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主义原理》学习体会


《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于1847年底—11月完成的共产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原理》指出,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是废除私有制,并阐明了废除私有制的途径。在回答能否用和平办法废除私有制问题时指出,共产主义者但愿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但是到处都受到强力压制的无产阶级如果最终被推向革命,它就不得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原理》还指出无产阶级不可能一下子废除私有制而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把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到人民手里,使私有制自行灭亡。以下是对《共产主义原理》中25个问答题目的学习体会
 
《原理》原文:“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第一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什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当然是公有制,即把私有财产转变为公共财产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条件。具体的讲,共产主义是关于取消个人财产占有权的学说。在私有制社会中无产阶级的利益受到资产阶级的严重侵害,无产阶级的劳动被廉价占用,劳动者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要将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占有权,使资产阶级不再能够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剥削压迫无产阶级。
从字面上解释,“共产主义”一词中的“共产”指的是大家共同的财产,即公共财产,“主义”指的是带有主张性质的学说和理论。由此而得出的“共产主义”一词的定义为:共产主义是关于将大家的财产聚集在一起,建立财产公有制,废除财产私有制的学说。从功能方面讲,共产主义是通过公有制的建立和私有制的废除来促进人类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学说。而解放无产阶级只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附带功能。从学说归类的角度讲,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什么是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因为它是通过变更社会制度这种政治措施来改变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理论。
公有制三种不同形式:1、生产资料公有制,2、生活资料公有制,3、劳动力公有制。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期,生产资料基本实现了公有制,很大一部分生活资料也实行公有制,比如个人住房、个人交通工具等等,只是劳动力仍然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但是通过“义务劳动制”的建立,也逐渐开始实行劳动力公有制。从物质资料角度讲,当时我国已经实现90%以上的共产主义。只要再往前迈一小步,共产主义在我国将得以全部实现,共产主义的优越性也将得以全部体现。
 
《原理》原文:“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
第二个问题的学习体会:“无产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任何社会都会有劳动阶级,那么在任何社会中都将存在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也将存在无产阶级。其实在共产主义社会只存在资产阶级,而不存在无产阶级,但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是全部社会公共财产的占有者,他们是占有社会全部财富的资产阶级。这一新概念的资产阶级同样需要经营社会的公共财产,社会公共财产同样需要通过获得利润来不断增值,因此,这一资产阶级同样需要进行“剥削”。但是这种剥削已经不再是人对人的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而是由全人类组成的“资产阶级”对大自然的“剥削”。其实这种剥削并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专利,而是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这种剥削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说占有经营资本的群体是资产阶级,那么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全体社会成员占有全部的经营资本,他们将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如果说由富人构成的群体是资产阶级,那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界限将很难划分;如果说有很多的私有财产没有用于市场经营,那么占有者可能是过去的资产阶级或未来的资产阶级,而不是现在的资产阶级;如果说剥削无产阶级的经营资本占有群体是资产阶级,那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不存在资产阶级;如果说为资产阶级创造财富的劳动阶级是无产阶级,那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不存在无产阶级。准确的定义应该是:无产阶级是为资产阶级创造财富的劳动阶级;资产阶级是通过剥削大自然和剥削无产阶级而扩大私有财产的资本经营群体。
 
《原理》原文:“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说,无产者不是一向就有的?答:是的,不是一向就有的。穷人和劳动阶级一向就有;并且劳动阶级通常都是贫穷的。但是,生活在上述条件下的这种穷人、这种工人,即无产者,并不是一向就有的,正如竞争并不一向是自由和不受限制的一样。
第三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过去的劳动者都是贫困的,不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区别。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劳动者富了起来,变成了资产阶级,于是也就产生了受资产阶级剥削的无产阶级。没有受资产阶级剥削的“穷人和劳动阶级”不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由资产阶级造就出来的。如果没有资产阶级来剥削无产阶级,那么再贫穷的劳动阶级也不是无产阶级。看来做无产阶级是比较荣幸的事情:它既有被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优势,又可以享受比贫困劳动者好的生活条件(比如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
在理论上只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而到了实践中就出现了贫农阶级、富农阶级、地主阶级、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阶级……等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过去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战争时期都出现了这一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在理论上考虑的不够周密,于是在实践中就出现了无产阶级打击一切有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由于这种错误的存在,使大部分人,尤其是有工作能力的人(被打击的都是有工作能力的人)对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了极大的误解,最终导致共产主义事业的全面失败。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严重后果是大家都充分领教过的。过去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什么?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其实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公有制、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灭社会中的各种弊端,而并非单纯的搞阶级斗争和制造暴力事件。“文化大革命”就是违背这一规律而导致的全面失败的。如果“文化大革命”搞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国民经济建设,那么其结果将一定不是生产力的倒退,而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因此,广大民众,甚至是一些持资本主义观点的人都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另眼看待。搞阶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为了夺取生产资料占有权和经营权,为了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既然无产阶级已经夺取了政权(无论它的行为是否合理,无论是否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共产主义),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搞暴动了。夺取政权和生产资料占有权只是共产主义革命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国民经济,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实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并不一定非要划分阶级、制造阶级矛盾和开展阶级斗争。既然共产主义理论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而且人类又需要社会的发展,那么又有谁会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呢?
如果从某一阶级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共产主义,那么本身它就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因为社会是全体成员的,而不只是某一阶级的,它即不是资产阶级的,同样也不单纯的无产阶级的,因此,无论那一阶级想独占它都是不可能的,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历史上大量的阶级斗争的结果都是广大民众受害,其最终结果也不过只是改朝换代而已。在现实社会中阶级依然存在,同样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共产主义的真理应该是大家共同生存的真理,而不应该是一部分人消灭另一部分人或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真理。阶级斗争应该停止了,资产阶级应该和无产阶级和平谈判,寻找一种共同发展的办法。其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直都在进行着合作,只是这种合作无产阶级认为不合理,而资产阶级认为合理而已。资产阶级认为是他们养活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则认为是他们养活了资产阶级,实际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离开谁都话不了。不要指望那一个阶级可以独立地生存,不要指望那一个阶级可以彻底消灭另一个阶级。如果真的是某一个阶级彻底地消灭了另一个阶级,那么也就等于是同时消灭了他们自己。从实际情况来看,阶级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分工,至于在各个阶级之间的非合理性交易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交易秩序来进行控制的,比如禁止物价波动就可以有效地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放开物价就会损害无产阶级利益等等。
占有了生产资料就不是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就没有控制阶级的权利,因此,无产阶级也不是愿意做无产阶级的,而是愿意做资产阶级的。做无产阶级是出于无奈,夺取了资产阶级掌的政权的目的就是它自己要做资产阶级,并且重新统治由它造就出来的新无产阶级。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阶级斗争结果都是如此:无产阶级生存艰难——武装斗争——打倒资产阶级——自己变成新的资产阶级——重新残暴统治无产阶级——导致新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因为社会中的一切财产都是大家共同所有,而不是属那一个阶级私自所有。其实,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非只有划分阶级这一种单一的方法,况且单一利用划分阶级的方法来揭示资本主义的弊端存在着难也解决的理论问题。从阶级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会引起更多矛盾,对人们造成更大的危害。共产主义革命应该是建立完善制度的革命,而不应该是制造混乱的革命,不应该是打击社会中大部分劳动能手的革命。
 
《原理》原文:“第四个问题: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答: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业革命是由蒸汽机、各种纺纱机、机械织布机和一系列其他机械装备的发明而引起的。这些价钱很贵、因而只有大资本家才买得起的机器,改变了以前的整个生产方式,挤掉了原来的工人。这是因为机器生产的商品要比工人用不完善的纺车和织布机生产的又便宜又好。这样一来,这些机器就使工业全部落到大资本家手里,并且使工人仅有的一点薄产(工具、织布机等)变得一钱不值,于是资本家很快就占有了一切,而工人却一无所有了。从此,在衣料生产方面就实行了工厂制度。机器和工厂制度一经采用,这一制度很快就推行到所有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印花业、印书业、制陶业和金属品制造业等部门。工人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于是,从前完成整件工作的工人,现在只做这件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分工可以使产品生产得更快,因而也更便宜。分工把每个工人的活动变成一种非常简单的、老一套的机械操作,这种操作利用机器不但能够做得同样出色,甚至还要好得多。因此,所有这些工业部门都像纺纱和织布业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全都受到了蒸汽动力、机器和工厂制度的支配。这样一来,这些工业部门同时业就全都落到了大资本家的手里,工人也就失掉了最后的一点独立性。除了原来意义上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也渐渐受到工厂制度的支配,因为这里的大资本家也在通过建立可以大量节省开支和实行细致分工的大作坊,不断挤掉小师傅。结果,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文明国家里,几乎所有劳动部门都照工厂方式进行经营了,在所有劳动部门,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几乎都被工业挤掉了。于是从前的中间等级,特别是小手工业师傅日益破产,工人原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这两个阶级就是:
一、大资本家阶级,他们在所有文明国家里现在已经几乎独占了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原料和工具(机器、工厂)。这就是资产者阶级或资产阶级。
二、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这个阶级叫作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
第四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资本的高度集中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本条件,无论修建铁路还是修建机场,都需要资本的高度集中。人类社会的生存生产效率是怎么提高的?是由个体劳动转变为集体劳动的原因。而这种转变正是首先由资本家们来完成的,资本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过去的生产资料是由资本家进行管理的,目前的生产资料同样是由资本家来进行管理的,只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资本家不再拥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已,其它方面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仍然要由资本家来进行管理,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仍然需要管理,需要不断的扩大规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本家。当然,共产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是经营公共财产的资本家,而不是经营私有财产的资本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私人资本家进行管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公共生产资料由公共资本家来进行管理。总之,无论是个人私有资本还是社会公共资本,它们都需要资本家来进行管理,而不是由不懂得经营管理是“外行”来进行管理。没有资本家就没有人类的工业革命,没有资本家就没有现代的工业发展,没有资本家就没有社会中用来培养各种资本家的各类经济管理学院。当然,没有工人阶级也就不存在目前的一切劳动产品,人类也就根本不能在自然界中进行生存。工人阶级是伟大的阶级,农民阶级、军人阶级、干部阶级、大资本家阶级、知识分子阶级、学生阶级等等同样是伟大的阶级。
大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在人员数量上的对比也是非常悬殊的,可以说不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数量的对比,而是领导者与群众之间数量的对比。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大幅度减化了工人的劳动难度,劳动者的工作也简单容易的多了。同时,在大资本家的企业中有大量的工人就业,化解了大部分劳动者“下海”的风险。由于大资本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因此其雇佣工人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在大资本家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的生活收入,有很多会高于“自谋职业者”。这也是资本家不承认剥削工人的主要理由。事实上,大资本家从来就没有完全吃掉小资本家。大资本家在市场中有他的竞争优势,也有他的竞争劣势,小资本家同样如此。在竞争中失败的大资本家变成了中资本家和小资本家,在竞争中成功的小资本家逐渐变成了中资本家和大资本家。在目前社会中,如果说能够增值的财产就是资本,而占有这资本的就是资本家,那么凡是有储蓄存款的(有利息收入)和投资股票市场的人也就都可以视其为资本家,或者这些人具备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也有存款,也投资股票)的双重身份,构成新一代的复合阶级。
 
《原理》原文:“第五个问题:无产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把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答:劳动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它的价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也是由同样的规律决定的。正像我们下面将看到的,在大工业或自由竞争的统治下,情形都一样,商品的价格平均总是和这种商品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的价格也是和劳动的生产费用相等的。而劳动的生产费用正好是使工人能够维持他们的劳动能力并使工人阶级不致灭绝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工人的劳动所得不会比为了这一目的所必需的更多。因此,劳动的价格或工资将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额。但是,因为买卖有时清淡有时兴旺,工人的所得也就有多有少,正像厂主出卖商品所得有多有少一样。如果把旺季和淡季平均起来,厂主出卖商品所得既不多于他的生产费用,也不少于他的生产费用,同样,工人平均所得也是既不会多于这个最低额,也不会少于这个最低额。大工业越是在所有劳动部门占统治地位,工资的这一经济规律体现得就越充分。
第五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劳动力的生产费用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吃燕窝可以增强体力,吃鸡蛋同样可以增强体力,两者的效果不会相差很多,而两者的成本确有着天壤之别。另外,劳动者的身体及知识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体质好的劳动者消费少,劳动力产出多;体质弱的劳动者消费多,劳动力产出少;知识丰富的劳动者付出的劳动质量高,但消费不一定就很高。任何资本家都不会根据劳动者的劳动力产出成本来支付工资,他们只能根据劳动力付出的多少和其质量的好坏来支付劳动者工资。从整体角度讲,劳动力价格的变化主要受以下两种因素的影响:1、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经济越发达,其劳动力的平均价格就越高,否则相反;2、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就业率高,劳动力价格就高,否则相反。这与商品市场具有同样的价值规律。从商品交易的角度讲,将劳动力视为商品减化了一个交易过程:劳动者租用企业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企业全部收购劳动者的产品——企业将产品加价后投放市场——劳动者从市场中回购自己的产品。在整个的市场活动中,始终都贯穿着实物的商品交易。社会中所有活动都不能脱离实物商品而独立存在,劳动力只有转化为实物的商品,才能最终体现其真实的价值。
 
《原理》原文:“第六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前,有过什么样的劳动阶级?答: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劳动阶级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劳动阶级在同有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劳动者是主人的奴隶。直到今天在许多落后国家甚至美国南部他们还是这种奴隶。在中世纪,劳动者是土地占有者贵族的农奴,直到今天在匈牙利、波兰和俄国他们还是这种农奴。此外,在中世纪,直到工业革命前,城市里还有在小资产阶级师傅那里做工的手工业帮工,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也渐渐出现了受较大的资本家雇用的工场手工业工人。
第六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什么是劳动?从广义角度讲,劳动指人类在其思维支配下的活动,而不是本能的活动。劳动又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谓脑力劳动,就是在其意识的支配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所谓体力劳动,就是在思维控制下的身体运动。从狭义角度讲,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现代词典中的定义)。《原理》中劳动指的是狭义劳动的范畴。
劳动力:不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也不是指人的劳动效果,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如果说劳动力是商品,那么就等于是把人当作商品。在目前社会中,劳动效果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劳动力基本上不用于商品交易。只有在奴隶社会,劳动力才会被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
劳动者:广义上指从事劳动的人,狭义上指通过劳动来维持生活的人。从“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角度讲,劳动者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1、无产阶级劳动者:通过向有产阶级出卖劳动来创造财富;2、有产阶级劳动者:通过经营资本来创造财富3、统治阶级劳动者:通过管理国家来创造财富。人类社会的物质或精神财富是由各种不同分工的劳动所共同创造的,而不是那一种单一的劳动所独立创造的。比如:没有资本家或政府财富的高度聚集,就不能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政府对社会的行政管理,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的极度混乱,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也就难以顺利进行;没有工人、农民等直接接触劳动产品的劳动者,就不会有新的劳动产品产生。
劳动阶级:广义指从事劳动的所有阶层,狭义指单一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阶层,即《原理》中所指的劳动阶层。
无产阶级:确切的讲,他是通过向有产阶级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直接接触劳动产品的劳动阶级。从目前来看,这种劳动者应该是在个人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但是,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政府开办的企业中出事劳动的工人是否是无产阶级劳动者?从实际工人的劳动收入上看,在政府企业劳动与在个人企业劳动的收入没有本质的差别,有的可能在国家企业中劳动的职工收入高,有的可能在个人企业中劳动的职工收入高。如果说在私人企业中从事直接商品生产的职工是无产阶级,而在国营或集体企业中从事直接商品生产的职工不是无产阶级,那么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角度看,前者与后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被划分为两种不同的阶级;如果说在私人企业和在国营企业中从事直接商品生产的职工都是无产阶级,那么与其无产阶级相对存在的资产阶级自然就变成了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结论:代表政府的统治阶级变成了最大的资产阶级。
 
《原理》原文:“第七个问题:无产者和奴隶有什么区别? 答:奴隶一次就被完全卖掉了。无产者必须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地出卖自己。单个的奴隶是某一个主人的财产,由于他与主人利害攸关,他的生活不管怎样坏,总还是有保障的。单个的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者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才能卖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对整个无产者阶级来说,这种生活才是有保障的。奴隶处在竞争之外,无产者处在竞争之中,并且亲身感受到竞争的一切波动。奴隶被看作物,不被看作市民社会的成员。无产者被承认是人,是市民社会的成员。因此奴隶能够比无产者生活得好些,但无产者属于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处于比奴隶更高的阶段。在所有的私有制关系中,只要废除奴隶制关系,奴隶就能解放自己,并由此而成为无产者;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七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奴隶与无产者之间的区别是劳动方式的区别。无产者是自由劳动,他们愿意去劳动就去劳动,愿意付出多少劳动就付出多少劳动,愿意去资本家的企业劳动就与资本家进行协商,愿意从事个体劳动就去从事个体劳动。而奴隶是奴役劳动,他们只能按照奴隶主的要求去进行劳动,其他别无选择。与奴隶相比,无产者具有多种方式的劳动选择,而奴隶则只有单一方式的劳动选择。奴隶与奴隶主之间不存在出卖劳动的问题,奴隶的一切劳动都是属于奴隶主所有的,只有奴隶主之间才存在把奴隶作为商品的交易。无产者虽然没有财产或只有和很少的财产,但他们的独立的财产所有者,而奴隶则不是独立的财产所有者,他们的一切都是奴隶主的。奴隶的劳动是已经被占有的劳动,他们劳动的主人是奴隶主,而劳动者的劳动可以用来自由交易,他们是自己劳动的主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是财产,那么无产者就不是纯粹的无产者,而是劳动这一宝贵财产的私自占有者。从这一角度讲,只有奴隶才是纯粹的无产者,而这种纯粹的无产者在目前社会中几乎是不存在了。
如果说奴隶的生活好于无产者,那么奴隶们就不会为获得自由而去拼死斗争了。“在所有的私有制关系中,只要废除奴隶制关系,奴隶就能解放自己……” 这充分说明奴隶的生活落后于私有者。单纯从日常生活角度讲,无产者不会绝对的优越于奴隶,即生活和好的奴隶会优越于生活差的无产者,但是,生活好的无产者会比生活好的奴隶优越得多。更重要的是,奴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都是没有自由的,而无产者则拥有这两方面的自由:他们即有争取加入统治阶级的自由,同时也有大量聚集个人私有财产自由和加入资产阶级的自由。无产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成功者需要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来争取,而奴隶则根本不具备这种发展机会。虽然大部分无产者都没有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其原因是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成功机会极小,而表示无产者不去努力争取,但他们毕竟拥有奋斗的机会。每个无产者都不是主动去做无产者的,他们是因为在商品经济中没有聚集财富的能力和条件才变成无产阶级的,谁都不愿意自己在社会中充当无产阶级的角色。
“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针对目前理论界对“公有制”概念的错误认识来讲,这是《原理》中最为关键的论述,它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所要废除的是“一切私有制”而并非单一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共产主义者所要建立的是全部财产公有制,而并非某一种财产或某一部分财产的公有制。“一切私有制”里面即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同时也包括生活资料私有制,而并非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之所以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大幅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没有将无产阶级劳动者真正彻底的解放出来。
 
《原理》原文:“第八个问题:无产者和农奴有什么区别?答:农奴占有并使用一种生产工具,即一块土地,为此他要交出自己的一部份收益或者服一定的劳役。无产者用别人的生产工具为这个别人做工,从而得到一部份收益。农奴是交出,无产者是得到。农奴生活有保障,无产者生活无保障。农奴处在竞争之外,无产者处在竞争之中。农奴可以通过各种道路获得解放:或者是逃到城市里去做手工业者;或者是交钱给地主代替劳役和产品,从而成为自由的佃农;或者是把他们的封建主赶走,自己变成财产所有者。总之,农奴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加入有产阶级的队伍并进入竞争领域而获得解放。
第八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人民公社的成立已经消灭了农奴制度,建立起从未有过的崭新的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劳动制度。但是,公有制更需要产品经济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仍然利用商品经济的管理模式,不消灭商品经济的管理模式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民公社消灭了生产资料——土地私有制,但是并没有消灭劳动力私有制,因此劳动力和劳动工具仍旧不能进行一致的利益结合,不能构成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目前的宣传是提倡竞争,而不是消灭竞争;目前的经济政策是扩大阶级差别,而不是消灭阶级差别;目前的改革是加强私有制的改革,而不是消灭私有制的改革。这与共产主义原理是相违背的。好象只有通过竞争、扩大阶级差别和扩大私有制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才能促进科学进步,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其实恰恰相反。“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才能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发挥出来,才能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为人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况且,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如何调动劳动积极性,而是如何利用现有的“下岗”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这些“下岗”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已经被市场这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改造压制很久了。
 
《原理》原文:“第九个问题:无产者和手工业者有什么区别?第十个问题:无产者和工场手工业工人有什么区别?答: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工场手工业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这一切,无产者都没有。工场手工业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农村,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无产者通常生活在大城市,和雇主只有金钱关系。大工业使工场手工业工人脱离了宗法关系,他们失去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因此而变成无产者。
第九个、第十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这里所说的无产者,指的是给生产资料占有者打工的劳动者,而不是用自己所占有的生产工具维持生活的劳动者。因此说,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和“工场手工业工人”都不是无产者。由此可以看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区别无产者和非无产者的基本界限。在大城市中,经济发展实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手工业者和工场手工业者个人的生产资料都被大企业所吞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失去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和工场手工业者自然都变成了无产者。
 
《原理》原文:“第十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答:第一,由于在世界各国机器劳动不断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所有那些迄今或多或少置身于历史发展之外、工业迄今建立在工场手工业基础上的半野蛮国家,随之也就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工人置于死地。因此,那些几千年来没有进步的国家,例如印度,都已经进行了完全的革命,甚至中国现在也正走向革命。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因此,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获得解放,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一切国家的革命,这种革命迟早会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
“第二,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过程的地方,资产阶级都取得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专制王朝。资产阶级废除了长子继承权或出卖领地的禁令,取消了贵族的一切特权,这样便消灭了特权贵族、土地贵族的势力。资产阶级取消了所有行会,废除了手工业者的一切特权,这样便摧毁了行会师傅的势力。资产阶级用自由竞争来代替它们;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什么也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只是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才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从而资本家,资产者成为社会上的第一阶级。但是,自由竞争在大工业发展初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大工业才能成长起来。资产阶级这样消灭了贵族和行会师傅的社会势力以后,也就消灭了他们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在社会上上升为第一阶级以后,它也就在政治上宣布自己是第一阶级。它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做到这一点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的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欧洲各国采取立宪君主制的形式。在这种立宪君主制的国家里,只有拥有一定资本的人即资产者,才有选举权。这些资产者选民选出议员,而这些资产者议员可以运用拒绝纳税的权利,选出资产者政府。
“第三,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资产者越发财,无产者的人数也就越多。因为只有资本才能使无产者找到工作,而资本只有在使用劳动的时候才能增加,所以无产阶级的增加和资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同时,工业革命使资产者和无产者都集中在最有利于发展工业的大城市里,广大群众聚集在一个地方,使无产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其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随着挤掉手工劳动的新机器的不断发明,大工业把工资压得越来越低,把它压到上面说过的最低额,因而无产阶级的处境也就越来越不堪忍受了。这样,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
第十一个问题的学习体会:首先产生的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认清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被资产阶级剥削的社会地位,进而激起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于私有制实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因此在私有制社会中越是凶残狠毒的掠食者,他们就越是能够猎取更多的财富。虽然劳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他们没有保护自己权益的社会制度,因此他们所创造的财富被剥削和掠夺者强行霸占了。由于私有制的游戏规则偏向于掠夺者,而不是充分保护劳动人民的财产权益,因此也就使掠夺者变成了社会大部分财富的占有者。没有创造财富而占有财富,那么自然是侵占了他人的财富,自然是一种经济犯罪行为。但是,这种经济犯罪行为却受到私有制的保护,这就使地主、资本家肆意妄为,疯狂掠夺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进而也就在地主、资本家与劳动人民之间极其巨大的贫富差别。无产阶级认识到这种贫富差别的存在不是由于劳动付出多少而形成的,而是因为剥削和霸占所形成的,因此要回自己创造的财富和推翻私有制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
 
《原理》原文:“第十二个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答:大工业创造了像蒸汽机和其他机器那样的手段,使工业生产在短时间内用不多的费用便能无限地增加起来。由于生产变得这样容易,这种大工业必然产生的自由竞争很快就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大批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到来了。工厂只好关门,厂主破产,工人挨饿。到处出现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过了一段时间,过剩的产品卖光了,工厂重新开工,工资提高,生意也渐渐地比以往更好起来。但这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很快又会生产出过多的商品,新的危机又会到来,这种新危机的过程和前次危机完全相同。因此,从本世纪初以来,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这样的危机几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每一次它都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现存制度造成极大的危险。
第十二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这里主要阐述了工业高度发达之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说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其实,所有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了市场购买力。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在盈利情况下是大于它投放市场购买力价值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市场购买力的供求差额。见公式:
产值-成本=利润
因为:市场商品供给-市场购买力供给=市场供求差额
又为:产值=企业的市场商品投放总值
再因:成本=企业的市场购买力投放投放总值
所以:产值-成本=市场供求差额
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市场供求平衡为目的的,因此也就导致了巨大市场供求差额的出现。当这一差额达到一定比例,不能满足企业购买力需求之后,企业经营就会出现严重的商品积压,造成企业总体上的亏损,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当企业大量倒闭之后,商品产量大幅度下降,与购买力差额的比例逐渐缩小,因此新一轮的扩大生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也就是所说的经济危机的周期属性。
 
《原理》原文:“第十三个问题: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答:第一,虽然大工业在它的发展初期自己创造了自由竞争,但是现在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由竞争的范围。竞争和个人经营工业生产已经变成大工业的枷锁,大工业必须粉碎它,而且一定会粉碎它。大工业只要还在现今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就只能通过每七年出现一次的普遍混乱来维持,每次混乱对全部文明都是一种威胁,它不但把无产者抛入贫困的深渊,而且也使许多资产者破产。因此,或者必须完全放弃大工业本身(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或者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
  “第二,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中造成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大工业的那种特性,在另一种社会组织中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灾难性的波动的因素。  
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
  “ (1)从现在起,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於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
“ (2)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第三十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自由竞争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在丛林法则下,资本家拼尽全力去争夺市场购买力,将自己竞争对手的购买力抢夺到自己的手中,导致竞争对手破产倒闭。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导致大批弱小企业被吞并,逐渐形成行业垄断。但是,即使实现了行业垄断,其购买力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地循环发生。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公有制+劳动力公有制)。在共产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为社会公共之商品,可以充分满足公共民众的消费需求,商品供给多余的部分将作为社会的公共积累而收入国家仓库。这样,生产将直接面对消费,不受市场购买力的限制,私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复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将不复存在,企业生产力将得到全部释放,民众的消费需求将得到最公平合理的满足,国民经济将得到持续快速的增长。
 
《原理》原文:“第十四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答: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样,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将消灭竞争,而代之以联合。因为个人经营工业的必然结果是私有制,竞争不过是单个私有者经营工业的一种方式,所以私有制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和竞争是分不开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
第十四个问题的学习体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就是完全的财产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质量公有制+劳动力公有制。在这种制度下,由于个人利益的完全统一,不再有利益对立现象的存在,因此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大部分弊端都将被彻底根除,“黄赌毒”、贪污腐败将不复存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文明。这种新的社会制度真的会有这么好吗?当然是有的!只要人类选择了共产主义,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无限惊喜!
 
《原理》原文:“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答: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本身就是这样产生的。私有制不是一向就有的;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一种工场手工业那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超越了当时封建和行会所有制的范围,于是这种已经超越旧的所有制关系的工场手工业便产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对于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来说,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会制度。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至于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生产的发展阶段。在依赖农业的中世纪,是领主和农奴;在中世纪后期的城市里,是行会师傅、帮工和短工;在17世纪是工场手工业主和工场手工业工人;在19世纪是大工厂主和无产者。非常明显,在这以前,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私有制成为这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障碍。但是现在,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这些生产力的手段;第二,生产力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变成无产者,资产者的财富越增加,无产者的境遇就越悲惨和难以忍受;第三,这种强大的、容易增长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私有制和资产者远远不能驾驭的程度,以致经常引起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荡。只有这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十五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在有私有制存在的地方,废除私有制应该是都有可能的。既然能够建立私有制,那么就可以废除私有制。私有制是维护个人或家庭私有财产权益的强制性法律条文。私有制允许个人占有任何数量的私有财产,并通过法律来保护其私有财产的占有权。私有制的法律不仅保护个人私有财产,而且保护私有制的合法性存在。所谓废除私有制,就是废除维护私有财产权益的法律条文,建立维护社会公共财产权益的法律条文。私有制是由法律进行保护的,没有法律的和国家政策的保护,私有制将难以存在。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没有私有财产的存在,私有制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家庭财产是私有财产,但是对于家庭成员来讲,它就是家庭成员的公共财产。因此说,认定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标准是根据认定范围来进行决定的。从一个公有制企业的角度来讲,对内它是全体职工的公共财产,而对外来讲,这个独立经营核算的法人企业就是一个私有制的资产单位。因此说,废除私有制也是有范围之区分的。废除什么范围的私有制?这也是一个需要明确区分的问题。
 
  《原理》原文:“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共产主义者很清楚,任何密谋都不但无益,甚至有害。他们很清楚,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但他们也看到,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用行动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来捍卫它一样。
第十六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其实,用法律办法仍然可以废除私有制,即通过建立个人财产保护法来禁止剥削现象的发生。在私有制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削并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剥削广大劳动者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唯一因素,没有劳动的存在,劳动产品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却占有了社会中大量的财富,这些被强行占有的财富,必然是剥削所得,必然是侵占他人财产所得,必然是犯罪所得。如果能够通过建立维护劳动者财产利益的法律,实行全部的按劳分配,消灭“按资分配”的剥削制度,消灭任何形式的剥削现象,那么企业生产资料就可以回归为社会公共所,私有制也就可以彻底废除了。其实,我国建国30年的时候,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建立完成,已经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问题已经通过武装革命的方式得到解决。
 
《原理》原文:“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第十七个问题的学习体会:所谓私有制,就是维护个人产权的社会经济制度。所谓废除私有制,就是废除维护个人财产的社会制度。废除私有制首先要从废除剥削制度开始,废除剥削制度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而这一点在我国建国中期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一部分生活资料公有制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比如个人住房公有制,个人交通工具公有制等等。在军队中,生活资料公共所有的比例就更高了,基本上实行了全部生活资料公有制。如果之后再完成全部生活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公有制,实行全部生活用品的按需分配,那么商品和货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社会机构将因此而大大简化,大量的劳动力将从非生产行业转入生产行业,社会生产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原理》原文:“第十八个问题:这个革命的发展过程将是怎样的?答: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也许还需要第二次斗争,但是,这次斗争只能以无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么,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毫无用处。这些作为现存关系的必然结果现在已经产生出来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自然,所有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实行起来,但是它们将一个跟着一个实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家的生产力大大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第十八个问题的学习体会:恩格斯所说的革命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有些又恢复了旧制度的存在模式。因此,进一步的过程应该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
1、成立专职的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2、颁布物价保护法,依法稳定物价。
3、发行大面值特种货币,彻底解决社会中的各种债务问题。
4、设置国家仓库,扩大物资积累。
5、停止股票发行,限制私有资本。
6、停止私人营业执照的发放,限制私有资本扩张。
7、收购私企股份,扩大国有资产。
8、组建国有农业集团公司,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9、压缩金融机构规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10、扩大政府管理权力,全面管理社会经济。
11、建立劳动量价值单位,准确统计财富数量。
12、收购房屋产权,扩大国有资产。
13、建立社区服务公司,取缔小区物业公司。
14、增加社会积累环节,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15、扩大医疗福利,保障民众健康。
16、扩大教育福利,普及全民教育。
17、扩大养老福利,享受晚年幸福。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只要不断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共产主义制度将很快得到建立。从这一角度讲,人民利益就是共产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不仅是对资本私有者的革命,也是对广大劳动者的一次重大革命。但是,无论对资本所有者,还是劳动力所有者,都是极其有利的。资本所有者再也不用担心经营风险,劳动力所有者再也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资本所有者为社会贡献了资本,劳动者为社会贡献了劳动力,这样才使分工合作达到了最高境界。无产阶级革命不仅是针对地主资本家的,也是针对自己劳动力私有观念的一场反传统革命。实现共产主义要突破很多人类的传统观念和思想的禁区,以目前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很难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但是,只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必然被全体人民所共同接受。
 
《原理》原文:“第十九个问题: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答:不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此外,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
第十九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各个不同国家分别进行的。列宁在革命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转变。十月革命为世界其他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推动共产党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
在苏联的帮助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等在二战结束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亚洲的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国二战后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就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原理》原文:“第二十个问题: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答: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危机将终止。扩大的生产在现今的社会制度下引起生产过剩,并且是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到那个时候,这种生产就会显得十分不够,还必须大大扩大。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这种生产过剩将是新的进步的条件和刺激,它将实现这种进步,而不会像过去那样总是因此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现在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这样一来,社会将生产出足够的产品,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因此,社会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相互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这种划分不仅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的社会制度互不相容的。阶级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现在这种分工将完全消失,因为要把工业和农业生产提高到上面说过的水平,单靠机械和化学的辅助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相应地发展使用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当上个世纪的农民和工场手工业工人被卷入大工业的时候,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人,同样,由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共同经营生产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的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就是现在的工业也越来越不能使用这样的人了。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因此,现在已被机器破坏了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将完全消失。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灭。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为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手段。
“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是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一点现在人们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
“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阶级,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第二十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废除私有制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统一,商品经济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商业以及金融业将不复存在,这些被单纯消耗的非生产机构所占用的全部人力和物力将全部投入到生产行业,社会生产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由于生产不再面对购买力需求,而是面向人民的真实消费需求,因此生产力将具有无限的扩展空间。废除私有制之后,人们的劳动目标将得到统一。在为共同目标工作的社会中,必然培养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优秀品德。废除私有制之后,社会分工依然存在,只是人们大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工作。废除私有制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将不复存在,它们将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阶级——共产阶级。
 
《原理》原文:“第二十一个问题: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对家庭将产生什么影响?答: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由于这种社会制度将废除私有制并将由社会教育儿童,从而将消灭现代婚姻的两种基础,即私有制所产生的妻子依赖丈夫、孩子依赖父母。这也是对道貌岸然的市侩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号叫的回答。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
第二十一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以金钱为一切行动目标的私有制社会中,家庭婚姻大多染上了金钱色彩,使家庭成员之间为争夺财产而严重破坏了亲情关系。另外,大量因家庭财产争夺而提起的法律诉讼案件,导致司法机关工作量的极具增加,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之后,家庭私有财产归社会公共所有,个人的生活消费全部出自于社会公共财产,这样家庭成员也就不再有争夺财产的现象,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将得到大幅度改善,社会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也将随之大大减轻。另外,共产主义公有制是财产和劳动力公有制,而并非公妻制。所谓公妻制,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代言人诽谤共产主义制度的无理取闹的荒谬言词而已。
 
《原理》原文:“第二十二个问题:共产主义组织将怎样对待现有的民族?----保留原案。”
第二十二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出台了大量保护民族利益的政策,使国家中的所有民族都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原理》原文:“第二十三个问题:共产主义组织将怎样对待现有的宗教?----保留原案。”
第二十三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建国初期,并没有对宗教进行控制,进而导致各种邪教的出现,对人们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自从伟人发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在全国范围破除了封建迷信,将迷惑人们大众的封建宗教进行取缔,保护了人们群主生命财产的安全,并且能够使人们以健康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人生。
 
《原理》原文:“第二十四个问题: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什么区别? 答:所谓社会主义者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这种社会已被大工业、世界贸易和由它们造成的资产阶级社会所消灭,并且每天还在消灭。这一类社会主义者从现今社会的弊病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应该恢复封建和宗法社会,因为它没有这种种弊病。他们的所有建议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这一目的。共产主义者随时都要坚决同这类反动的社会主义者作斗争,尽管他们假惺惺地表示同情无产阶级的苦难并为此而洒出热泪。因为:”
“ (1)他们追求一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2)他们企图恢复贵族、行会师傅、工场手工业主以及和他们相联系的专制君主或封建君主、官吏、士兵和僧侣的统治,他们想恢复的这种社会固然没有现今社会的各种弊病,但至少会带来同样多的其他弊病,而且它根本不可能展现通过共产主义组织来解放被压迫工人的任何前景;”
“ (3)当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和共产主义的阶级的时候,这些社会主义者总要暴露出他们的真实意图。那时他们马上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无产者。”
“第二类是现今社会的拥护者,现今社会必然产生的弊病,使他们为这个社会的存在担心。因此,他们力图保持现今社会,不过要消除和它联系在一起的弊病。为此,一些人提出了种种简单的慈善办法,另一些人则提出了规模庞大的改革计划,这些计划在改组社会的借口下企图保存现今社会的基础,从而保存现今社会本身。共产主义者也必须同这些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作不懈的斗争,因为他们的活动有利于共产主义者的敌人,他们所维护的社会正是共产主义者所要推翻的社会。”
“最后,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和共产主义者同道,他们希望实现问题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们不是把这些措施当作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而是当作足以消除贫困和现今社会的弊病的措施。这些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或者是还不够了解本阶级解放条件的无产者,或者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个阶级直到争得民主和实行由此产生的社会主义措施为止,在许多方面都和无产者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共产主义者在行动的时候,只要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不为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效劳和不攻击共产主义者,就应当和这些社会主义者达成协议,这时尽可能和他们采取共同的政策。当然,共同行动并不排除讨论存在于他们和共产主义者间的分歧意见。”
第二十四个问题的学习体会:从恩格斯的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共产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共产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有着本质区别,而不像主流媒体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理论中,有过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但是没有见过有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说法。将共产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混为一谈,将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混为一谈,这就是如今理论的荒谬之所在。共产党搞社会主义,这本身就是一件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如果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者也就是共产主义者的前身。但事实上恩格斯所说的那三种社会主义者,他们不过是维持旧社会制度的保守主义者而已。其实,我国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初级阶段的建立,只是在说法不准确而已。
《原理》原文:“第二十五个问题:共产主义者怎样对待现有的其他政党?答: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共产主义者和各民主主义政党暂时还有共同的利益,并且民主主义者在他们现在到处坚持的社会主义措施中越接近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说,他们越明确地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越依靠无产阶级,这种共同的利益就越多。例如在英国,由工人组成的宪章派就要比民主主义小资产者或所谓激进派在极大程度上更接近共产主义者。
  “在实行民主宪法的美国,共产主义者必须支持愿意用这个宪法去反对资产阶级、并利用它来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政党,即全国土地改革派。”
  “在瑞士是激进派,虽然他们本身是个成分极其复杂的政党,但他们是共产主义者能够打交道的唯一政党,其中瓦特州和日内瓦州的激进派又是最进步的。”
“最后,在德国,资产阶级和专制君主制之间的决战还在后面。但是,共产主义者不能指望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以前就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所以共产主义者为了本身的利益必须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以便尽快地再把它推翻。因此,在自由派资产阶级同政府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始终应当支持自由派资产阶级,只是应当注意,不要跟着资产者自我欺骗,不要听信他们关于资产阶级的胜利给无产阶级带来良好结果的花言巧语。共产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胜利中得到的好处只能是:”
“ (1)得到各种让步,使共产主义者易于捍卫、讨论和传播自己的原则,从而使无产阶级易于联合成一个紧密团结的、准备战斗的和有组织的阶级;”
“ (2)使他们确信,从专制政府垮台的那一天起,就轮到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斗争了。从这一天起,共产主义者在这里所采取的党的政策,将和在资产阶级现在已占统治地位的那些国家里所采取的政策一样。”
“ (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30-247页 ) ”
第二十五个问题的学习体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实行多党制,但是以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其他政党为政治协商的辅助性政党。这种党与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在目前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并已经解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通过所谓的民主选举,共产党已经被其他政党所取代,使其变成了在野党。对于目前而言,共产主义者似乎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社会主义者,甚至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共产主义者与其他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变成了无稽之谈。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至今已经诞生177年了,但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进展仍然不如人意。虽然自从苏联的10月革命之后,共产主义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但是自从苏联解体和改制之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一落千丈,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所剩无几。我国目前虽然还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公有制经济的占比已经大大缩小,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元素已经逐渐消失。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也是受帝国主义大国数十年的经济打压,艰难地维持着纯正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难道是共产主义理论过时了吗?当然不是。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目前人类距离先进的共产主义理论越来越遥远了。我国经济之所以发展的比较迅速,绝对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参杂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成分,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成分在发挥作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其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已经充分证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成分不不足以起到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因此说,共产主义理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人类社会能够全面采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运行模式,那么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将是超乎想象的,人类社会必然进入一个和平共处、高度文明和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20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