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大渡口石盘村:银湖院后虎耳草,金石宫前龙眼花


  「乡村记忆」大渡口石盘村:银湖院后虎耳草,金石宫前龙眼花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石盘村的蒲葵和龙眼。2月12日来大渡口区石盘村考察,江边老成渝铁路还在发挥货运运输,江边步道虽然用丝网围起,但庭院、行道旁,蒲葵、龙眼郁郁葱葱,一派热带风情,真可谓:银湖院后虎耳草,金石宫前龙眼花。

  石盘村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东部,辖区面积3.28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896户,1799人,其中农村户口户数360户,农转非户数536户,农业人口816人,农转非人口983人。党员46人。区域位置优越,南临长江,北靠金鳌山,与巴南区、江津区隔江相望。交通便利,大渡口滨江路穿越而过,公交235路直通石盘村。

  石盘村得名于村内江边存有的一片大石滩,因为此处为回水沱,久而久之,大石滩上的一块巨石,便被冲刷成椭圆的形状,貌如石磨盘。在过去,村内的人常常到此采集石头,并加工做成磨刀石用,这来的人一多,就有好事者将此“椭圆巨石”戏称为石盘,再加上附近以“鲜”姓人家居多,人们口口相传,大石滩便得名“鲜家石盘”,进而不断演变,把“石盘”定为了村名。明清时期,椭圆巨石被江水淹没,已无处可寻,但村里人每逢端午节,还会在此赛龙舟,在椭圆巨石的旧址边燃放鞭炮,因此,大石滩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跳磴镇沿江一带留下了丰富的乡村记忆,有远古的石斧,商周的巴人立市,东汉的陶棺,明清的秦家院子、弥勒堂等历史文物,还有金鳌山的故事、龚晴皋耕读传家、跳磴民居上梁习俗、跳磴石工号子等丰富的非遗文化,都充分印证了历史上的跳磴镇沿江一带曾是长江文明和巴渝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律  2024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