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致安徽省人社厅并阜阳市人社局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11位研究生联名举报自己的学术导师各项造假引起全网关注,其实在举报导师的同时也在举报自己,甚至可能葬送自己的未来,这种决绝引起了全网的共鸣,校方也关注到舆情,并及时成立了调查组,初步查实相关举报内容,但后面是否再会反转以及处理轻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想联合举报肯定是无奈,而且很可能是被逼无奈,一个应该是顺利毕业的不确定性,另外一个就是导师以毕业为由要求他们实验造假,论文造假,虽然可能顺利毕业,但日后造假败露,依然会有后患,所以才放手一搏,其实专业人士都知道高校江湖,学术江湖,造假丛生,让一直埋头做事的人很心寒,希望以此为契机,整肃学术领域各种不端行为。

   大家应该知道我一直就学术领域另外一个重灾区--职称评审持续发声,我反映的还是表层现象即职称改革过程中的衔接过渡以及职称评审中的简单化问题,比如虽然省教育,人社两部门明确了新文件试行,旧文件废止的时间点,但与常识即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新老过渡相悖,事后人社部60号文明文规定:职称评审标准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我想这一精神同样适用2021年,更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先立后破相悖,但该听谁的呢?市人社局肯定坚持己见,按照省文件的要求执行评审自己没有错误,是不是应该把锅往省人社厅,人社部甩呢?种种经历让人感受到在中国纠错,纠偏,给一个人,一种行为正名很难,而另外一方面权力滥用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比如被举报的县委书记肆意动用公权力,打击报复75岁退休举报者,最后直到最高检发令,才撤诉,做不起诉的决定,难道我所反映的问题非要人社部甚至中央发话才能纠错,纠偏吗?

    其实职称评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主持评审的人社部门的一些人员,参与评审的一些评委们获得了大量的寻租机会,而这与过去的体制环境相伴而生,至今追溯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粮食,金融,医院等资金富集的领域,而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在评审指标受限下危害更大,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几十年的所得,它在打击守规矩者,它在打击一心只凭学识与能力参评者,它更在打击只埋头做事,不愿意抬头看天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本来职称是用来褒奖的,但是却成为工具,制度值得反思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