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对传统文化的发现、解读、学习的过程中,长沙教育部门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设施高品质全覆盖,激活长沙学子的创新精神,创造了高品质的长沙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了长沙文化软实力。
聚焦人的成长:建构起学生、家长、教师全面成长机制
人才培养层面,涉及到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在“三有三成”为特征的品质教育理念里,“三有”即民生保障有力、支撑贡献有为、结构协调有序,主要聚焦教育本身,关注教育与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的关系;“三成”即学生健康成才、教师幸福成功、家校社携手成就,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人,目光聚焦学生、教师、家长的生命品质、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回应的是“如何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关注学生成长,学位供给得到优质保障。扩充优质学位作为教育民生实事之首。2023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7.86万个。为打造“品质教育”新品牌,一体化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融合化推进职普教育协调发展,规范化推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并出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五条”;推出公益“周末名师云课堂”;2023年全市新建普特融合学校9所,送教上门比例从21.25%降到14.26%;出台《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此外,长沙还建立了面向乡村教师的“一网”、“两站”、“三平台”培养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
关注师资成长,人才引进与领导体制改革蹄疾步稳。选树市级教育专家20人、教育名师100人、骨干教师100人,35人入选国家级、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关注家长成长社会发育,家校共育有声有色。家校共育、家校共成长,凝聚起学生教育之合力,实现教育的全面覆盖,促进人的全面成长。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与辅导中心,设立市、区、校三级“家庭教育讲堂”,积极办好家长学校,整体提升全市对教育认知能力,普及先进的教育经验。
关注教育公平,积极促进教育发展。公有主体举办的5所民办学校顺利改制,公有资源从公有主体参与举办的12所民办学校有序退出,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增至95.4%。
高标准建成9所普特融合学校,扩充特殊教育优质学位1080个,省委书记称赞“长沙将最好的房子留给特殊需要儿童”;10件教育民生事实全面完成,为幸福长沙增添了温暖底色。托管株洲、湘潭14所中小学校,帮扶湘西龙山51所学校,与贵阳、怀化开展合作办学,组织424名优秀教师到新疆、西藏和“三区”支教,省会教育担当更加彰显。
锚定产城协调:教育为长沙产业转型升级夯实根基 建功文化强市:品质教育为民族复兴促进智力供给
品质教育尤其注重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阐释民族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等功能。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之精粹之所在,强化长沙学子之湖湘文化自信,推动湖湘文化向纵深发展亦是长沙教育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对传统文化的发现、解读、学习的过程中,长沙教育部门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设施高品质全覆盖,激活长沙学子的创新精神,创造了高品质的长沙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了长沙文化软实力。校园学子由此也获得一大批原创文化精品奖项、国家级荣誉证书,不仅提振了长沙学子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也辐射校园内外深受长沙市民之好评。
按照“胸怀国际视野、融入国家格局、展示长沙特色”的思路,长沙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沙的文化资源,形成以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以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的工作思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校本文化教材,创新了湖湘文化的解读范式,开展传统文化悟学用的系列活动。周南实验、长大附中、长郡湘府中学、师大附中,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如师大附中打造了校园清廉教育这一享誉全国的校本文化品牌,极大丰富了长沙文化生活,传播了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城市文明增添了新质。
文化自信如何建立,湖湘文化的道统如何传承,是长沙各校探索的焦点所在。各学校有不少创新的表现,如雅礼洋湖以“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真实情境教学”赢得了公众高度认可,其教学与实地探访结合,对创新弘扬湖湘文化在广大学子心中埋下了星星之火;而湘郡培萃、湖南师大附中初中部,以及长沙实验小学、岳麓实验小学,都赋予了传统文化澎湃的生命力,也深受学生喜爱。
其中,吉联小学以“丰足四园”劳动课程体系为依托,融入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工匠精神,结合其强健体魄的体育,贯通古今的阅读课程,旨在培养有担当的未来实干家,架起中国文化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教育上的交流互鉴,文化上的东西融合,为长沙的文化强市建设注入了新元素,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赋予新动能。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明德中学、周南中学、雅礼中学、长沙外国语学校、长沙市十五中学8所公立学校正实施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为长沙教育国际化发展迈出了积极的步伐。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倒逼师资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化人才体系的不断丰富,长沙不仅将能进一步放大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也将重构长沙的人才结构体系,响应长沙国际研发中心的推进。
事实上,长沙具备打造国际化研发中心的基础条件。全市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60所,其中一流学科在全国居于前列。从中学到大学,长沙构建起既富中国特色也具国际化视野的教育体系;这是长沙走向世界、打造研发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
追逐高品质教育,实现城市文化的繁荣、人才的鼎盛,实现产城人的和谐互动,是顺应人民期待、踔厉奋发的新征程;也是长沙解答时代课题、勇毅笃行的新征程。长沙高品质教育,已然走过“万水千山”,收获锦绣繁华,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锚定新坐标,迈步从头越。
来源:桔红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