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黄先生的这篇文章,感觉到中国经济目前是无路可走了,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需要黄先生给指出6条(文中只列出4条,其余2条不知去向)明路,以尽快从这条死胡同中走出来。
出路一
黄先生给出的第一条出路是“坚持全球视野,8大城市群将成为动力源”。既然是“坚持全球视野”,那么就说明已经走在了“坚持全球视野”的道路上,说明这条道路并非是一条新路。既然“8大城市群将成为动力源”,社会已经在正常运行的轨道上,那么还需要找什么另外的出路吗?由此可见,黄先生所指出的第一条出路根本就是现在已经在走的路,不需要黄先生去重新指路。另外,“要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群、都市圈”,这自然是好事,但什么是“高质量的城市群、都市圈”?如何进行建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高质量的城市群、都市圈”,不知道如何去建立,那么黄先生所指的路必然是一纸空谈,毫无意义,根本就无法去走。
出路二
“破解 ‘胡焕庸线’,重点打造‘第六产业’”。所谓“胡焕庸线”不过是胡焕庸先生在地图上人为画上的一条东西分界线。即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的一条直线。西部的人口大比例少于东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量自然要滞后东部,这一点没什么好“破解”的。只要在西部大力开发建设,将劳动力大量转移至西部,将西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那么西部的经济自然也就会得到迅猛发展,东部的就业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破解 ‘胡焕庸线’”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出路不出路的问题。至于“打造‘第六产业’”,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额外的提出。目前所有的事情,只要是有利可图,就没有没人去做的事情。这根本就是一件不需要进行“打造”的行业。如果只是为了打造“第六产业”而“打造第六产业”,那么这一产业的经营出现大规模亏损将如何收场?另外,“打造第六产业”本身就是强加在市场经济上的一条锁链,将市场经济禁锢在一个异想天开的框架之中,强力制约了市场经济的自然运行。这当然是违背了市场经济自由运行的规律。
出路三
“以实体经济为重心,制造业的5个突破点”目前严重生产过剩状态下 ,谁还敢搞“实体经济”?搞“实体经济”的风险由谁来承担?谁投资实体经济,谁就要冒投资血本无归的风险,因此谁都不敢轻易投资实体经济。大量实体经济已经是摇摇欲坠,再重点扶持也是无济于事,只能是饮鸩止渴。由此可见,黄先生的指出的这条路也是一条死胡同。至于“制造业的5个突破点”,各个也都是岌岌可危的不归路。
出路四
“释放市场红利,核心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什么是“市场红利”?由谁来“释放市场红利”?企业已经将市场红利收入囊中,难道让他们将吃下去的利润再吐出来?至于“核心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那就更是画蛇添足的事情了。谁都想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但是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黄先生在文中只说了要做什么,却没有给出这么去做的办法,因此说这一出路也是模糊不清的。
另外,文中提到一个“非公经济”的概念。私有经济就是私有经济,为什么非要说成是“非公经济”?这么一个小小的概念都不敢直接面对,那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就难以辨明方向了。既然可以说“私有经济”是“非公经济”,那么也可以说“公有经济”是“非私有经济”。怎种混淆视听的论证,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吗?
文中还提到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之间的比例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自然是100%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而将其压缩到40%,甚至更低,岂不是逐渐向旧社会靠拢?
出路五
原文无题目,无内容
出路六
原文无题目,无内容
无论世界的道路千万条,人的出行只能走在一条道路上,不能同时在两条道路上行走。至于走六条道路,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国家经济来讲同样如此。走公有制道路,还是走私有制道路,这两条道路只能走一条。同时在两条道路上行走,那只能将一个人一分为二,半个身体走公有制的道路,另外半个身体走私有制的道路。其结果是什么?必然是二合为一,回归到一条道路上去,否则经济运行将难以持续维持。
所谓的经济出路,不外乎就是GDP的持续高速增长。而GDP持续高速增加所依赖的是市场购买力的强大充沛,依赖于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千方百计尽全力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购买力自然大幅度增加,企业自然可以开足马力地进行生产,GDP自然回持续高速增长。
2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