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观点91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为什么?
《论语》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为什么,其实这也是个体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一种均衡。贫困群体发怨气,一方面是给社会释放需要救助的信号,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发出威胁的信号。对贫困群体而言,若不发怨气,虽然能得到一些精神收益,但由于贫困无人救助,可能损失更大。所以,贫困群体发怨气,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但对富人而言,则没有必要发怨气。而且有钱人,多一份谦虚,必然多一些好的社会评价,这相当于多一份精神收益。所以,对富人而言,在无骄的情况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种情况反映在做官方面,就是越大的官可能会越谦虚;越小的官,可能会越爱摆官架子。另外,越是贫困地区出身的官,也可能越爱摆官架子。还有,对当官比较渴望的,一旦当上官,也容易摆官架子。官员爱摆官架子,其实是一种虚假的狂妄,其后果本质是损人不利己。因为摆官架子,既让别人感觉不好,也有损自己的形象。大智慧的官员,总是谦虚的。另外,面对“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情况,也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社会的怨气,若一个社会怨气多,必然多与贫困有关。而社会贫困问题多,必然是社会大问题。治国必先富民。如何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应是国家发展始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