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朋友来访,说读过我的不少文章,认为我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者,并郑重其事地问我,他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思想,有什么不妥吗?我说没有任何不妥啊,很妥很正确呀,你不要自寻烦恼,故意制造矛盾哟。
他问:“那你讲的唯心主义是什么意思?”我反问:“那你先讲什么是唯物主义?”他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就是唯物主义。我说对呀,没问题呀,太正确了。
他说,那我怎么读你的文章有点迷糊呢?我说肯定是我迷糊了你吧。于是我准备再迷糊他一次,便问: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是你说的吗?回答:没错,是我说的。我问:物质决定意识本身不错,是你坚持唯物主义吗?回答:是啊,是我坚持唯物主义。我问:你是什么?他反问:你问我是什么,那你认为我是什么呢?我问:我是说啊,到底什么东西在坚持唯物主义?回答: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观点嘛。我说:那就是你的思想、见解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对吗?回答:对啊。我说:我的思想、见解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跟你一样嘛。
他问:那我就迷惑了,你讲的唯心主义是什么?我说:我们两个都是唯心主义者,你还不明白吗?他说:你瞎扯!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我说:物质决定意识的确是唯物主义,这个没错。但是,请注意啊,是你的思想、见解这个“心”——我要先问你了——你的思想、见解是意识还是物质?他说思想、见解、观点,那当然是意识。我说好啦,是你的思想、见解、观点,也就是你的意识,认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嘛,又不是你的手、你的脚认定物质决定意识。再说一遍,是你的意识,认定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不是唯心主义是什么?他啊了一声,说物质自身不会说话嘛。我说是呀,一切都要依靠人心,这叫万法唯心所现。他无言了。
我接着说,关键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的思想、见解、观点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思想、见解、观点第一性,是能见之性、能知之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性,是所见之性、所知之性,这就是唯心主义,不是唯物主义了;小概念是唯物主义,大概念是唯心主义。他长长地“啊”了一声,似有所悟。我说:物质决定意识本身是唯物的,此乃天经地义,这是第一义;但是一落言诠,落入人的思想、见解中,由人表达出来,这就不是第一义,不是唯物主义了,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物主义灭了。
我又说了一段话——“物质决定意识”犹如一餐饭,我不吃,让它摆在那里,它本身是物质,可是你把它吃掉,那就是唯“心”主义了,“饭”灭了。《楞严经》里边有一段重要经文,叫“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就是说啊:见到光明,这个见不是光明;见到黑暗,这个见不是黑暗;见到空无,这个见不是空无;见到堵塞,这个见不是堵塞。那么由意识来认定“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这个意识(第一个“意识”)就不是唯物主义了,而是唯意识、唯心主义了。《楞严经》接着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前三句的第二个“见”字是所见,是“物质决定意识”,四句中的第一个“见”字,是思想、见解、观点,是能见、能知之性。思想、见解、观点和“物质决定意识”一见面,这个思想、见解、观点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就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本身了;思想、见解、观点决定“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心主义,似乎想要离开“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但是怎么离得开呢,你把那餐饭吃了,怎么吐得出来呢,所以就是唯心主义了。“物质决定意识”是物质性的,是脚踏实地的“地”,思想、见解、观点来决定“物质决定意识”,这叫“见地”,所以见地是唯心的。“地”是唯物的,“地”的前边加了“见”,“见地”就是唯心主义了。请注意啊,“见”不能离开“地”,“见”离开“地”便无着落了,这叫“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朋友突然打断我的话,兴奋道:哎呀老陈,我明白了!你干脆这样说,不管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思想、见解、观点认为它是唯物或唯心的,所以这个“主义”归根到底是“唯心”的!你既然说“主义”,“主义”本身就是思想、见解、观点嘛,难道“主义”还是手脚、衣服、裤子等物质不成?我说对呀,你的话很高明!
朋友问:那在这上边,还可以加上思想、见解、观点,但始终是唯心的,对不对?我说没必要加了,再加就是头上安头,没意义了。一个头是唯心,两个头还是唯心,因此有一个心即可,《缨络经》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宗认为修行开悟就是明心见性,明什么、见什么呢?就是能见之性、能知之性,也叫佛性,它是超越时空的,它在每个人的身上,所以我们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你睡觉醒来那一瞬间,这个能见、能知之性明了清净,可是接着它就盖在刷牙、洗脸、吃早餐这些矛盾概念上,落入唯物、唯心这些矛盾法尘中,这个心性、一真法界就被尘封了。所以修行就是要找回自心,它是清净纯洁、一尘不染的。它是空的,但能盛装宇宙,它一尘不染,但能染污一切,这就是唯心主义,叫万法唯心、万法唯心所造。人能够处在明心见性这个没有杂染的心性上,就入定了、空了、涅槃了,任何烦恼痛苦、欢喜快乐都没有,但又极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