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法院:能动履职抓落实 “枫桥经验”新活力


 宁江区人民法院为探索解决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坚持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实现“将矛盾消除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上下一盘棋,能动履职抓落实,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阶段,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完善机制建设 优化便民服务
探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优化司法服务,坚持贯彻“最多跑一次”理念,方便群众诉讼,成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梳理审判工作流程,依托“审务e协同”平台的便利作用,组建审前、送达、庭审、审后、司法服务“五个中心”,满足当事人的多元化需求,畅通与审判团队的对接工作,在当事人与法官之间有效建立“连心桥”。
协同配合宁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选派法官轮值入驻综治中心开展案件调解工作,深化“矛盾联调”工作机制,促进案件实质化解;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效能,维护辖区内企业合法权益,将成效转化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实践,全年涉企司法确认案件共143件;组织开展诉前委托调解服务,即时立案、随即调解、及时排庭,将纠纷化解在诉前,2023年,办结诉前调解案件7655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7083件,诉前调解成功率92.5%。
融入基层治理 加强源头预防
充分发挥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的示范带头作用,梳理地区常见类型化案件,制作普法宣传课件,录制普法视频,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用法能力,累计开展诉源治理大讲堂活动5次。
源头设“点”,推行法院与社区、街道、村屯乡镇共建模式,为当事人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依托“法官进网格”活动,在辖区内各行政村开展调研、筛选、数据分析、征询意见等工作,对社区、村屯具体情况进行深度梳理和分析研判,打造“无诉讼示范村”和“无诉讼示范社区”。2023年,共创建3个“无诉讼示范社区”和5个“无诉讼示范村”。
持续加强与辖区其他街道、社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沟通联系,设立“法官工作室”和“诉源治理工作办公室”,根据“诉源治理工作问题台账”,法官定期或不定期“下沉”村屯、社区,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及时发出“法院预警”,向村委会发出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司法建议,推进类案源头治理,凝聚共识,促进多元参与,培育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创建更多“无诉讼示范村”和“无诉讼示范社区”,最终实现由化讼止争向无讼良讼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邻里矛盾激化 妥善化解纠纷
为当事人提供最便利的法律服务,加大源头化解力度,用心用情办理好每一个案件,是法官们共同的职业追求。
只因一个小小的柴火垛,年近七旬的李某一纸诉状将邻居战某告上了法庭。2023年3月初,被告战某将自家地里的苞米杆垛在了双方房子中间。李某担心柴火垛距离房子较近,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战某能将柴火垛移至别处,但战某执意不挪,经过村上负责联合村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调解后,隐患依然存在,无奈之下,李某将战某诉至法院。法官多次电话沟通未果。“走,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在现场,法官通过勘察弄清事实,安抚当事人激动的情绪,从法理和情理出发对双方进行耐心开导,向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战某将择期将柴火垛移至别处存放。至此,两位老人之间的纠纷案结事了人和止讼。
深入了解矛盾症结,将矛盾调解在群众家中,纠纷化解田间地头,用调解为群众解决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2023年,宁江法院调撤案件6103件,调撤率为53.59%。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诉源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宁江法院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结合乡土民情强化举措,让群众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最少精力在根儿上解决纠纷,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长效开展,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