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11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体来讲,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现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秉承新发展理念,塑造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该如何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呢?
1.优秀企业家驱动
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上,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家的内在特征和本质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家会自发地进行系列市场选择,发现、获取市场中分散的知识和信息,整合优质创新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此,需要完善市场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家行为选择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以政治荣誉感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以政治地位的提升来平衡来自政府权力对企业创新的不合理干预,等等,采取多种措施来培育优秀企业家群体。
2.新型企业组织促进
传统的企业一般是资本主导,是一种以资本权力结构为主体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是一种只有单一权力中心的组织,体系僵化,知识创新能力偏低,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变化反应迟钝,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为此,需要进行企业组织变革,构建敏捷型、柔性型、学习型、知识型企业组织,让知识成为企业的主导,形成一种以知识权力结构为主体的扁平型、高弹性企业组织,具有多知识权力中心,面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知识挑战,这些知识权力中心必须进行高度合作,积极推进知识协同分工、知识共享、知识协同创造。在这柔性的知识型企业组织作用下,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够快速重组企业内部力量,优化企业知识分工,进行协同创新,促进企业进行有效的知识生产、分配、利用,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
3.新型要素整合机制推动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下,资本整合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来进行生产,资本承担了生产要素整合功能。资本对要素的整合机制具有内在的缺陷,那就是资本的本性是贪婪的,它整合要素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增值和资本无限扩张,很容易导致生产要素资源的资本主义方式使用,进而与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人民性发生冲突。因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需要构建新型要素整合机制。现在社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其本质是知识竞争。在新工业革命下,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和快速扩散的特征,知识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因此,需要提升知识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即让知识逐渐替代资本成为“首要生产要素”,让知识成为整合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功能,塑造知识对要素的整合机制。由于知识内含丰富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内含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价值理念,因而知识对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够实现资源的社会主义方式使用,引导生产力发展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了知识对生产要素的整合机制相对于资本对生产要素的整合机制,更有利于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快构建、扩展知识产权市场,完善知识产权的定价机制,普遍性地赋予知识以产权,构建和完善知识对生产要素的整合机制,充分发挥知识的“首要”作用,有效提升知识对其他要素的快速渗透融合程度,更好地引导生产要素进行社会主义方式使用,进而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而且,还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为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力量。
4.多层次人才协同创新机制推动
人才分为基础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顶级人才。我国非常重视高级人才和顶级人才,却不重视基础人才和中级人才,这使得我国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生态体系。顶级人才和高级人才创新能力强,他们创造出来的新原料、新中间产品、新生产工具是需要广大的基础人才和中级人才来验证性使用,进而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果没有大量高质量的基础人才和中级人才来从事生产,高端人才创造出来的科技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无法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这些中低端人才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干中学”机制,进行局部的、细节性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不断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代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因此,在重视顶级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切实重视基础人才和中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完善“干中学”机制,塑造低端、中端、高端人才的协同创新机制。
5.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
基于常见的二分法,新质生产力有2大基本支撑体系:物质技术支撑系统和价值支撑系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2大支撑体系的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这2大基本支撑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其中蕴含大量的物质资本、知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思想、制度等高级生产要素,且这些高级生产要素是依靠系统化产业体系而成系统化形式存在,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系统具有内在的自组织机制,能自发地进行知识的迭代创新,持续地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新知识,而新知识通过向劳动力、劳动供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融合,不但提高劳动力、劳动工具的质量,还能改善或优化劳动对象以及提升这三者相互作用的协同性,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包含绿色、生态、包容、共享、开放等现代化的价值理念,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价值支撑。
6.提高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我国高校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一是高校教师主要精力是在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发表论文以及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愿、精力是不足的,这需要改革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适当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促进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结构,还要有多维能力和多元思维结构,而现在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存在明显的专业学科壁垒,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知识结构过于单一,而且,对学生多维能力和多元思维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对多元思维的训练几乎是忽略了,这需要高校打破专业学科壁垒,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社会调研,培育学生的多维能力和多元思维。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几个月、几年的事情,而是几十年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战略问题,关键是创新和人才。在创新方面,必须发动广大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构建战略性的深度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人才方面,要从根本上立足于本土培养,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学生多元道德、跨学科知识、多维能力、多元思维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构建高校和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师生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把大量的高级生产要素持续嵌入地方产业之中,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7.开放性制度体系提供保障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需要进行广泛地开放性合作,进行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整合,推动创新,实现发展,这需要全面进行改革开放,构建完善的开放性制度体系,为各市场行为主体塑造长期利益交汇点,鼓励、规范开放性战略合作,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形成网络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创新;另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新质生产力需要新生产关系的适应和促进,这同样需要进行开放性制度创新,改善、优化、升级传统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足够的制度空间。(长沙理工大学 唐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