张培刚(1991)提出,所谓“现代化”,首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必须包括“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但除此而外,它还要包括其它如政治思想、生活观念、文化修养等方面许多新内容,其中不少部分又是由“工业化”这一大变革过程所必然引起而发生变化的。西方现代化发展中,遵循的是先工业化再城市化的规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工业化的发展催生城市化,并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形成螺旋式上升并相互促进的机制。所以说,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工业化和城市化,它们是现代化的重要一部分。

西方的城市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世纪中到1950年的工业城市化阶段,西方城市的身份从行政和军事中心慢慢向经济中心过;第二阶段是1950年到1990年的逆城市化阶段,人口迁移方向发生变化,郊区成为人口聚居区,体现在1950年时还有64%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市区,但是1990年时不足40%,同时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就业百分比从85%降至52%,制造业也从67%跌至45%;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再城市化阶段,由于西方国家已完成工业化,城市各方面条件向好,政府对于中心城市复兴出台大量政策。

3)以物质主义为主导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是物质主义膨胀与物欲横流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日益增强,是一种典型的以物质为中心、金钱至上的现代化。物质主义是一种狂热追求物质生产、占有和享受,把物质财富看得高于一切的观念,典型就是消费主义,即快乐和社会地位是通过财富来获得的价值观,一种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增加消费的意识形态。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大量丰富的物质,使近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地位不断下降,导致物欲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加速了价值的消解;工业化、科技化、信贷化的聚合效应,致使消费主义的出现,人民更加注重自我满足和追求个人快乐;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利倾向和货币的泛化,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盛行。

4社会贫富分化特征突出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基本特征为中产阶级被剥夺的贫富分化,收入和财富更多向顶层集中,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财富占比不断下降。美国富裕群体的收入增速远高于低收入群体,1975年,收入前20%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后20%10.3倍,到2020年升至17.4倍;富裕群体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显著上升;超级富豪的收入占比水平屡创新高,1970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为10.7%,到2021年已升至19.1%;工资收入水平差距大,1978年至2020年,首席执行官收入增长1322%,而同期普通员工收入仅增长18%;中产阶级萎缩,占比从1971年的61%下降到2019年的51%;阶层固化严重。陶涛(2021)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机会不平等,经济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下扭曲的市场竞争。

5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有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田。”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现代化道路。在西方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甚至出现了一种声音,早期在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呈正比,排放的污染物在一个拐点后会逐步下降。这也体现了西方现代化中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造成了大量的破坏和污染,最著名的就是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事件以及伦敦烟雾事件。经过这些事件后,西方国家开始大力治理环境,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往发展中国家转移。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变和特征

1.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变

百年以来,中国被迫面对现代化的危机和挑战,中国历史开始融入世界历史的大进程,从而拉开了现代化的序幕。经过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实现了从“向别人模仿学习”到“走自己特色之路”的过渡。一批仁人志士率先觉醒,在精神上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留洋学习,将现代化的技术和器物带回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随之而来,经过不断的失败和调整,越来越多的人觉醒,现代化一步步取得了成功,这是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现代化”思想逐渐流行起来,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人们的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使人成为现代化的主体。“五四运动”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开始坚持自己的利益,毫不妥协地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独立寻求现代化道路探明方向,为中国人的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设的觉醒翻开了新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此后,劳动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前30年,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积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GDP总量从不到60万亿元快速增长到12万亿元,翻了一倍,人均GDP也从43497元增加到85698元;同时,工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体现的是国家发展的硬实力,2012-2021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从26.85万亿元上涨至31.41万亿元。这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加入WTO、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决定的贡献,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稳定的经济增速也为我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且坚实的经济基础。

2.我国现代化特征

1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强调合作互惠共赢、包容开放共享,坚决反对殖民掠夺、以强欺弱。“以和为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的和平力量,例如:1405年时郑和下西洋,率领船队的规模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但带去的不是劫难,而是瓷器、茶叶和丝绸;鉴真东渡带去的则是医药知识和经书,等等。同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必将会切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此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历战火无数,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危害,也更加热爱珍惜和平。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能缺少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既需要国内环境的稳定,也需要国际环境的和平,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是一种有助于构建人类共同体的现代化。

2人口规模巨大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同时带来了人口红利、规模经济优势和发展纵深的优势以及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和外交压力的挑战(王敏,2023)。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想14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背后的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相比之下,全球已经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总和不过30亿,却是接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此,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超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在世界上并没有太多的可借鉴地方,只能依靠自己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习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文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力量,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给人民提供美好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中国作为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精神文明是一直传承发扬的,所以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它是能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古语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辩证统一思想。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后来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流失”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遵循中国的文化态度立场:不接受颐指气使的说教,不屈服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演变。

4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确保全体人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国吸取了后来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贫富分化严重的教训。历任领导人也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前有毛泽东同志提出“共同的富”与“共同的强”的要求,后有邓小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独特的优势,以及习总书记指出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无不体现着全民的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建立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相协调”的制度,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战略措施,落实“全面脱贫”,推动全体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加倍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新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概括,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生动深化。就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在发展中爱护,在爱护中发展,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长沙理工大学 唐志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