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馆空间场面大,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岩层中的骨骼化石讲述着一段跨越一亿六千万年的壮美故事。恐龙是中生代地球的主宰,为了生息繁衍,它们曾不断改变着自身,同时也改变着地球的生态,谱写了一段生物演化的宏大诗篇。恐龙种类繁多,形态千奇百怪;足迹曾遍布大地,在各大洲竞相发展。但就是这个盛极一时的族群却突然退出了生命的舞台,留下难解的谜题吸引人们去探寻,解答。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动物群,有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釜溪自贡龙、身披剑板的江北重庆龙、具有尾锤这一独特秘密防御武器的李氏蜀龙、凶猛的肉食恐龙——甘氏四川龙、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和平永川龙以及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关于恐龙的知识介绍内容丰富,展示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包括在重庆境内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在逼真巨幅画的映衬下,展厅仿若一个“侏罗纪公园”。多背棘沱江龙,多背棘沱江龙为一种个体较大的剑龙,体长6米,高1.2米。头呈三角形,牙齿较小,生活在湖边坡地丛林中,以植物的嫩叶为食。身体背面分布两排骨板,具防御、伪装、散热之功效。合川马门溪龙为一种较为进步的蜥脚类恐龙,它体躯庞大,长达23米,在侏罗纪晚期兴盛。其头小,颈子长,几乎占到身体全长的一半,由19节硕长的颈椎组成。长颈子有助于扩大觅食空间,对生存竞争有利。上游永川龙,亚洲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凶猛残暴,牙齿呈匕首状,边缘有锯齿,以其它恐龙为捕食物件,生活在距今约1. 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

  蔡律  202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