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五节 立志做事


  第五节  立志做事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道学理论,其全部内容,就是教人学道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按着客观存在着的自然规律去做事,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孔子说:“夫《易》何为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易》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故效天法地,“君子以立不易方”,“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就讲得是这样的一个哲学道理。

  立志是个大问题,人若无志,必是混日,什么也干不成。无事往往又生非,会闹点什么使人不愉快的事来;但有好多人从小就有很大志向,也折腾了一辈子,可行将到另一个世界报到之时,掐着指头算算,啥也没干成,只好叹口气闭上自己遗憾的眼睛。这就是说,这立志与做事上,也确实有点“学问”。

  一个人立志做什么,首先是要立志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愿做,首先在思想上就缺乏积极性。动力不够的车是上不了路的,连路都上不了,做成事的可能性就小了。当然,此是谈常人之理。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是做他们原先并不感兴趣的事而名垂青史的,如司马迁者。但那不仅要有个思想转变过程,更得有超乎于常人想象的非常毅力和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

  其次,立志做甚么,还要客观地知已之长短,要尽可能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成功的机率就自然要大一些。

  第三,立志也要知己知彼,这个“彼”就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就是社会需要。你自己所处的方方面面环境都对你实现自己的志向、要做的事情,有着客观上的制约,你做起事来就困难重重,格外费力,这也就减小了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立志要做的事,周围环境有利条件很多,做起事来如鱼得水,对于志向实现,自然也就顺利得多了。当然,社会大环境可以和可能会改变你个人所处的小环境。这就是个人志向同国家、民族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变化相联系的问题了。如果立志要做的事,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社会发展道路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那一展宏图的志向在实现中,就天时、地利、人和有可能全占,此安有不成之理?

  第四,立志要少而恒,才有可能实现。猫也爱,虎也爱,往往是什么也得不到。凡真正要立志做成某件事,你必须主动放弃一些本心还想做的事。因为人这一生的寿命是很短暂的,做事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至于立志须恒,道理更十分明显:常立志者本无志,一天换一个志向,在你的志还未立稳,就又自我否定了;当一个方向还未确定之时,就自己又改变方向了。这样的所谓“志向”是事实上什么行动都不付诸的空想!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

  立志做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志者自己主动地按着事物由量变到质变而进行的一个过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松柏之所以可作栋梁者,是它们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所决定的。

  ————————————

  ①  《荀子·劝学》。