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盒马“高山夏菜”热卖,看商业与公益的可持续路径


从盒马“高山夏菜”热卖,看商业与公益的可持续路径

很多人只听过“南水北调”,但对“西菜东运”“西菜南调”相对比较陌生。

每到夏季高温天,国内东南部地区的本地蔬菜因受到环境影响减产,就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伏缺”季,怎么弥补蔬菜市场的空缺?一批自然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夏菜成为洛很好的选择。

种植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得享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等天然优势,独特的高山气候成就了高山夏菜的好品质,更是被称为“神仙菜”。

但看似只是最普通不过的蔬菜,想要从种植到进入市场,实际上面临着重重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高山夏菜种植与销售已久,但直到2019年盒马“高山鲜”的推出,业内才有了第一个高山生态农产品自有品牌。

近期,正是国内高山夏菜丰收的季节。在蔬菜“伏缺”的关口,祁连山的松花菜、娃娃菜,太白山的大白菜、甘蓝,峨眉山的萝卜、西葫芦,天目山的茄子、黄瓜等20多款“高山鲜”,通过全国的盒马门店,补齐了夏季蔬菜市场空白。错峰上市的卖点,让这些本就极具竞争力的蔬菜更受欢迎。

盒马的数据显示,“高山鲜”夏菜7月销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集齐”国内最好吃的高山夏菜,让消费者高温天吃到全国“四季时令菜”背后,是盒马用可持续发展视角,解决农业供应链问题的成果之一。

盒马此次还同步启动“高山鲜”公益捐赠行动,每售出一份高山蔬菜将自助捐助2分钱,助力山村教育,“探索用公益养活公益,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

访遍名山,更短触达消费者餐桌

高山夏菜在“下肚”之前,主要面临生长、采摘及运输层面的三大难题。

高山夏菜通常需要60-8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这对于很多农户来说是不赚钱的营生。因此,种植高山夏菜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来保证夏菜的产量和质量,保证了产量和质量,就是同时保证了销量和农户收入。

同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差异较大,造就了高山夏菜采摘难度的加高,相对来说交通也不便,运输和保鲜难度都会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高山夏菜就更需要在种植环节就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以及冷链物流、销售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条,并通过品牌的创立、管理和宣传,带动高山夏菜进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以此推动高山夏菜整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盒马正是走了这条路径。

早在“高山鲜”品牌商品最初上线之时,时任成都盒马采购总监熊志然就表示:“把高山出产的商品,聚合在一个品牌之下,我们认为是有竞争力的,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也有利于销量和商品力打造的。更远一点的目标,我们希望借此升级订单农业。”

一个品牌推出的表象背后,是一整条严丝合缝产业链的支撑与配合。

就如盒马蔬菜采购专家瞿杰所说,高山鲜商品的门槛很高,对供应链、物流、冷链都提出了要求。要成规模、有品质的提供给用户,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供应链。而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因为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心力等,难有人愿意深度涉足。

盒马靠着“动辄上千公里行程”,走遍了国内近20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寻访不同品种的高山“神仙菜”,再对接种植基地,利用订单农业与形成产销对接后,集齐了全国最好吃的高山夏菜,不仅解决了供需问题,还通过数据分析,在专家帮助下,提高了高山蔬菜的种植效率与收成。

云雾缭绕中的“高山鲜”蔬菜种植基地

同时,通过农业基地扶持和原产地直采的供应链合作,盒马用稳定的合作和集约的供应链压缩成本,不仅能把更多利润给到农户,也给到消费者更实惠的一口“高山鲜”。

当然,高山“神仙菜”能够用最快的速度,以最新鲜的状态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在于在生鲜物流供应链上重仓布局的盒马,探索了两大策略。

“依靠短链路向就近城市供应,最大程度保证高山菜的口感和新鲜度,比如太白山基地的蔬菜,除了供应西安,还能在24小时内上架到华北各个城市;而像祁连山、峨眉山的西兰花、娃娃菜和西葫芦等,因为在国内口感优势明显,会通过长链路保鲜直供全国。”负责“高山鲜”盒马采购孙宝龙表示。

正因如此,清晨5点从祁连山蔬菜基地采摘的西蓝花,立即送到冷库进行“预冷”,经标准化分拣包装后,48小时内,就可以通过恒温冷链直达全国各地,最远送到2600公里外的上海。

商业和公益,都要可持续

在高山夏菜热卖的同时,盒马还同步启动了 “高山鲜”公益捐赠行动,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署协议,每售出一份高山蔬菜,平台将为“慧育中国”项目自动捐助2分钱,为山村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早教计划贡献一份力量。

谈及初衷,盒马“高山鲜”项目公益负责人邹慎表示,“在寻访高山基地将高山好菜卖向全国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山村孩子需要社会和企业更多的关注”,而盒马希望“希望通过长效的模式,让公益养活公益,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

盒马“高山鲜”夏菜,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的良性循环模式。

通过盒马“高山鲜”品牌与背后的数字经济平台,已经有越来越多高山夏菜种植基地农户,实现了种植面积和销售版图不断扩大,从名不见经传到走向广阔市场。而高山夏菜也逐步成长为当地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小循环”背后,则是盒马一直以自身能力投身乡村振兴,践行的社会责任的缩影。但盒马投身乡村振兴的“大循环”,则是持续落地全国各地的“盒马村”。

所谓“盒马村”,是指根据盒马订单,让产销之间形成稳定产销一体化的供应关系,引导农户走上提品质、固标准、延链条、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的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之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数字农业的村庄。

而“盒马村”背后有着一个更大的“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探索农业现代化流通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虽说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在于产业振兴。而农业的振兴,三产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但这个路径真的要跑通,还需要针对性地下苦功。

这中间,“盒马村”解决了两个本质问题。

其一是将数字化的触角,向前延伸至生产环节,推动其标准化、规模化,这个环节解决的农业提质增效的本质问题。

其二是将数字化的能力,向后探至“接二连三”,实现农产品的产研供一体化,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实现市场化。

解决了这两个根本问题后,农业就有了一条从生产到供应到销售的智能化通路,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变革也由此撬动。历经四年探索的盒马,也能通过一份“盒马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阶段性成绩单,证明这个链路已经跑通。

在7月举行的首届“盒马村”乡村振兴大会,一组数据公布了出来:截至2023年5月,全国共有185个盒马村,47个落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库布齐沙漠、辽东半岛、云南边陲小镇等地,惠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10家。

之所以说这是阶段性的成绩单,因为盒马后续还有更多的动作。比如“盒马村”乡村振兴大会上,盒马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进行了签约,将共同助力脱贫地区拓展产业链、贯通产供销,帮助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深购远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在已经有了清晰的乡村振兴路径下,未来盒马必然还有很多来自“盒马村”的“新农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