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为尘满腹愁


 【品诗小语】

落花为尘满腹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品读

 

中条山客

 

【欣赏】

这是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的闺怨词,反映了兵荒马乱中的离恨别绪,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一唱三叹,词忧言深,意远境沉,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她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柔弱女子形象。

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孤身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赵明诚病故,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部分散失,作者孑然一身,连天烽火中飘泊在浙东,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语言简炼含蓄,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片侧重于外形,下片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下片着重书写内心感情,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作者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广为传诵。“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李清照用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把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今译】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却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哪!

 

202431日星期五,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