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10):徒步翠云廊
2023年7月2日
在四川广元境内,以普安镇为中心,有三条秦汉古道,道旁有树龄七八百到二千多年不等的古柏。古柏枝繁叶茂,苍翠如云,故曰“翠云廊”。目前供游人徒步的翠云廊以普安镇为起点,有北线,西线和南线,总共二百公里左右。我准备徒步的是条件最好的,也就是包括最美的拦马墙一段的西线翠云廊。在剑门关景区附近,有一个叫做“翠云廊”的景区,只是一个景点而已,门票40元。徒步路线翠云廊是不收费的。
我是几年前就动心来走翠云廊的。一开始的时候,信息不多,信心不足。这次下定决心来徒步,信息也是逐步搜集的,信心也是逐步积累的。
五点起来工作,又补了些日记。
六点半下楼,准备到街上走走。一出宾馆大门,一辆绿色的乡村公交从眼前驶过,前挡风玻璃上有“凉山”二字。应该是今天去凉山乡的第一趟班车。这一趟车我是赶不上了的,我还要吃早餐。不过我可以去找司机了解一些情况。我赶紧从斜对面的小巷冲到下面那条大路,班车已经从三桥调头过来,停在剑州大桥下 “方成农药种子”的门口。我过去跟司机打招呼,聊了几句。他说这是今天第一班车;下一班车是七点半,再下一班是八点。又说现在镇子上正在封路,要铺沥青;七点半的车可能还会到这里上人,八点的车可能要到加油站了。
我估计七点半我也走不了,因为酒店早餐是七点才开始。今天应该运动量很大,需要充足的营养。我必须在酒店吃早餐,而且要多吃。
又往镇子东边走一段,走到钟鼓楼。看了一些徒步者的攻略,从翠云廊返回似乎要走到镇子的东边。我不确定是不是从钟鼓楼这边进城。
回到酒店,七点还差三分。在我之前,有一家人已经在等,是一对父母带着两个小孩。食堂里已经上了水果和凉菜,炒菜和主食还没上全。服务员很热情很友善,说可以先吃点水果,热菜一会儿就上齐了。
我用小盘子取了水果和凉菜。
不一会儿,热菜和主食都上齐了。
真的很不错。以前的徒步者也表扬过他们家的早餐。
水果有五六种,凉菜有五六种,炒菜有五六种,主食五六种,饮料也有五六种。品种丰富,品质也不错。有带壳的水煮鸡蛋,还有荷包蛋。那荷包蛋煎的真好。
七点多,陆陆续续来了更多客人。
有一大家子,坐我边上一桌。两位老人,带着六个孩子。老人家用盘子端了八个水煮鸡蛋,而且只有鸡蛋。一个孙子则端了一盘子油条,而且只有油条;另一个孙子则端了一盘子小包。服务员觉得奇怪,跟他们说,可以取点菜,反正都不要钱。老人家却说,我们早上习惯于只吃主食。我确实没见他们吃别的东西。
我实在是胃口大。一小盘和一大盘吃完,又取了大半盘玉米、红薯、炒蒸粉皮、小笼包、荷包蛋。我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是为后面的体力消耗做准备。
吃到了七点半。真是人前吃到人后。
回房间收拾行李,从窗户看到第二班“凉山”车开过来。我赶紧下楼。到农药种子店门口,车早走了。于是有一点点后悔,我要是不吃第三盘,不吃最后那个煎鸡蛋,也许可以赶上刚才这班车。
我猜想这班车可能还会在客运站门口等人,准备坐DD 或出租赶过去。很长时间都没约上车,有一点点着急。正巧有公交车经过,坐一元的公交车到了客运站。公交车司机告诉我不要着急,说到凉山乡的车子不多,但路过的车子不少,可以在客运站门口拦车。
在客运站门口站了一会儿,倒是有不少过路车,但没有人理睬我。正有些着急,从“凉山”乡来的公交到达。上了车。又经过剑阁宾馆门口,到剑州大桥下面的农药种子店上人。
司机是位二十多岁小伙子,看起来很文明很和气。我跟他说我要到拦马墙看古柏,走古道。他说坐到终点站,下车往前走200米就到。我昨天看的攻略,说要先到凉山乡卫生院,走一公里才到拦马墙。我不明白司机说下车后走200米是到拦马墙还是到卫生院。也不好意思再问。不过,这小司机看起来很靠谱,没有问题。
司机又说,还要等一会儿,他要八点四十才能发车。
聊了几句,小司机问我是哪儿的,我说是云南的。
小司机说,他是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平面设计。
这让我有些诧异,不知怎么应对。只是说,“啊,这样的。那你对昆明应该很熟悉。”
我没有问他学平面设计的为什么会到乡里开班车,我虽然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却又担心这样问很不礼貌。其实,我看小伙子很朴实,很友善,他与乘客关系处的很好,总是叔叔嬢嬢爷爷地叫人,跟人说话是客客气气,笑眯乐呵的。我想他一定是接受他的工作的,喜欢他的工作的。这样不就很好了吗。
开动后,售票员开始售票,才只五元。前面了解的情况,要是包车去的话,得六十元。
走不多远,马路上开始铺沥青了,油烟滚滚。
我们正要经过封路点,车子熄火,开不动了。
司机请人来检查,说一时修不好。于是司机给公司打电话,开一辆车过来换。坏车就放在施工区间内,司机领着我们向前走到新来车的地方。
上车之后,又往回退了三百来米,因为一位乘客要搬化肥上车。他请了个“棒棒”,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老人瘦瘦精精的,肋骨一排排露出来。四十公斤一袋的化肥,一次背两袋。大家都叫他老英雄。
九点才发车。从普安到凉山才十七公里,悠哉乐哉跑了将近四十分钟。乘客之间都是熟人,聚在车上正好聊聊家长里短。说话声音很大,却像是带着音乐的节奏,车厢里洋溢而快乐与和谐。这样坐车,其实一点也不烦闷。
到达凉山乡。街道很窄,还有人在路边摆摊,感觉车轮一歪就要辗轧到菜摊上。车停后,司机下车给我指了指路。很简单,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古柏。
从客运站往前走不到二百米,看到路侧有两株古柏,挂着身份牌,树龄是1000年。两株古柏的后面,就是凉山乡卫生院。
卫生院往东,有石板路,入口处一左一右两株古柏。没错,这就是翠云廊!翠云廊古道就是历史上的秦汉古道,是金牛古道的一部分。大概从汉朝开始,在古道边上种植柏树,相当于是行道树。之后的年代,又不时有添加。据说,最老的古柏,有2300岁。我见到的,在600岁到1800岁之间。
从卫生院往前到拦马墙之间,叫做走马岭。这一段的古道,前些年修理过,一是铺了一些石板,二是给一些古柏修了围台。这一段比较平缓,与公路几乎平行,就在山脊之上。走在古道上,我很兴奋,这就是我一段时间以来心心念念的翠云廊!
看到一对老夫妇走过来,打了个招呼,顺便问问从这条石板路可不可以走到拦马墙。老太太说可以,又说石板路不好走,走边上的水泥路快一些。我说好走好走,我就是来走这石板路的。
这一段一公里左右,石板比较完整,路宽三米左右,两边的古柏大多有围台。有些石板是最近几十年铺的,也有几百年前铺的。肯定还有一些是两千多年前的。有一段路,是就着山体的石块凿出来的,很深的防滑凹槽,棱角已经磨平。还有几个地方,整块的石板好几米长,看起来也是最初修路时留下的。
这一段路,基本上是下坡,坡度不太大,台阶也不多。两边的古柏,主要是700-1000年的;有的左右对称,有的只在一边。大多数都有围台保护,里面培了土。围台是规规整整的石块,有几十年的样子。
古柏是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很少有笔直而高长的,大多长不多高就分岔,分枝是恣意张扬的样子。
看到几株枯死的。有的枝头都掉了,可能枯死上百年了。
看到“拦马墙”的木牌子。边上有个铁皮房子的检查站,没人值守。
往里走,路边有“先秦古蜀道”的石碑,是现代的。
一株古柏矗立在路边高台上,树根从边上暴露出来。树身上绑着个绿色的“认领牌”,被人认领了若干年。我有些感慨。现代人不过活得了几十年,却来认领这树林几百上千的古柏!
一位老人背个背篓,在树下卖土产。有李子,黄瓜,玉米等等。老人不能用手机支付,我又只从包里搜出一块的硬币。老人抓了一把李子给我,说反正是自己家里产的,不值钱,到时候不摘下来也是要烂在地里的。我只要了两个。尝了尝,又酸又甜,水分充足。
没有太阳,没有雨,也没雾,空气有些凉快,有些湿润,是适合徒步的天气。
路边的古柏,有单株的,有两株依偎的,有几株并立的;有在路边的,有在稍远的山坡上的;很少挺拔的,大多婀娜的;尽管是数百上千的树龄,大多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
一株巨大的古柏,像是挺着个肚子,叫怀胎柏,有1400年的树龄,被用木栏杆保护起来。
一个缓下坡,石板坡道,右拐弯。路左侧有半米高的挡墙,防备马匹下坡冲出道路,冲下山崖。这就是“拦马墙”。右侧的石坎上,有几株巨大的古柏,有三四人合围那么粗。
过拐弯,有老太在树下卖土产,也是李子、黄瓜、玉米、核桃,还有蜂蜜。
老太太说,今天来走路的人不算多,才走过两群人。还非要我尝尝她的李子,说她的黄皮李子与别人的不一样,很好吃。我说我已经尝过前面老人的李子了,再说我没有现金。老太还是坚持,说是自己家树上摘的,不值钱,吃几个不打紧,不要钱。勉为其难,就尝了一个。
从拦马墙往前二三公里,是整个西线翠云廊的精华。道路比较完整,有些地方修过,但大多地段是古旧的石板。道路两侧基本上是比较规整的古柏构成的行道树,两侧都有。基本上是千年以上的树龄,枝繁叶茂,苍翠如云。
一直是缓下坡,石板路。
路边有个小院子,挂着“古柏驿站”的招牌。
经过一个村子,古道从一户人家场院边通过,一株古柏就矗立在场院边上。这户人家在盖新房,正在上瓦。我留意到他们家厦子下面一个一米直径的树桩,肯定是柏树的。这样的树桩,也是数百上千年树龄了。即使是死去的古柏,私人是否可以砍伐,这是个问题。这个村子,可能就是我在攻略中看到的“任家坡”。村口一株古柏之下,有个小小的土地庙。
往前,古道上有车辙印,有被辗坏的石板路面。路侧一户人家,门口停着一辆汽车,车牌号是“川BOYT21”。我记下这个号码,准备回镇上后举报。
在路边三株并排的古柏之下休息,吃点东西。先前只顾走路,拍照,有些快了。我想适当放慢一些,好好欣赏。
山上一户人家的狗焦躁地狂吠起来,还朝我跑过来。三只土狗,还没成年的样子。捡根树枝在手里,狗子们立马退出老远。
继续下坡,一路上巨大的古柏,都是千年以上树龄。到一个山包,古道紧贴着一户人家的院墙,屋子就在一株巨大古柏之下。往前是比较陡的台阶路。这个地方,一个就是攻略中所说的“望乡台”吧。
山下是清凉河,河上有清凉桥。桥头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的是毛主席语录,字迹已不太清楚;另一块刻的是“百川归海”,好像也不是很古旧的文物。清凉河水很干净,两边长着茂盛的树木。清凉桥由大石板铺就,石板之间有铁块连接。没有护栏,桥墩上有神兽,活灵活现,非常精彩。
其实,真正的古柏与古道结合的“翠云廊”,到清凉桥就可以了。往前,古道就不是那么规整了,相当长一段要走公路,而且,古柏也很稀少了。
我还继续往前走。当时我并不了解前面的情况。再说,我的时间和精力也支持我继续走。
上坡。公路边一株大皂荚树,正好乘凉。坐下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接着上坡,走公路穿过清凉村。到村头,公路边上有刚刚清理出来的“古道”。最近,广元市政府对翠云廊古道的旅游开发很重视,正在组织力量恢复一些有基础的适于徒步的古道,清理路面,竖立路牌。
部分古道基础比较好,只要清理一下杂草,清除浮土就可以了。有些地方则要铺上新的石板,甚至还要重新打地基。新铺的石板基本上都是比较方正的,规则的,跟前面那些真正古道上的石块很不一样。真正古道上的石块,大多不是很规整,而且棱角都没磨圆了。我看到新铺石板路边上,有一些明显是老旧的石板被扔弃在一边,有的一长块还被砸成了几段。看着真的很可惜。我可以猜出为什么不用老石块而用新石块。新石块方方正正,平平整整,容易施工,看起来也好看。另外,还可以增加工程造价。可是,那些批砸成几段的石块,可能是上千年的文物。
在夹道的几株古柏之下,七八位乡民坐在路上吃饭。他们说是在搞卫生,其实是在修路。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我走过的时候,他们将中间让出来。我停下来跟他们聊了聊,表达了谢意。
往前一直走到山垭,基本上都是新近维修的古道,大多地段是紧贴着公路。很多地方只是在石板之间填充土,走上去还不稳。估计大水一冲还得再修。
一路上坡。看到空中的渡槽,这里应该就是攻略中的“周垭子”。翻过去,距离普安镇就不远了。渡槽下面有四位光膀子的汉子,正在吃午饭。聊了一会儿。其中一人问我是哪里来的,我说云南。他说,云南多好啊,四季如春,青山绿水,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可见,很多四川人对云南是很向往的。
往前,一路下坡,都是古道,但没有古柏。到山脚,有个大水塘,周围绿树成荫,有镇子里的人来乘凉。
镇子就在这大水塘北边山坡的背面。我先以为会走到钟鼓楼,其实进入镇子是在半山的公路上。
路边找个铺子,吃了一碗“蒸凉粉”,其实就是我们叫“卷粉”的东西。
我从早上九点五十踏上翠云廊,中午一点半回到镇上,徒步十五公里,花了三个半小时。这段行程,没有危险,难度不大,体力消耗也不大。事后觉得,要是有两倍的行程可能会更过瘾一些。之前因为不掌握相关信息,将其想象的困难了一些。就观赏翠云廊而言,真正有价值可能只是从凉山乡卫生院到清凉桥这六七公里的路段。这一段的风景确实美妙。
回到宾馆,时间还早,决定接着去剑门关。
似乎是淡季,从普安到剑门关的游客不多,班车也不多。
在客运站的异常闷热中呆了一个小时才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我在剑门关景区附近预定了一家网评最好的酒店。我下车之后问乡人问路那人直接将我带到了酒店附近。
一个非常漂亮的酒店。外观时尚,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还不到150元。
酒店老板推荐我到景区门口的文家豆腐吃的晚饭。他们家的特色是各种豆腐,确实口味独特,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